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实习记者罗锐图文报道】在英国移民政策愈发紧张、社会情绪高度分化的当下,8月3日,一场居民抗议活动在伦敦金丝雀码头举行,折射出社区中逐渐失衡的信任天平。
8月3日,居民在伦敦金丝雀码头发起抗议活动。(图片来源:欧洲时报实习记者罗锐 摄)
40名男性庇护申请者被送至酒店入住
起因是8月2日凌晨1时30分,一辆大巴车在夜幕的掩护下将约40名男性庇护申请者送至当地一间四星级酒店入住。酒店周边为居民密集区,距离最近的住宅楼仅约十米,对面则为一所幼儿园。
多位居民表示,此前并未收到任何官方通知,对入住者的背景与身份也一无所知。
3日上午11时,陆续有居民到达酒店附近,高举标语,表示抗议。下午1时,由妇女儿童组成的抗议队伍抵达酒店门口,他们身着粉色服饰,占领酒店门口的车道,通过唱歌进行和平抗议。
据现场统计,当日约有四至五辆警车在附近巡逻或驻守。
根据现行政策,英国政府为等待庇护申请者提供临时住所,金丝雀码头的这间酒店被政府以每晚每间81英镑的价格租用。由于审批流程往往需时一年以上,这意味着申请者或将长期居住于社区中,并可自由出入酒店,每人每周可领取8.86至49.18英镑不等的生活补助。
抗议居民表达了对政府突如其来安置申请庇护者的担忧。抗议者指出,这些庇护申请者多经由非正规渠道入境,尚未经过背景审查,而本地居民在获得合法居留前需经历严格审核,政策间的不对称让他们感到失衡。未经审查便大量引入未知群体,也带给当地居民强烈的不安全感。
在当前英国警力紧张与治安形势不稳的背景下,大批陌生人员集中入住,加剧了他们对安全问题的担忧。
抗议者:我们不是极右翼
此外,当前英国居民普遍面临通货膨胀、生活成本上升与公共服务缩减等现实压力。在此背景下,庇护政策所涉及的财政支出也引发了部分民众对公共资源分配的敏感反应。对他们而言,抗议不仅源于对安全问题的担忧,也反映了在经济压力下,对公平感与生活保障的更广泛焦虑。
内政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已有超过25000名移民试图乘坐小船穿越英吉利海峡入境英国,是该数字最快达到的一次。与此同时,英国各地爆发了抗议活动,包括曼彻斯特、伯明翰、伦敦的巴比肯附近区域,反映出庇护安置政策引发的广泛讨论与紧张情绪。
此前,有媒体声称抗议者为极右翼集会,激起更大反感。在抗议现场,抗议者纷纷打出我不是极右翼的标语。前来参与抗议的居民表示:我们不是极右翼,我们是因为担忧社区安全而聚集在一起。
金丝雀码头作为英国金融重地和“新伦敦”象征,汇聚了大量华人移民家庭。如今,这里成为英国社会撕裂的一个缩影。制度的不透明、政策的不合理,以及合法者与庇护者之间逐渐失衡的信任天平,正在让一个社区失去它的归属感与安全感。
(编辑:李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