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德国知名管理思想家、“隐形冠军”概念和理论提出者、国际隐形冠军协会名誉主席赫尔曼·西蒙教授一行9月19日至26日访问中国,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西蒙教授作4场有关隐形冠军理论和中国实践的主旨演讲,并与当地政界和经济界代表广泛交流,指导当地企业如何迈出国门走向全球,成为行业领军者。
西蒙教授在安徽合肥举行的世界制造业大会开幕式作主旨演讲。
在安徽省会合肥,西蒙教授和国际隐形冠军协会主席弗里德曼·霍费希19日抵达后受到了省长王清宪的热情款待。这是西蒙教授和王清宪省长第3次会见,老友见面相聚甚欢。20日,在王清宪主持、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勇、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和省政协主席唐良智等领导出席、1000多名各界代表与会的世界制造业大会开幕式上,西蒙作主旨演讲,就“全球再平衡”问题提出5个方面的思考:
一、相对去全球化和直接投资增长。中国目前出口总量世界第一,而德国则是人均出口量世界第一。但自2010年以来,出口增速已低于世界GDP的增长率,“相对去全球化”现象加剧。之所以称这个“去全球化”是相对的,那是因为出口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本地化”投资所取代,来自美国的贸易壁垒,将进一步推动这一发展。因此,每个国家都应吸引尽可能多的外国直接投资,并自主进行国际投资。
二、寻找最佳区位。价值链亟待重新配置,因为德国的采矿业已不复存在,德国采矿技术的隐形冠军们已经将其整个价值链转移到了中国。相反,所有中国汽车制造商都在德国设立了设计中心,因为他们在德国拥有一流的设计能力。
三、市场营销和价格的再平衡。新的贸易壁垒,尤其是关税壁垒,将导致美国利润率降低和销量下降。公司通过其他国家的定价调整和新市场的开放作出了回应。中国企业在亚洲和非洲的业务尤为活跃。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将看到市场份额和价格水平的全新配置。
四、服务出口的增长潜力。与商品出口不同的是,服务出口的增长不成比例。服务出口中包括旅游、物流、软件和金融服务等,美国领先,德国第三,而商品出口世界冠军中国只排在第五位。对于中国来说,服务业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五、商业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产品和流程变得越来越复杂,中小企业无法独立应对这一挑战,要借助于商业生态系统,通过汇集不同专业知识的合作伙伴,寻求解决方案。
20日下午,作为世界制造业大会重要专场活动的皖德中小企业合作对接会暨德国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揭牌仪式成功举行,德国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芜湖)是推动安徽制造业“走出去、引进来”的重要双向平台,该集聚区将重点聚焦汽车零部件、高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建立德国中小企业营销中心、科创中心;开展“民企走进德企”产业链共建活动,推行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试点,推动中德产业链深度融合,筑建具有德国中小企业总部功能的产业协同创新集聚区。
活动现场,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德国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芜湖)代表与国际隐形冠军企业协会、全球中小企业联盟、DISCIMUS中德教育研究院签署了德国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芜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西蒙教授在演讲中表示,德国企业不再仅从本国出口产品,而是直接在中国建立生产设施,实现本地化生产。“这反映了全球价值链领域的重要变化。德国和中国应该合作。”
22日,西蒙一行来到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隐形冠军宝应行合作恳谈会在金陵大酒店举行。宝应县委书记张小辉、国际隐形冠军协会主席弗里德曼·霍费希出席会议并致辞,西蒙作主旨演讲,县委常委、宝应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丁子建,副县长刘潇等参加会议。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郝骥主持会议。
张小辉首先代表宝应县委、县政府对到场的中外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并向长期关心支持宝应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德关系的重要论述为两国深化合作指明了方向;赫尔曼·西蒙提出的“隐形冠军”理论,为全球制造业创新发展树立了标杆;国际隐形冠军协会更是成为了推动中德产业技术合作的重要桥梁。当前,中德合作已实现从广度拓展向深度融合的跨越。
张小辉强调,宝应县的发展实践与“隐形冠军”理念高度契合。近年来,宝应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宝应与威科德金属、宝飞优斯特等德资企业的合作源远流长,基础坚实。期待与国际隐形冠军协会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同拓展在产业对接、人才交流、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吸引更多隐形冠军企业关注宝应、投资宝应。宝应也将持续致力于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安心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弗里德曼·霍费希在致辞中表示,面对全球供应链风险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构建可靠的人际与商业网络至关重要。他高度评价了德中友谊的价值,认为唯有珍视并巩固此类宝贵的伙伴关系,才能铸就强大的合作纽带,引导企业安全稳健前行。
活动中,张小辉为西蒙颁发了“城市合伙人”奖杯。刘潇作了专题招商推介。宝应县人民政府与国际隐形冠军协会成功签署合作协议。恳谈会期间,与会人员还共同观看了宝应县招商引资宣传片。图仕捷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SEEAD科技有限公司、WMU公司、阿斯塔导线有限公司、中钠能源(扬州)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代表在会上作了推介交流。
《国际隐形冠军企业评价标准》正式发布。
西蒙一行还到访了中国“德企之乡”太仓,在23日的活动上,国际隐形冠军协会正式发布《国际隐形冠军企业评价标准》。在西蒙提出“隐形冠军”概念和理论35年之后,“隐形冠军”首次有了系统性量化的评判标准。作为中国的“德企之乡”,太仓拥有560多家德国企业,其中6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被西蒙称为隐形冠军最为密集的城市。国际隐形冠军协会将在太仓设立中国分会,组建隐形冠军评审专家委员会和培训孵化委员会,推动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认证与发展。
国际隐形冠军协会主席弗里德曼·霍费希表示:“此次在太仓量化隐形冠军的评判标准,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展西蒙教授的隐形冠军理论,同时也规范隐形冠军认证颁证工作。”标准包括8条,既有世界前三、年产值不超过50亿美元等硬指标,也涵盖创新、专注、全球化、人才培养和企业凝聚力等软实力。
中德标准化合作苏州创新中心副主任颜明珠认为,标准化的核心意义是总结提炼先进的做法和优秀的经验来复制推广,这一标准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成长模板:“隐形冠军的经验如果要推广复制,通过标准化是最好的途径。我们建议考虑先以团体标准的形式推进落地,这样更符合中国企业的实际,也能与我国现行标准体系顺畅衔接。”
西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新标准凝练了隐形冠军的共同特征:“我研究隐形冠军已有30多年,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立志在细分市场做到最好,保持专注,推动全球化,以及创新、贴近客户和人才培养。”他还提醒中国企业家避免盲目多元化:“许多成功的隐形冠军往往只聚焦三到五个核心产品,从而实现全球领先。这比在多个市场同时扩张更有效。”在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当下,太仓率先成为标准发布地,将助力更多中国企业凭借“专注与创新”迈向国际舞台。
9月26日,“隐形冠军·对话南通”活动在南通开发区举行。西蒙一行和中天射频电缆、惠生清洁能源、三圣石墨、中集安瑞醇等区内企业、南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基地以及德国机构参加活动,并对接交流。
活动现场,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文先作投资环境专题推介。他指出,南通与德国始终保持深厚合作渊源,2024年双方投资往来再攀新高——德国在通投资项目达107个,南通企业赴德投资亦有23个项目落地,双向经贸往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作为南通德资企业的核心集聚区,南通开发区已吸引默克、朗盛、德之馨、科德宝、柏德等一大批德国及德语区知名投资商扎根,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王文先在推介中诚挚发出邀请,欢迎更多德资企业来通考察投资,开发区将以最优质的服务、最适宜的环境、最充分的保障,与大家携手并进,共创辉煌。
西蒙教授的主题分享成为活动焦点。他深度解读“隐形冠军”概念,结合中德企业全球化实践与隐形冠军成长成功逻辑,从追求卓越、全球化布局、持续创新投入等维度,为南通培育本土隐形冠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路与实践建议。
南通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对话为契机,持续深化对德合作,深耕德资企业集聚区建设的同时,加速本土企业向“隐形冠军”转型,推动中德经贸合作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编辑:柳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