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欧时评论
【欧时社评】中美经贸会谈达共识 欧洲可从中借鉴什么?

【欧洲时报】5月10日至11日,中美在日内瓦举行经贸高层会谈,达成重要共识,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对于这一成果,舆论出奇一致地认为,非常成功,非常重要。首先,一手挑起全球性贸易摩擦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喜大普奔”,毕竟他是那个“系铃人”,是那个“玩火的小孩”,但美国不是他私有的美国,世界更不是由他任性的世界。玩火的成本从华尔街的数字到加州港口的入港量暴跌都显而易见,正如托尔斯滕·斯洛克(Torsten Slok)等经济学家所言,如果关税问题没解决,美国将可能面临类似新冠疫情期间的货架空缺现象——供应链危机是美国的要害。想必特朗普再“特”,身边也不至于没一个明眼人。随着“达成重要共识”的那一刻,全球股市应声大涨——市场反应不仅一致,而且诚实。同时,舆论出奇一致,皆认为中美对话、合作不仅能给两国带来益处,也为世界带来更多积极信号。道理很简单,这不是一个复杂意识形态争论,而是一个常识性问题,舆论场的一致性只说明舆论场还正常,尽管这个世界上充斥着种种不正常现象。反而,中方表现得非常冷静,中方团队领军人何立峰在日内瓦举行的记者会上,对谈判及其成果做出准确严谨、基调积极的定义,没有更多枝节和情绪表达,体现出沉稳务实的风格。至于此次忽然发生、迅速成功、立即落实、继续推进的谈判在过程中有哪些细节,自然耐人寻味,或在不久的将来浮出水面,其中故事也能引人入胜。

欧洲人瞪大了眼睛看这场大国博弈,西班牙国会议员哈维尔·桑切斯(Javier Sánchez)无限感慨地说,这对中国来说是一场重要的胜利,中国这一场堪称经典的博弈课,欧盟应当借鉴。该国农业大臣普拉纳斯(Luis Planas)亦对协议表示欢迎,同时呼吁彻底取消全球不合理的贸易壁垒,更大声疾呼,欧盟必须对给全球贸易造成“非常严重”影响的美国关税政策保持高度警觉,坚定捍卫各成员国利益。看法是一致的,问题是欧洲有欧洲的难处,欧盟成员国的价值观、方法论乃至体制是否一致?欧盟一体化进程仍是长期“在建工程”。跨大西洋关系在俄乌冲突、格陵兰威胁、缓期关税等悬剑之下进退维谷。

历来以具有国际视野著称的法新社对中美日内瓦会谈给予积极评价,并不吝言辞地赞叹中方在这谈判中取得了“成功”。领衔中方谈判团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随即成为法媒所聚焦,就在这个时候,尽管旅途劳顿但兴致盎然的何立峰出现在了法国,在参观诺曼底一家农场时与当地养殖业者侃侃而谈,并释放出中国市场或对法国牛肉“解禁”的信号,会见(波音公司竞争对手)空客公司总裁、法国(支柱产业之一)化妆品、医药界代表,显得心情大好,同时意味深长。法国经济界的热情立即被点燃,而这仅仅是何立峰此次访法的“前菜”。

15日,何立峰与法国经济、财政和工业与数字主权部部长隆巴尔(Eric Lombard)在巴黎共同主持第十次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双方达成多项共识,从宏观主张到具体措施,都体现了双方并肩应对挑战,为打造新时期复兴稳定、为世界的不确定性注入确定性的意愿和努力。

对于法方关注的关于法国产干邑白兰地(Cognac)问题的谈判,何立峰表示,“调查机关将根据案件的事实,并在依法依规调查的基础上做出决定。”

毋庸讳言,这与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的态度不无关系。这里,不妨引用亲历日内瓦谈判的美国财长贝森特和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的表述:中国人是“强悍的谈判对手”。当然,这不仅仅是外交辞令,也不仅仅是对“中国合作伙伴”谈判方略的钦佩,更重要的是对今日之中国的实力和底气的认知。

总而言之,国有国之利益,人有人之常情。中美经贸摩擦虽然降温,但事情还没完。欧洲既然对此身同感受,不妨借鉴一下中国“同行”的对美谈判经验,对何立峰此访所释出的种种积极“信号”也应该心领神会,抓住合作双赢机遇。共同支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

(编辑:法雨)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