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法国
“大辞职潮”:6成法国人离职后又后悔了!他们改行去做”有意义”的事,但……

【欧洲时报原野、秋狸编译报道】根据法国劳工部统计机构(Dares)的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47万法国人放弃长期工作合同(CDI),较2019年底增加20%。不过,有调查显示,在辞职的法国人中,有六成人后悔了。此外,一些白领在疫情期间惊觉自己的工作“非必须”,从而改行去做对社会“更有意义”的工作,那么,现在这些人都怎么样了?

六成法国人后悔辞职

受新冠疫情影响,兴起于美国的“大辞职”风潮刮到欧洲,不少法国人也跃跃欲试。

法国BFM网站报道,美国晨间咨询公司(Morning Consult)为人力资本管理咨询公司UKG在全球多个国家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新冠疫情期间换工作的人中,每10个法国人里就有6个对前一份工作更满意,这让法国成为欧洲“怀旧之王”。在德国,后悔辞职的人占比46%;英国人39%、荷兰人“后悔率”最低,仅34%。而对新工作“完全满意”的法国人只有24%,是所有接受调查国家中满意率最低的。

为什么法国人后悔换工作?调查显示,25%的法国受访者认为以前的工作内容更好(其他国家受访者12%);25%的人认为以前的工资更划算(其他国家16%);还有22%的人怀念以前工作的假期政策(其他国家11%)。

研究发现,法国人最不怀念的就是前同事,仅有28%的人在离职后因此感到遗憾;而在欧洲其他国家,这一比例达到37%。

总的来说,95%的法国人对前一份工作或多或少有些怀念,而德国人只有80%。

法国人跳槽“更冲动”?英国人涨薪最多

调查指出,法国人辞职后悔率高的原因似乎与冲动离职有关。数据显示,近一半(49%)的法国受访者自疫情以来至少换了两份工作,这一比例是英国、德国和荷兰的两倍。

不过,尽管法国人怀念从前的工作,他们也是最不可能回到旧岗位的。调查显示,65%的法国人愿意回到老东家,但相比其他国家,法国雇主更不愿意重新雇用前员工。

在德国,46%的人后悔辞职,其中逾三分之一的人正在考虑再次跳槽。此外,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已经回归原来的公司,尽管这之中只有53%的人相信老东家会满足他们最初的诉求。有意思的是,68%的德国雇主认为员工辞职是错误的决定,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在英国,近八成(79%)的离职者对新工作感到满意。英国受访者也是转行最多的,24%的人进入完全不同的行业,近五分之一(19%)的人入职完全不同的岗位——这两个比例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此外,英国跳槽者得到的加薪也最多,薪水涨幅中位数高达20%。

相比冲动辞职的法国人,荷兰离职者最深思熟虑——平均要考虑5个月之久,同时也最坚定,只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以前的工作更好。促使荷兰人离职的原因也与其他国家略有不同,通常是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的问题,例如对领导层感到失望或是不满意糟糕的企业文化。

UKG的报告指出,雇主猜测的员工离职原因与员工离职的真正原因有偏差。雇主以为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是:薪水待遇、家庭/个人/照顾小孩、防疫措施太繁琐、工作-生活难以平衡/职业倦怠、没有晋升机会和希望缩短通勤距离;

而事实上,员工离职的真正原因主要是:薪水待遇、缺乏认可/归属感、工作-生活难以平衡/职业倦怠、没有晋升机会、对领导团队感到失望和不满意企业文化。

去做“更有意义”的工作?有人欢喜有人忧

《费加罗报》报道,法国不少白领在新冠期间冲动辞职,去从事“比坐办公室更有意义”的工作,但其中一些人现在却后悔了。

“收入少了”

39岁的杰瑞米(Jérémy)此前是巴黎西郊拉德芳斯商务区(La Défense)的一名高级销售,收入颇丰。新冠疫情期间,杰瑞米突然不想再继续“每天坐在屏幕前”,决定改行做细木工匠(ébéniste)。“想到能为一个家庭制作家具、为饭店做桌椅,就很满足。我很想感受那种看着自己亲手打造的作品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杰瑞米解释说。

说干就干,在培训结束后,杰瑞米在法国中部地区成功找到了一份细木工活。可惜,新工作的蜜月期没有持续太久,很快,这位前高级销售就失望了:工作太忙,没有休闲娱乐的时间,最关键的是挣的钱也少了。今年5月,杰瑞米又回到了拉德芳斯。“今天,我们做任何事都一定要有意义,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这似乎已经成为了社会准则。是的,我现在的(销售)工作可能很无趣,但我不需要很操心,又可以欢乐地度假,还有足够多的空闲时间陪孩子……既然如此,我有什么必要因此感到有负罪感?”杰瑞米疑惑地说。

民调机构BVA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半数(48%)的法国打工人都表示考虑过转行,疫情加剧了这一意愿,其中六成人承认,想转行最主要是希望“让工作更有意义”,尤其是在员工感到企业的价值观与自己不符之时。

“教师很神圣,但我想要高质量生活”

37岁的艾洛蒂(élodie)原本是一家大公司的公关专员,疫情期间,她转行去了公立小学当教师。“2020年春天封城期间,我部分失业了,那时候我意识到,我的工作并不是‘必须’的。我想从事一个对社会有用的职业,我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发出简历后没多久,艾洛蒂很快成为巴黎西郊上塞纳省(Hauts-de-Seine)一家小学的代课教师。但教师工作很快让艾洛蒂身心俱疲。“所有时间都被工作占据了。我每周工作75个小时,除了上课还要在课间照看学生、开各种大会小会,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累得膀胱炎病情反反复复。更不要说和朋友聚会了。”

最终,与杰瑞米一样,艾洛蒂放弃了“对社会有用”的教师工作,回归了老本行。“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这么说可能有点自私,但我更想要一个高质量的生活。我不愿意不分昼夜地思考工作,除了工作我还想有别的生活。”

此前一项名为“新职业生活”的调查显示,在转行失败者中,38%的人是因为对收入不满意;29%认为新工作“不稳定”,13%难以平衡工作和生活,6%因为新工作节奏太快压力太大。

不过,也有一些在疫情期间成功转行的幸运儿。

《赫芬顿邮报》报道,土生土长的巴黎人埃米尔(émile)此前是一家企业的项目经理。新冠疫情暴发后,埃米尔决定离开首都,去外省经营一家古着店。“现在的工作和环境都更适合我,生活质量提升了一大截,生活环境宜人,更贴近大自然。”埃米尔满意地说。

还会回家乡巴黎吗?“想都不会想!绝不会再回到污染严重又嘈杂的巴黎了!有什么比随时去看海、每天早上在小鸟的歌声中醒来更美好的呢?而且孩子们在这里也能体会到大自然简单的快乐,这是花钱买不来的。相比在大都市,我们在这里的生活好处要比不便多得多。”埃米尔斩钉截铁地说。

《回声报》报道,35岁的路易(Louis)之前做了8年的金融审计师。疫情期间,他在巴黎开了一家食品零售店。“封城后的一天,我下楼倒垃圾,突然意识到一家人会制造多少垃圾!所以我想,是时候改变消费方式了,但巴黎北部我家附近,没有多少个人开的零售店。”路易承认,虽然开张的第一个月没能给自己发工资,但好在妻子是一家银行的金融部主任,所以家里没给他太大经济压力。“我计划在一年内做成迷你连锁店。”路易乐观表示。

辞职潮体现社会变革

根据法国劳工部统计机构(Dares)的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47万法国人放弃长期工作合同(CDI),较2019年底增加20%。民调机构Ipsos为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不能远程办公的员工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有意在今年年底前辞职。

法国《观点》(Le Point)杂志分析,这种大规模辞职浪潮显示,法国社会正在进行深刻变革。首先,后疫情时代的劳动力市场对雇员有利,人们可以承担更多风险,就更容易离开稳定的工作;其次,“寻找工作意义”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最重要的期望;最后,随着个人与职业生活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更多人开始因为公司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而辞职,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具有政治意义的姿态。

文章称,在当下社会,辞职这个词的定义似乎已经变了。如果说辞职曾是一种禁忌,带着负面含义,现在则是一种解放,代表着新生活的起点,成了一个奔向更好未来的希望标志。

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oushi1983

(编辑:李璟桐)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