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英伦圈综编】9月7日开始,伦敦地铁员工因薪资和工作条件问题发起为期五天的罢工;这次行动直接让全城出行陷入混乱,许多伦敦人不得不改用自行车、乘船,甚至步行去上班。
9月7日:Bakerloo Line和Circle Line已完全停运,中央线、大都会线、皮卡迪利线均处于部分停运状态。
9月8日至11日:几乎所有地铁线路全面停摆,伦敦进入“无地铁”状态。
DLR(码头区轻轨):因另一场独立纠纷,9日至11日完全停运。
伊丽莎白线&地上铁:虽然继续运营,但客流量远超负荷,拥挤程度让人直呼“高峰期再升级”。
9月12日:地铁延迟至上午8点才恢复正常运营。
罢工不仅是交通问题,还波及伦敦的文化生活,美国歌手Post Malone演唱会原定于7日、8日在托特纳姆热刺球场举办的演出全部改期。主办方直言,没有地铁和DLR保障,无法获得安全许可。
球赛与活动:部分足球比赛因交通压力不得不延期,或提醒观众提前数小时进场。伦敦体育场馆一度出现观众滞留的混乱景象。
在媒体镜头下,伦敦的交通画风彻底改变:
共享单车用量飙升,Lime骑行量增加50%,Forest单日骑行量更是暴涨4倍,骑车成了最快捷的出行方式。
泰晤士河上的Uber Boat加开班次,成了“临时地铁”;许多白领调侃说:“这几天终于实现了‘坐船上班’的梦想。”
步行与拼车也成了主流,不少通勤者说:“通勤路上反而更像马拉松训练。”
据《卫报》《金融时报》等媒体分析,这已经不是伦敦地铁第一次“瘫痪”,去年3月,地铁罢工曾让全网关闭,市长不得不动用3000万英镑紧急资金才避免更大规模的混乱。
为什么伦敦地铁英国火车总在罢工?
根本原因是地铁员工要求更高的薪资涨幅,以应对持续的通货膨胀和生活成本上涨。
RMT工会希望将合同工时从每周35小时缩短至32小时,理由是“疲劳管理”和“身心健康”。
同时,后疫情时代伦敦交通局TfL赤字严重,政府补贴收紧,3.4%涨幅已是极限,却难以满足工会要求。
很多中国读者可能好奇:在英国这样罢工,难道不犯法吗?
英国法律承认工会成员的罢工权利。只要经过工会法定投票、提前通知雇主,就属于“合法罢工”,受《工会与劳动关系法》(TULRCA 1992)保护。
非法罢工(wildcat strike)则不受保护,参与者可能被解雇或面临法律风险。
2023年,英国还通过了《最低服务水平法案》,要求部分公共部门在罢工时必须维持基本服务。但这一法律在交通领域饱受争议,至今实施有限。
换句话说,伦敦地铁这次的罢工完全合法,属于工会与TfL谈判中的“强硬筹码”。
TfL估算,此次罢工将给伦敦经济造成超过2.3亿英镑的直接损失,共享单车、自行车销售与水上交通意外受益,甚至被《金融时报》称为“罢工赢家”。
社会观感上,一方面市民通勤遭遇巨大不便,另一方面,部分公众也理解工会诉求,认为“地铁司机与员工的工作强度被低估”。
这场罢工不仅仅是一场交通风波,更折射出伦敦劳资关系的紧张,员工要更高的待遇与更合理的工时,TfL面临财政压力与公共责任的双重困境;政府则在公众压力下,夹在两方之间。
对于普通伦敦人来说,这五天就是一场“交通生存战”:骑车、坐船、步行,城市节奏被彻底改写。
这几天你是怎么出行的呢?快来评论区和圈哥讨论!
欧洲时报英国版微信公众号:UKZONE
(编辑:申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