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西班牙版记者毛彦苏编译】中国新一代磁悬浮列车正式亮相,速度达600公里/小时,标志着中国在高速铁路技术领域迈出又一重要步伐。综合《阿斯报》和《西班牙人报》报道,这一项目由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CRRC)研发,并在第17届北京现代铁路技术展览会上正式发布,引发业内高度关注。尽管目前尚未进入商业运营阶段,但中国在此领域的布局已经清晰,目标是在全球高铁竞赛中取得领先地位。
这款磁悬浮列车被设定为未来中国最快的列车之一,其核心优势在于采用先进的磁悬浮技术,有效减少与轨道之间的摩擦,从而实现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能耗。根据技术说明,该列车在启动阶段仍使用橡胶轮胎进行加速,直至时速达到150公里,此后自动切换为完全的磁悬浮运行模式,使列车得以“悬浮”在轨道上高速前进。
该项目的最终目标是使列车运行时速达到600公里。这一速度意味着,从北京到上海的行程时间将从目前的5.5小时缩短至约2.5小时。如果这一技术落地于其他国家,比如西班牙,预计从马拉加到毕尔巴鄂的行程将缩短至仅需1小时15分钟,极大提升交通效率,甚至可能对中短程航空构成实质性威胁。
尽管中国是该项目的主要推动者,但有学术论文透露,该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曾参考并部分借鉴了德国的工程技术经验。由此也体现出,中国与欧洲在高铁技术方面的深度合作背景。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磁悬浮技术不仅在速度上具备优势,更因其低污染、低噪音和运行稳定性而被视为未来可持续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对时间效率与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也为这一技术的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新型磁悬浮列车的工程样车已完成第一阶段设计,并进入测试准备阶段。此次展示中也包括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和国际铁路联盟联合主办的第12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为该列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国际亮相平台。
中国中车高级工程师邵南(音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列车的设计理念是“补充现有的铁路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点对点快速运输”。该列车将填补传统高铁与航空之间的速度空白,尤其适用于2000公里以内的中长距离出行。
工程师补充介绍说,列车使用可伸缩的橡胶轮胎以适应低速阶段的运行需求,一旦超过150公里每小时,磁悬浮系统便会接管。这样的技术配置,既确保了启动阶段的平稳性,又能最大程度发挥磁悬浮在高速运行中的技术优势。
不过,尽管技术展示令人振奋,但目前这款列车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无明确的商业化投用时间表。业内人士指出,若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运营,除车辆本身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也需大量投资。此外,中国在此领域仍面临来自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强劲竞争。例如,日本铁路公司开发的L0系列磁悬浮列车,早在2015年便创下603公里每小时的世界纪录。
《亚洲时报》报道,早在2016年,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主导的“CRRC600”项目就已提出打造600公里时速磁悬浮列车的构想。该项目后于2023年在合肥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展出。此次最新展示的磁悬浮列车,或正是此前项目的延续与升级。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也在今年6月底披露,位于武汉的东湖实验室近期完成了一项关键实验:成功在7秒内将一台重达1.1吨的磁悬浮测试车加速至650公里每小时,再次证明中国在高铁极限速度领域的探索并未止步。
(编辑:李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