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小婺生编译报道】近日,德国《经济周刊》(WirtschaftsWoche)聚焦中国社会难以摆脱的“内卷式”竞争,指出这场看似充满活力的竞争,正在慢慢吞噬中国发展的耐力与方向。相关报道编译如下:
“内卷”(Involution)是中国人用来描述国内许多行业竞争现象的一种术语。它描述了一种“内向演化”的状态,即行业不断向内加压,效率看似提高,但整体却缺乏实质性进展。?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内卷”尤为典型,甚至已引发国际关注。企业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频现。上至企业高管,下至基层员工,各环节都在竭尽全力,只为在这场激烈的“内卷式”竞争中活下来。
内卷现象日益加剧,即便是行业头部的电车企业,如今也纷纷将对供应商的付款周期延长至六个月。企业在生产完新车后,普遍希望能等车辆售出后再支付上游零部件费用。然而,这种做法正压垮整个产业链的资金流。政府为整治“内卷式”竞争,主动下场干预,目前官方建议的付款周期上限已明确为两个月内。?即便是比亚迪这样的“行业龙头”,如今对资本的依赖也愈发明显。该公司日前刚刚完成一轮高达60亿美元的融资,然而市场普遍预计,该公司或将继续发行规模相近的新一轮股票。为了维持领先地位,比亚迪带头降价,结果却加剧了整个行业的“价格内卷”,令原本就承压的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缩。据悉,长期利润率下滑也影响了公司估值,比亚迪市值在过去几个月内已缩水约25%。
乍看之下,电车价格持续下降,消费者似乎成了这场“价格战”的赢家。但过度内卷的结果往往是“先甜后苦”,价格被持续打压导致部分汽车厂倒闭或市场价格进一步崩盘,看似便宜的汽车却失去了后续的服务和保障。?这样的“内卷”不止出现在电动车领域,在光伏行业同样也未能幸免。尽管该行业的全球年增长率高达30%,但大多数企业却已难以覆盖自身的资本成本。企业创新能力下降,市场空间被一再挤压。目前看来宁德时代是个例外,但它也不过是“少数活下来的赢家”。
必须承认,中国企业在制造与研发流程上的效率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准,但曾任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的迪斯(Herbert Diess)提醒,“光有中国速度是不够的,方向也要对。”电动车、光伏、风电、储能、充电基础设施等“脱碳技术”虽然增长迅猛,却普遍面临盈利能力不足、资本回报率低下的问题。
然而这种情况,并非没有先例。?19世纪初英国发明铁路后,资本在短时间内快速涌入,一条伦敦至伯明翰的铁路线竟有三家公司同时参与修建。结果却是没有一家公司实现长期盈利。激烈的竞争最终将利润让渡给了消费者,但同时也摧毁了商业可持续性。?
欧洲时报德国版微信公众号:GermanReport
(编辑:冀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