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蓝蒿综合报道】6日,德国联邦议院的总理选举中,基民盟主席默茨在第一轮投票中未能获得所需的绝对多数票,意外落选。尽管他随后在第二轮投票中成功当选为德国新一任总理,但这一前所未有的闹剧已引发国际舆论的“强势围观”。
英国媒体:“丢脸”“震惊性失败”
《泰晤士报》(The Times)写道:“弗里德里希·默茨在周二的首轮投票中未能获得出任德国联邦总理所需的议会多数票——这是他与中左翼社民党组成新联盟后的一次重大挫折。”
《卫报》(The Guardian)报道:“默茨在联邦议院的总理选举中遭遇震惊性失败。”
《每日电讯报》(The Telegraph)则称:“默茨在总理选举中丢脸。这位德国保守派领导人在一次秘密投票中意外失利。”
美国媒体:德国陷入“又一轮政治危机”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Post)指出:“默茨未能在议会首轮投票中获得足够支持——这是在上届联邦政府解体六个月后,德国面临的又一次政治危机。”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Times)称:“这对默茨来说是一次意外且令人清醒的挫败,而德国正承受经济、安全与外交多方面的压力。”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Journal)指出:“这一结果在战后德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由于投票为秘密进行,且没有人公开承认‘跑票’,为何默茨未获联盟内部的全部支持至今不明。”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则称:“在一次令人尴尬的联邦议院表决中,默茨未能入主总理府。虽然他最终被认为会成功,但此次失利再次将德国推入政治动荡。”
西班牙媒体:危机来得“完全出乎意料”
《国家报》(El País)评论:“默茨未能在首轮投票中当选总理,德国爆发了一场完全出人意料且史无前例的政治危机。”
《世界报》(El Mundo)称:“历史性意外。基民盟的默茨在首轮投票中落败,据称有18位议员‘背叛’了他——而此前人们认为结果已成定局。”财经报刊《五日报》(Cinco
Días)指出:“默茨的失利导致德国股市大幅下跌,DAX指数下挫逾2%,并拖累欧洲其它股市走低。”
《欧洲通讯社》(Europa Press)称:“和所有预测的不同,默茨在总理首轮投票中落败。这一秘密投票结果在德国历史上前所未有。”
《第六频道》(La Sexta)简单写道:“德国意外:保守派的默茨在首次尝试中未能当选总理。”
北欧媒体:欧洲领导力遭质疑
丹麦国家广播公司(DR)报道:“德国总理选举出现重大意外,无人能预料到。这是彻底的震惊,是默茨尚未上任前的一次巨大羞辱。”
《政治人报》(Politiken)写道:“默茨跌倒了。欧洲正忧心忡忡地注视着德国,政治剧变使欧洲的领导核心在关键时刻变得不再稳定。”
瑞典《今日新闻报》(DagensNyheter)称:“历史性的失利。德国议会否决了默茨出任总理的提名——这种情况前所未有。”
《瑞典日报》(SvenskaDagbladet)写道:“震惊仍未平息。默茨本应庆祝胜利,却在选举中跌倒——这从未发生过,显示出他在德国政坛的高度争议性。”
法国媒体:一位“胜选者”的失败
《回声报》(LesÉchos)评论:“德国政坛发生剧变:默茨未能在首轮当选总理。这是联邦德国前所未有的一次失败。”
《解放报》(Libération)称:“这对二月赢得议会大选、原本被欧洲寄予厚望、宣称‘德国会重回正轨’的默茨来说,是一次‘胜者的失败’。”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指出:“战后德国从未有过类似事件。这是对默茨极大的意外与打击。”
波兰媒体:若再选举,极右翼或得利
《政治评论》(Polityka)写道:“基民盟此次失利发生在德国局势尤为敏感之时。宪法保卫局近日刚刚将选择党(AfD)定性为极端主义政党,政治格局剧烈动荡。AfD目前为德国最受
欢迎的政党之一,若无法尽快组阁,重新大选可能由AfD获胜。”
瑞士媒体:全欧洲在等待德国恢复稳定
《每日导报》(Tages-Anzeiger)评论:“无论最终选举结果如何,默茨还未上任,政坛阴影已至。他内部的反对者不仅在玩火,也威胁着德国民主的稳定。自前一届联盟破裂以来
已过去半年,不只是德国——整个欧洲都在等待一个具备行动能力的新政府。”
德国新政府上台 中德关系或有重大变化
【欧洲时报李帅综合报道】6日,德国新任联邦总理默茨携内阁成员正式宣誓就职,其对华政策路线成为德国媒体的报道焦点。NTV电视台报道称,在全球复杂形势下,默茨政府需
规划新的对华外交路线,北京亦或调整对德、对欧政策。
报道指出,欧洲国家正密切关注德国新届政府如何处理对华、对美关系。“交通灯”联盟政府所谓“去风险”的尝试,似乎难以再应对新的国际形势。伴随美国特朗普政府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关税风波,德国的利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也受到严重损害。因而,默茨在外交中捍卫国家利益尤为关键。
在过去,德国百姓或许认为与美国打交道比中国相对容易。那么现在呢?不可否认,美国的关税闹剧给了中德、中欧拉近关系的机会。德国必须维护像大众、巴斯夫这样深度依赖中国市场企业的利益,而中国也需要与欧洲国家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以填补因美国市场流失而出现的出口缺口。因此,扩大贸易往来、加深彼此理解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中德两国认为彼此在理性、效率、务实等关键词上有着共通之处。如果双方能够在一些议题上做出妥协,将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上,那么对双方来讲将是共赢局面。而对此持批评立场的人士必须明白,特朗普的激进主义和狂热行为正在摧毁现有的国际秩序。对于国际关系而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道理并非不存在。
新任总理默茨隔空喊话特朗普
【欧洲时报蓝蒿编译报道】德国新任总理默茨在与美国政府展开首次接触前夕,公开批评了美方近期对德国的言论。
6日晚,他在接受德国电视二台(ZDF)采访时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领导下的政府目前正在传播“对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荒谬的解读”。“我没有干涉美国大选,也没有单方面站队支持哪一位候选人。”默茨强调说,他也呼吁美国政府秉持同样的克制立场。默茨的表态主要针对美方近期对德国国内政局,特别是选择党(AfD)问题的立场。此前,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正式将AfD定性为“明确的极右翼势力”。美国政府则对这一决定表示强烈不满,并表达了对AfD的公开支持。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对此曾表示,德国正在走向一种“伪装下的暴政”。副总统万斯更指责德国“官僚”试图摧毁“德国最受欢迎的政党”。对此,默茨回应说:“我一直以为美国是能够区分极端主义政党和中间派政党的。”他表示将在本周四与总统特朗普进行电话通话,并承诺“开诚布公地对话”。
两国领导人最快将在6月底荷兰海牙举行的北约峰会上面对面会谈。默茨补充道:“也许会更早。
新任内政部长将加强边境管控
【欧洲时报紫蒿编译报道】德国新任联邦内政部长亚历山大·多布林特(Alexander Dobrindt)计划在就职后马上启动更严格的边境管控措施。他在接受《图片报周日版》采访时表示,将加强德国外部边界的检查,并提高对移民的拒绝入境数量,但不会实施边境关闭。
这位基社盟的政治家表示:“我们将提升边境检查强度,并加强拒绝入境的执行力度。”他同时强调,非法移民的数字必须下降——“为了在人道与秩序之间取得平衡,我们需要管控、清晰和果断。我们正在为此准备国家及欧洲层面的决定。”
外界预计,未来几天内将会有更多联邦警察被部署至边境地区。不过,除了临时性调动外,具体措施仍不明朗。德国警察工会(GdP)对多布林特的表态则表达了审慎态度。德国警察工会联邦警察与海关分支的负责人安德烈亚斯·罗斯科普夫(Andreas Roßkopf)表示,工会原则上支持打击非法移民的努力,但目前的人员配置无法长期支撑边境警力的明显增加。
他对政界提出的不经邻国同意便在边境直接拒绝避难申请人的计划也表达了疑虑,特别是未与波兰或奥地利等国达成协议的情况。“从周三起,我们不能与邻国之间打起‘乒乓球’式的推诿战,”罗斯科普夫警告说,“如果我们要拒绝避难申请人,那必须具备法律上的确定性——而这正是目前我所没有看到的。”前联邦司法部长布施曼也对《莱茵邮报》表示:“我很好奇,多布林特作为反对派政治家所作出的承诺,能在他担任内政部长后兑现多少。”
在德国,收紧边境管制似乎已是大势所趋。虽然在申根框架下,德国并不实施常设性的边境检查,但前任内政部长费瑟在任期间已逐步扩大边境控制。
除了多次延长自2015年起对奥地利边境的管控外,费瑟还于2023年10月中旬对德国与波兰、捷克和瑞士边界实行临时检查。
德国外交部迎来真正狠角色:“俄罗斯永远是敌人!”
【欧洲时报李帅综合报道】随着德国新政府开始接手执政工作,出任联邦外交部长的基民盟资深政客约翰·瓦德富尔(Johann Wadephul)深受关注。
今年2月,美国副总统万斯(J.D.Vance)在慕安会上曾公开指责欧洲。在前总理朔尔茨、新任总理默茨纷纷回击背后,当时任职基民盟外交事务议员瓦德富尔开始频繁出入会议室,与特朗普阵营的官员会面。作为外界眼中坚定的“跨大西洋主义者”,瓦德富尔被认为一直在慕安会中“补救美方的过失”。
《经济周刊》描述:“瓦德富尔有条不紊地组织着基民盟与世界各国安静却关键的接触。他的工作给外界传递出了这样的信号:别担心,大选之后联盟党和德国会控制局面……”1963年,瓦德富尔出生在德国石荷州的一座小城。在基尔大学完成法律学业后,他便成为了一名律师。1982年,瓦德富尔加入基民盟,从1993年起担任州领导职务,并于2009年进入联邦议院成为议员。同时,瓦德富尔还曾在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欧洲事务委员会以及国防委员会担任要职。
近年来,这位预备役军官就任联盟党议员党团副主席,负责外交与安全政策。外界猜测,德国的外交路线将会紧贴国防、安全等关键词。
《世界报》报道,这位新任外长坚信,无论俄乌冲突以怎样的结果结束,“俄罗斯将永远是德国的敌人”。他坚决主张增加援乌武器规模,包括“金牛座”巡航导弹。
瓦德富尔还认为,当前的世界局势将迫使欧洲更加团结,德国则必须重新确立领导地位。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瓦德富尔曾批评上届政府在乌克兰问题上,总是急于在公开场合画出“红线”。他抱怨称:“普京每次都能看穿德国的底牌!”按照瓦德富尔的思路,“所有选项都应摆在谈判桌上”,同时不再对军援乌克兰有所保留。德国媒体写道,若不是职位由社民党掌控,或许国防部长更适合他。
“外交部和总理府都掌握在联盟党手中,联邦政府今后便能发出统一声音”——德国马歇尔计划基金会大西洋安全高级副总裁克劳迪娅·马约尔(Claudia Major)认为,多次发生在“交通灯”联盟身上的政府内部矛盾,今后将难以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