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英国版
伦敦见证:胡兵用一场大秀写下十年答卷

【欧洲时报记者余梁意、田皓雪子、实习记者罗锐报道】9月22日,胡兵带着“HUBING SELECTS: Equal Ethereal”大秀亮相伦敦时装周。本次大秀以“GOLDEN AGE(黄金时代)”为主题,扶持新一代设计师登上伦敦舞台,将亚洲创意力量带入国际视野,推动东西方的时尚对话。本期《欧洲时报》独家专访胡兵,走进他的时尚世界。

9月22日,“HUBING SELECTS:Equal Ethereal”大秀亮相伦敦时装周。

致敬与创新——中国研发能机洗呢衣面料

伦敦彩绘穹顶大厅内,恢宏的空间折射出庄严与梦幻。秀场大门打开,7岁的“小超模”庆宝一身小王子造型亮相,随后是瞿颖和新生代超模郝允祥领衔点燃全场,压轴的胡兵身姿挺拔,在穹顶灯光下更显肃穆与锋芒。那一刻,大秀将历史与未来交织——瞿颖与胡兵并肩既是经典重现,更象征三十年初心未改,将东方优雅与坚韧化作时尚新启示。

对胡兵而言,这是十年节点。2015年他成为伦敦男装周首位国际形象大使,如今以伦敦时装周大使、英国文化传播大使身份带着自己的专属大秀回到这里,这一次,他是串联起整场大秀的创作者,也是连接中西方时装文化的中枢人物。

胡兵说,伦敦时装周之所以特殊,在于它是新锐设计师的试炼场。这里有实验性的剪裁,有独立的视角,也有小众文化的表达。过去十年,他读懂在这个场域中,什么样的故事与呈现能够链接到国际观众。因此,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中国设计的传译者,帮助国际观众在视觉之外,也进入东方文化的语境,理解其中的故事与理念。

本次“HUBING SELECTS: Equal Ethereal”选择致敬设计大师皮尔·卡丹。46年前,意大利裔法国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时装表演,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国外品牌的时装展示会。皮尔卡丹,也成为一代中国人脑海中最早的时尚印象。在英国,皮尔卡丹同样是一个家喻户晓,跨越国界的名字。

这让中英两国通过时尚有了一段共同记忆。借用这一共同记忆,HUBING SELECTS把中英两国观众都能理解的时尚符号放到舞台中央,连接差异。这一想法,获得了中英双方的认可。郝允祥表示,这场秀可以把观众带回首次掀起中国时尚风潮的“黄金时代”。

在这一主题下,EQUAL ETHEREAL这一品牌名给出了新诠释。“EQUAL”寓意着不同设计语言的平等共存;“ETHEREAL”则代表,每一件作品都可以轻盈地呼吸。本季设计中引入了Ultrasuede®等可持续新型面料,以突破传统材质的界限。这些兼具环保与科技特性的面料,不仅呈现出丰富的质感与结构美感,也让服装在廓形塑造与穿着体验上实现更多可能。“这么高级的呢子大衣,是可以机洗的。”胡兵介绍到。参演面料专家鲁建平与亚洲新生代女装设计师Aya合作,王怡洁、安达深度参与,将面料、工艺与叙事结合。

胡兵和主设计师Aya(左一)、男装设计师王怡洁(右二)、设计师安达(右一)。(图片来源:欧洲时报记者田皓雪子 摄)

这场大秀,以东方美学出发点,探索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融合。服装线条流动,面料拼接,廓形大气,既有传统的韵致,又承载现代的质感。中国五千年文化中有很多精粹,胡兵希望,能把其中的小东西用得恰到好处。

30年挚友 瞿颖秀后热泪盈眶

30多年老友瞿颖专程前来支持,一下飞机就赶往后台。她称赞胡兵这些年的不断努力,把中国时装介绍进伦敦时装周。时隔20多年,再次来到伦敦,瞿颖重新登上T台助阵。“我们赶上过好时候……有这样的责任来发挥自己的一小点光和热。”灯光洒落,T台上瞿颖胡兵站在一起,两人多年情谊造就了“并肩战斗”的默契。

胡兵好友瞿颖(中)登上T台助阵。

此外,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专职副主席、中国国际时装周负责人、《服装设计师》杂志社长谢方明也专程来到伦敦。他提及,这次随行带来的不仅是设计师,还有大量代表中国高科技水平的面料与工艺。“中国设计正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更深层次的内涵,不再局限于符号化的中国元素,而是更多体现东方美学与哲学思考。”在本季伦敦时装周上,谢方明多次现身中英交流场合,积极推动未来的设计师交流与资源共享。

这样一场大秀,把中国时装人汇聚起来,把中国的时装带到伦敦,也把伦敦时装周的能量带回中国。这种“双向奔赴”,也正是胡兵希望搭建的桥梁。秀场内灯光暗下,掌声余音未散,后台转变为另一个舞台。模特互相拥抱,主创人员站在一起,闪光灯交错。瞿颖难掩激动,眼角泛着泪光。她坦言:“一如既往地看到了胡兵的坚定、坚持,和才华。”她也期待着下一次时装周,相信胡兵会带来更好的作品。

作为超模后继力量的庆宝和小丸子也正在与家人庆功。庆宝紧握爸爸蔡国庆的手童真喊话,希望下次还能加入胡兵的大秀。另一侧,本次大秀的亚裔面孔之一,小丸子脱下她的帽子的一瞬,一旁的爸爸歌手信露出骄傲的表情。初登胡兵伦敦大秀,小丸子说

倍感紧张,也特意为此练习了更长时间,而爸爸亲自在现场的鼓励,也让她在灯光下走得更有底气。

幕后胡兵 完美诠释时尚格局

大秀前,我们有幸探班胡兵和团队的紧张备秀现场,半天的观摩下来,对胡兵的时尚魔头气场,又有了更新层次的认识。过去人们对他的印象,往往停留在“超模标杆”“花期超长”的赞誉,而这次近距离的探访和采访,却让他更显厚重。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被访者,无需任何提问,就能将读者关心的一切——无论行业内外——娓娓道来。这份从容与洞察,早已超越了职业超模的范畴,也让人切身感受到胡兵对时尚的深厚理解与卓越表达力,仿佛每一句话都为这场伦敦大秀画上了最有力的句号。

他在T台上的专业态度三十年如一日,精益求精、近乎苛刻;在待人接物上,又谦和有礼、举止得体,对新人更是倾囊相授、扶掖后辈。作为管理者,他思路缜密、举重若轻,既有威严又不失温度。无论是对个人行为的自律,还是对行业发展的洞见,抑或是对中英时尚文化交流的远大愿景,都让人感受到这位“常青树”并非止于容貌与气度,而是以“宝刀不老”的姿态,展现出历久弥新的风范与格局。

过去,设计师可能对面料只知其名,却不懂其质;模特穿上衣服,却未必理解设计意图;造型、化妆与设计之间仿佛各自为阵,缺乏真正的协作。而这一次,胡兵召集的团队涵盖设计、面料、造型、化妆、模特,全产业链成员共赴伦敦,让每一环节都能对话、协调、融合。

胡兵以其对工艺和现代优雅的敏锐洞察力,主导了这场大秀。大秀开始前的最后一个周末,是最紧张也最关键的时刻,胡兵保持着一贯的快节奏。与郝允祥在后台讨论开场的设计,也关注着后台的每一项工作。走秀节奏、衣服面料、配饰、妆造,一整个下午,话题不断切换,确保每一个细节的完美。筹备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原定设计师临时退出。时间紧张,大秀最后只能在短短一个月内筹备完成。30天,45件衣服,从寻找面料到设计打版,每一道工序都被压缩到极限,但标准不会随之下降。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没有人能够长时间承担这样的压力,团队中不时有人崩溃大哭。胡兵也有泪水,但他不在团队面前展示自己的负面情绪,始终用鼓励和支持给设计师底气。

“我们都是在创造完美的路上,每一次都希望能够做到再好一点。”胡兵说,他的目标也并不隐晦:成为伦敦时装周的主席。这个更高的目标,让他对每一次工作都格外努力。在将来,他希望把东西方的舞台真正连接起来,引进更多中国以及亚洲的设计。

大秀的最后,当胡兵身着斗篷走到舞台中央,他缓缓回头,眼神一如既往的深邃与坚定。

(编辑:李非)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