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沐橙园综合报道】当地时间7月28日至29日,中美两国经贸团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新一轮面对面磋商。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29日表示,中美双方将继续推动美方已暂停的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本轮磋商被普遍视作为年内潜在的中美元首会晤铺路。美国总统特朗普同日称,自己“可能应邀访问中国”。
高规格团队会谈,核心议题涉及广泛
法新社报道,7月28日,中美两国经贸团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会谈。会场设在瑞典首相府所在地——罗森巴德大楼,现场升起了中美两国国旗。
本轮磋商由双方高层领衔:美方代表团由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与贸易代表格里尔带队,中方则由主管经济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率团出席。当地时间7月29日上午10时30分前,双方代表再次抵达会场,开启第二天磋商。
此次谈判重点之一是就“关税休战期”(即中美5月达成的90天暂停加征措施)能否再延长90天达成一致。根据此前协议,中美于5月在日内瓦达成为期90天的临时休战,将于8月12日到期。
在为期两天的瑞典磋商中,议题涵盖多个方面,包括中美互征关税安排以及双方如何在经济安全与贸易稳定之间取得平衡。
关税休战确认展期,谈判取得阶段性成果
随着会谈推进,关税安排的处理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29日表示,根据中美双方共识,双方将继续推动美方已暂停的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这意味着,8月12日后,原定恢复的对等关税和报复性措施将继续维持暂停状态。
李成钢还表示,中美经贸团队将保持密切沟通,就经贸议题及时交流,继续推动双边经贸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此前,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态称,“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态势良好”,并透露美方对“延长休战期”持开放态度。
国际媒体普遍认为,关税展期的明确释放了中美避免冲突升级、推动合作解决分歧的积极信号。
国际社会积极评价对话进展
瑞典—中国贸易委员会主席乌尔夫·佩尔松表示:“中美保持沟通、避免冲突至关重要。只要有助于降低贸易壁垒、避免对抗升级,都是受欢迎的积极信号。”
芬兰国家广播公司指出,中美继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会谈,“表明双方努力维持对话渠道开放,这对全球贸易局势具有积极影响”。
英国《金融时报》在报道中称,美国近期已暂停部分对中国高技术出口限制措施,意在避免干扰会谈气氛。《华盛顿邮报》则援引美国官员消息称,美国商务部相关机构接到指示,近期对中国不宜推出新的强硬举措。
多家媒体认为,美方近期态度有所缓和,体现出“更关注可实现目标”与“避免制造新紧张议题”的务实倾向。
元首共识持续落地,合作基础仍需夯实
从日内瓦、伦敦到斯德哥尔摩,中美三次会谈的背后,是双方落实两国元首重要通话共识、维护对话机制稳定运行的共同努力。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7月2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在经贸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希望美方同中方一道,落实两国元首通话达成的重要共识,发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的作用,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对话沟通增进共识,减少误解,加强合作,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瑞士西区经济署前署长菲利普·莫尼耶强调,“谈总比不谈好,关键要把对话机制延续下去”。
伦敦国王学院副教授柯阳则分析认为,中美某些深层次矛盾短期难解,但持续的接触和对话有助于缓和紧张,并可能在特定领域取得阶段性突破。
特朗普称已收到访华邀请,外交部回应
7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
法新社记者提问:特朗普总统今天表示,他可能会应邀访问中国,并称已经收到邀请。请问外交部能否确认中方是否已发出邀请或提供更多细节?
郭嘉昆回应:关于你提到的具体问题,请参阅中方此前发布的新闻稿。
对全球经济影响深远,后续发展仍备受关注
中美是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经贸关系走向直接影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路透社援引专家称,如本轮会谈能稳定关税预期,“将有效避免中美关系再度脱轨”,从而减少全球经济波动。
《华尔街日报》指出,特朗普近期将重心转向“交易模式”,寻求与中国达成可执行的经贸协议。法国《回声报》称,特朗普希望与中国建立“更具建设性的关系”。
中国是首个在“美国解放日”关税计划宣布后作出对等反制的经济体。分析人士指出,如今双方达成共识推动原暂停关税继续展期,意味着过去90天的“休战期”取得了实质成果,也有望为接下来可能的中美元首会晤创造氛围。
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oushi1983
(编辑:冀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