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龙年新春消费旺季,一股新的消费和创业热潮正在兴起——在不少乡村,咖啡馆逐渐变多,吸引无数城市人到访打卡;热气腾腾的“国潮饮品”掀起了老街新消费;在江南水乡,City Boat正成为旅游新时尚……旺盛的节日消费展现的是温暖的人间烟火,更涌动着经济的生机与活力。
“让游客品到乡村咖啡,也要让全村喝上咖啡”
冲出糖葫芦、炸货、煎饼、烤串、梨汤、炸臭豆腐等年味小吃的包围,一缕缕咖啡香弥散在庙会上。
中新网报道,今年,北京传统庙会全面恢复,“1+coffee”懿嘉咖啡主理人徐鹏媛在农历春节前后首次尝试把“分店”相继开到了怀北古关迎春大集、雁栖镇燕城新春庙会,“不仅要让游客品到独具特色的乡村咖啡,也要‘让全村都喝上咖啡’。”
年轻、爱笑、快人快语的徐鹏媛和小伙伴们邀请每一位到摊位前的顾客品尝咖啡,热情地介绍咖啡豆如何选择,烘焙的时间长短、水温的高低如何影响咖啡的口感。
她的“总店”位于自己生长的村子里——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辛营村,一个坐落在慕田峪长城脚下的古村落。
小河、古树、老街,宁静祥和的村子里,白色咖啡屋是唯一一家咖啡店,在红色灯笼的映衬下,更添几分俏皮的活力与时尚的气息。
咖啡屋毗邻慕田峪长城景区停车场。当初她只是想和朋友们在自家开设的民宿旁找个闲暇时喝喝咖啡、聊天休憩的小屋。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屋因为临街,就在路人们的‘敦促’下对外营业了。不承想,开业两年多时间,成了网红打卡地。
在徐鹏媛看来,咖啡屋是村子与外界沟通的“会客厅”。她想把咖啡和当地文化相结合,让人们在这里感受到一杯咖啡的惬意,更体验到怀柔长城脚下独有的古村落风貌和放松的生活方式。
这样的想法正是乡村咖啡流行的“密码”。相较于知名连锁咖啡店,这些散落在山水之间的咖啡店,往往拥有“独门”饮品,更有无敌田园风光,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都市人的青睐和关注。
走进位于怀柔区九渡河镇九渡河村的忆水留年咖啡屋,映入眼帘的是堆砌的石头和叠放的木桩撑起“不修边幅”的木质柜台。环顾四周,木质桌凳、红砖墙壁,这些“简陋”的陈设在茂盛的绿植和盛开的鲜花中透露着质朴与随性。
这家咖啡屋可谓“村咖”的探路者,已经在长城脚下十年之久。
行走海内外见识过繁华世界后,忆水留年咖啡屋的主理人兼咖啡师张和荔在2013年决定回到从小生活的九渡河,开了这家咖啡屋。“虽然来周边游客很多,但当初刚开始营业时顾客很少,自己也不会制作咖啡。如今,眼见来怀柔乡村喝咖啡的人越来越多,自己也早已成为一名成熟的咖啡师。”张和荔说,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他们很多是在亲友介绍下,到北京的第一站就直奔这里喝上一杯。
在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村咖”是一种尝试,也是一个开端。徐鹏媛和伙伴们正在忙碌地准备着约300平方米的懿嘉咖啡旗舰店于今年春夏之际在怀柔科学城开门迎客。届时,她仍会满脸笑容地讲起她的“咖啡故事”,把对咖啡的热爱变成热衷的事业,开设培训课程,让更多人认识咖啡,和更多创业者,尤其是年轻创业者在乡村开始新的事业。
“诗酒茶”掀起绍兴老街新消费
中午不到,浙江绍兴越城区仓桥直街历史街区的几家临河茶馆、酒馆就已满座。河畔的步行街人头攒动,年轻游客几乎人手一杯黄酒奶茶……今年春节期间,热气腾腾的“国潮饮品”掀起了老街新消费。
中新社报道,仓桥直街得名于宋代粮仓,长约1.5公里,至今仍保存着众多百年老台门。河道、民居、街坊三者构成的独特风貌,一直是中外游客向往的江南胜地。
仓桥直街历史街区入口处立着一块大石碑,镌刻着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如今,“国际名街”不仅保留了老风貌、老建筑,新兴时尚也有“一席之地”。
“这条街很古朴,也很时尚。”25岁加藤是来自日本的“洋女婿”,今年春节期间,他第一次到绍兴体验江南年味,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仓桥直街上的各种小酒馆,“绍兴黄酒很‘潮’,我尝了黄酒奶茶、黄酒拿铁,非常好喝。我会推荐给更多朋友”。
绍兴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黄酒之都、世界绿茶核心产区,可以说“诗”“酒”“茶”俱全。随着“新国潮”持续走热,这些地域特色亦被年轻商家“捕捉”,开创了仓桥直街上“高颜值”的茶馆、酒馆、咖啡馆。
站在仓桥直街入口处的宝珠桥眺望,左手边第二幢老房子是一家新中式茶馆,白墙黛瓦、临河而建,内部摆设了“中国风”的新物件,设计了以鲁迅先生为主题的新场景。茶馆内,顾客三五成群“围炉煮茶”。
作为青年创客,该茶馆负责人赵运红受访时坦言,2023年接手老宅后,装修成了最大挑战,“当地政府对古宅保护有严格标准,柱子不能乱拆,横梁不能乱用,窗户不能改动,所以我们只在有限范围内进行了装修”。
老房子、新中式茶饮、水乡风光,这些元素的融合让许多年轻人买单。赵运红还谈及,当代年轻人越来越注重体验式消费,在意氛围感、松弛度,“如今开业不到半年,茶馆每逢周末就爆满,今年春节更是‘一座难求’”。
趁着放寒假,“Z世代”语文老师王丽雅带着全家“打卡”绍兴,逛完绍兴鲁迅故里后,他们如约抵达仓桥直街一家“网红”茶馆喝茶。
“一边喝茶,一边看窗外乌篷船划过,甚是悠闲。”王丽雅受访时直言,仓桥直街最吸引她的是“没有过度商业化”,“老房子保护和商业化开发之间比较平衡,坐在茶馆里,既能感受历史建设,又能欣赏江南风情”。
江南水乡乌篷摇曳 City Boat成为新时尚
在浙江绍兴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68岁乌篷船船夫赵仁根熟练地摇起船桨,浙东运河顿时泛起一层层涟漪……“船老大”又满载三名游客朝八字桥驶去。
中新社报道,“这几天坐船的游客特别多,临近中午就已经满负荷运行。”顶着一头乌毡帽,赵仁根在短暂的休息间隙受访时说,这条运河游线长达500米,可见八字桥、广宁桥、东双桥三座古桥,而乌篷船是绍兴特有的船只,数量也从平日里的3条增加至8条。
绍兴水网纵横,中国大运河的组成部分——浙东运河穿城而过。因水多、桥多、船多,绍兴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今年春节假期,大量游客泛舟运河,City Boat成为江南水乡“新时尚”。
“不坐乌篷船,不算到江南。”在八字桥畔排队等待20分钟后,“00后”新疆姑娘宋薇和父母终于上船。宋薇说,她从小就向往江南水乡,“坐乌篷船游千年运河,感受江南风情,是一种全新体验”。
“喝着黄酒奶茶,看岸上人来人往,非常浪漫。”来自丹麦的露西和中国男友得知黄酒是绍兴著名特产,专门买了两杯黄酒奶茶坐船,还将照片发到了网络社交平台。这是露西第一次体验“中国年”,“坐在小小的船上,和‘船长’聊聊天,感觉生活都慢了下来,让人很放松”。
起源于英国伦敦的City Walk主打“松弛感”,而City Boat作为时下热门的旅行新方式,让人们对“松弛感”的追求达到“极致”。
在水系发达、自带水上交通工具的绍兴,乌篷船码头遍布运河沿线。登船那一刻,像是隔绝了一切烦恼,只见“小桥流水人家”,还可追寻绍兴古城内的“中华书圣”王羲之、“心学大儒”王阳明、“民族脊梁”鲁迅等名人足迹。乌篷摇曳,运河千年。2024年恰逢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经过多年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浙东运河沿线文旅产业兴旺。依托运河风光,中国农历龙年春节活动掀起了江南水乡City Boat热潮。
夜幕下,走进迎恩门风情水街,浓浓的水上年味扑面而来:游人乘坐画舫花船,在新春里畅游运河,欣赏壮观的古城楼;“发光”的50条乌篷船连接成“游龙”形状,缓缓穿过运河,引得岸上众人拍照……
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打卡”,新春坚守在岗的“船老大”沈建成甚感欣慰。沈建成从小在运河边长大,15岁就学会了划船,见证了江南水乡的发展变迁,“以前,运河、乌篷船主要是运输作用,随着时代发展,现在乌篷船活跃在文旅景点,浙东运河也成了‘网红’”。
“大运河是中国流动的文脉,乌篷船是水乡流动的生命,两者构成了最江南的味道。”年近古稀的沈建成大半辈子和水“打交道”,他很期待,“水上游越来越火”。
(编辑:李朔)


暂无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