【欧洲时报6月17日贾言编译】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不要“羞辱”俄罗斯、他坚持与俄总统普京对话以及他的姗姗来迟这些表现在乌克兰民众中引起了不安且夹杂着愤怒。
法国《世界报》(Le Monde)报道,在战争期间,在乌克兰和俄罗斯同时出现的“马克龙化”(macroner)这个词在两国的含义大致相同:为担心某种情况而费尽口舌,但什么也不做。
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表示,“macroner”的意思是“经常无缘无故地打电话”。还被媒体人揶揄:“马克龙经常打电话。好在普京不是每次都接。”在乌克兰,这一词语也符合政治现实。在其盟友中,基辅将那些希望乌克兰获胜与被怀疑倾向支持停火、承认俄罗斯征服领土的国家区分开来。
战争爆发时,巴黎和基辅之间的对话很好。马克龙积极斡旋,双方还经常沟通信息。
政治错误
然而,双方关系恶化的转折点始于俄罗斯军队从基辅撤军后被发现所犯下的暴行。尽管欧洲领导人纷纷来到基辅表示支持,但马克龙坚持与莫斯科对话的说法被解释为缺乏同理心,甚至是对克里姆林宫意图的误判。
布查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拜登指控其为“种族灭绝”。然而,马克龙发表的关于俄罗斯与乌克兰是“兄弟民族”的言论引发了争议。时值欧洲二战胜利纪念日,他更是在欧洲议会演讲中,呼吁针对俄罗斯不应有羞辱和复仇的想法。向莫斯科发出信号的时机被认为不够机智,更是一个政治错误。
不友好姿态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法国在乌克兰加入欧盟问题上的立场似乎举棋不定。马克龙提议建立一个“欧洲政治共同体”,以强化基辅与欧盟的关系,而无需等待“数十年”的成员资格,此举被视为新的不友好姿态。
5月30日,法国新任外交部长科隆纳访问基辅试图消除误解:法国希望“让俄罗斯无法承受继续侵略的代价”,并将“继续并加强”其武器交付。
基辅和巴黎之间的问题与其说是因为法国的政策,不如说是由于马克龙‘不负责任“的言论所致。在布查事件和马里乌波尔事件之后,俄罗斯军队继续推进,没有人理解法国总统关于莫斯科可能“被羞辱”的言论。马克龙在不到四个月的战争中“成功地”演变成为了乌克兰民众最讨厌的盟友。
极度不安的气氛
6月16日,马克龙对乌克兰的访问弥漫着极度不安的气氛。其出访时机也受到批评。自2月24日以来,马克龙多次受邀前往基辅,最终直到在6月30日法国结束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之前才姗姗来迟。这似乎并不是出于自愿和友情,而是因为他已经没有太多选择了。
(编辑:白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