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汩桥、Léa报道】听说,法国最近有点“丧”?
这个夏天,法国人有点愁——总理宣布要砍假期,沙滩上堆个沙堡可能被罚135欧元,连地铁里的臭虫都卷土重来。当“浪漫国度”的标签撞上现实难题,到底是危言耸听,还是日子真的有点难过?
当国家开始“断舍离”:440亿欧元要从哪抠?
7月15日,法国总理弗朗索瓦·贝鲁对着镜头说出“债务正成为致命危险”,并公布了一项强力撙节计划,号称整顿国家财政,立志要在2026年硬省440亿欧元!
而措施中,最扎心的莫过于取消两个公共假期——复活节后的星期一和5月8日胜利日。这两个节日分别用于纪念宗教传统与欧洲二战胜利,但总理称前者“没有任何宗教意义”,后者则使五月变成了一个“奶酪洞”般的月份,假期太多,工作效率低下。据政府估算,仅这一项措施,就可为国家预算带来“数十亿欧元”的额外收入。
要知道,法国人平均每年有11个法定假日,加上带薪休假,全年近三分之一时间在休息。如今突然要少掉两天,堪比咖啡里被偷加了白开水。
但财政部的算盘打得更响:冻结除军费和债务利息外的所有支出,砍掉3000个公职岗位,连医保报销都要再严一层。
这一财政紧缩计划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
反对者认为取消具有象征意义的公共假期是对法国历史和劳动阶层的攻击。同时,财政紧缩政策的可行性也受到质疑,法国公共财政高级委员会指出预算目标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预测过于乐观,可能导致预期效果打折扣。此外,节支措施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社会党议员警告这将破坏经济增长和就业。
互联网也要查“身份证”:欧盟的年龄验证靠谱吗?
就在法国人抱怨假期可能被砍时,另一个消息悄悄爬上热搜:法国、意大利等五国要测试欧盟新出的年龄验证APP。以后看限制级内容前,得先让系统扫脸或验身份证,号称“既能防未成年人偷看,又不会泄露隐私”。
该技术由德国和瑞典的两家公司联合开发,采用类似于即将于2026年推出的“欧洲数字身份保险箱”系统的技术架构。
欧盟方面强调,该应用设计的首要目标是保护隐私,避免用户身份被追踪或滥用。在验证通过后,系统即会切断用户与身份证明之间的关联,仅保留已验证的出生日期。
法国政府对此次测试高度重视,长期以来法国一直致力于敦促色情网站加强年龄验证机制。这款年龄验证应用程序的原型将与成员国、在线平台及终端用户协同测试并进一步优化,预计该系统将于2026年底推出。除了针对成人内容网站,这一技术未来也可能被应用于设定社交媒体或酒类销售平台的年龄门槛。
这一举措得到了广泛支持,然而,也有人对该应用程序的可行性和隐私保护提出担忧,例如如何防止未成年人绕过验证以及如何确保用户信息不被滥用。
堆沙堡罚款135欧?沙滩上的谣言与真相
法国的海滩真的要禁止堆沙堡吗?
一段爆款视频引发热议:视频称,法国部分沿海省份将禁止在沙滩上堆沙堡,理由是保障游泳者安全、保护海滩生态和生物多样性。违规者可能会被罚款135欧元。
很快,网友质疑这段视频真假,有人怀疑是AI伪造。但这并没有阻止它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甚至被解读为对“日益自由主义法国”的讽刺。
随后,专家纷纷出面说明:并非全国统一禁令,而是部分地区出于特定生态或安全因素做出的局部规定。
生态学家让-克洛德·丹尼尔解释说,沙滩上看似“荒芜”,实际上沙粒之间生活着大量微型生物,比如甲壳类动物、沙蚤等,“大面积堆沙堡可能会破坏这些微生态”。
但他也指出,沙堡本身是一种集体的、创造性的活动,不应被一刀切禁止:“孩子们在建造沙堡时,构建、检验、调整,是一种难得的智力劳动。”
臭虫又双叒叕来了:巴黎地铁的“不速之客”
比135欧罚款更让人头皮发麻的,是又双叒叕来了的臭虫(又称“虫虱”,bedbug)。
巴黎地铁RER线的清洁工最近都带着放大镜上班,去年在地铁里咬过乘客的虫子,今年又要在座椅缝里产卵了!
夏季高温本就助长它们的繁殖,而法国作为世界级旅游大国,人流密集、出行频繁,也加快了臭虫的传播速度。据报道,今年尼斯的部分酒店已接到十多起退订,理由是“怕房间里有臭虫”。
更糟的是,这些虫子开始表现出“抗药性”!巴黎大学昆虫学家安娜表示,它们的基因里像藏着“防化服”一样,杀虫剂越来越难对付。
有网友调侃:“埃菲尔铁塔、卢浮宫、臭虫,巴黎三大必‘赏’景点。”
而政府的对策目前仍停留在“建议使用高温蒸汽清理”的阶段,被不少民众吐槽“像拿喷水壶灭火”。
从爱丽舍宫的财政紧缩到沙滩上的沙堡争议,再到地铁里的臭虫危机,这个夏天的法国确实有点“丧”。
但就像法国人常说的那样:“生活给了我们柠檬,就调成一杯鸡尾酒。”
在这片盛产哲学家的土地上,法国人最擅长的,就是在混乱里找出一点诗意的缝隙——也许是假期边骂边休、也许是臭虫边抓边调侃。
那么,你最近有没有被法国的这些“夏日传说”震撼到?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们一起继续“吐槽中前行”!
欧洲时报法国版微信公众号:francezone
(编辑:冀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