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向东向西(eastwest88)
欧时集团助力法国华裔青少年赴华寻根

【欧洲时报记者马行健巴黎报道】2025年适逢中法建交61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成果延续与人文交流深化的重要一年。值此契机之际,为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访法期间提出的“3年1万,欧洲翻番”人文交流倡议,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积极行动,利用暑假契机助力法国华裔青少年赴华寻根。

“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一直是海外华侨华人子女回到祖(籍)国体验中华文化和了解中国国情的首选。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中文学校积极组织学生赴湖南、浙江、广东、广西、云南参加由中国侨联或地方侨联主办的寻根之旅夏令营,并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浙江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机构单位展开合作,自组夏令营前往北京、重庆、河南、山西、浙江和江苏等地开展研学活动。与此同时,欧时文旅作为主办方,联合远海智行与法国奔腾中文学校,在2025年暑假举办“2025法国百名华裔中国行”项目。

7月7日,来自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中文学校的学生到达湖南益阳,开启2025年“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湖南益阳营的篇章。他们与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名海外华裔青少年一起,在湖南多地寻千年湖湘根脉,传承中华文化与非遗技艺,领略茶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入感受湖南的山水人文之美。

“竹海的美不胜收,安化的徐徐茶香,让我这个常年生活在法国巴黎的小女孩,第一次见识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李西梓在益阳第一次近距离感受了木雕、拓印、竹编等传统手工艺,体验炒茶、泡茶、品茶等茶文化,直呼“我彻底被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征服了!”

“这次夏令营不仅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华文化、历史和人民,也让我们36位有中国血统的同学更加亲近自己的根。我们在桃花江竹海看到了美丽的实景演出,学习了竹子的种类和用途,也了解了屈原的故事。这次夏令营不只是让我们‘看’文化,更是让我们参与其中。比如第二天的破冰活动,我们需要小组自己动手做饭,完全自己决定用什么材料和怎么做。这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还让大家学会了沟通和合作。”来自法国的营员王天翔说。

舞龙击鼓中的纵情欢笑,书法体验中的横竖撇捺,羽毛球场中的人拍合一,让天南地北的华裔少年找到了共同的根脉。

7月10日,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风韵南粤智创科技营和遇见醒狮主题营,在广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同时开营。来自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中文学校的学生与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华裔青少年齐聚南粤,开启一场感受科技魅力与人文底蕴的精彩旅程。

风韵南粤智创科技营以岭南非遗创新体验、共享全运、触摸前沿科技为主要内容。营员们参加了“趣享运动,燃情接力”接力赛,聆听世少赛冠军讲授科学运动课程;参访中国散裂中子源、OPPO、潮玩中心等,穿越深中通道,见证超级工程,感受脑机识别、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高端制造和前沿科技等科技之美;体验咏春、粤剧、粤语民谣、泥塑、粤菜、榄雕、龙舟等非遗文化。

7月12日,“2025法国百名华裔中国行”首批30名成员从巴黎戴高乐机场启程,搭乘中国东方航空MU554航班前往上海,开启为期20天的中国行。第二批和第三批成员,也分别于7月13日和15日启程。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中国的夏令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机会。首先,我们要去一些历史很悠久的城市,比如杭州和香港。我觉得这是一个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的好机会,还可以参观一些美丽的名胜古迹。”华裔女孩张家灵在戴高乐机场对欧时记者说。

在中国的20余天时间里,“2025法国百名华裔中国行”营员们在上海、杭州、深圳、珠海、厦门、香港、澳门等中国城市,走访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中国知名高校与中国科技企业,并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无人机等前沿科技主题开展研学。

在中国期间,营员们还前往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深入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知识和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

7月29日,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中文学校的另一批学生与法国里昂以及日本、阿联酋的华裔青少年,在广西开启为期10天的寻根之旅。

在北海期间,华裔青少年走进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感受了合浦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的繁华过往;穿梭北海老街,触摸骑楼里的百年故事;走进侨港华侨历史展览馆,回溯归侨群体扎根北海、建设家园的奋斗历程。

在百色期间,营员们参观了百色起义纪念馆,追忆峥嵘岁月;在那西屯的印象那西文化艺术中心开启一场融合非遗文化体验与乡村振兴探访的研学之旅,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壮乡文化根脉,实地感受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特别是夜幕降临后,营员们与身着壮族、瑶族等民族服饰的当地群众共同演绎“村T民族时装秀”,青春朝气与传统服饰在舞台上碰撞出别样火花,掀起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的又一个高潮。

“这不仅是寻根,更是让中华文化的种子在年轻人的心中发芽。”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中文学校校长徐嘉蓉说。

8月8日,参加“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世界与未来青少年暑期学校——2025年欧洲时报文化中心欧洲华裔青少年浙江行”的30名法国、德国华裔青少年走进浙江大学石虎山机器人创新基地,开启一场科技探索之旅。

在浙江大学石虎山机器人创新基地,华裔青少年们近距离感受智能机器人的最新成果。参观过程中,球形巡检机器人、仿生腿足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创新成果引起了华裔青少年们的兴趣。

回忆起前一天在浙江嘉兴海宁中国家纺城的参观,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中文学校的许艺馨开心地说:“之前参加全球华语朗诵大赛时,我特意穿了马面裙,很多同学都问我在哪里能买到。没想到这次夏令营居然有机会了解宋锦、蜀锦、云锦等10余种传统织锦技艺,还欣赏到了《千里江山图》《西湖十景图》等经典织锦作品。这下小伙伴要更羡慕我了!”

8月25日,由中国侨联主办,云南省侨联、曲靖市侨联承办,曲靖经开区卓然学校协办的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云南曲靖营)在经开区卓然学校举行闭营仪式,为2025暑期的各类夏令营活动划下了圆满的句号。

在十天时间里,24名来自法国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中文学校的华裔青少年及领队深入麒麟、罗平、会泽、宣威等地,沉浸式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来到曲靖,看到了区别于电视和网络,更加美丽真实的风景和人文,加深了对云南曲靖的了解,体验了很多有趣又深邃的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了很多丰富多彩的课程,希望今后一直带着曲靖的每一份精彩走下去。”营员代表姜嘉韵说。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由手工艺者、商人、批发商、工人和留学生组成的首批华人移民举家在巴黎三区落户,到百年之后的二十一世纪,旅法侨界人数已经占到法国人口数量的百分之一,华侨华人的面孔遍布法国各行各业。百年之前第一代华人筚路蓝缕,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到如今华裔后代依然秉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不忘祖国,不忘祖籍,不忘身上流淌的中华民族血液,借欧洲时报之力积极赴华寻根。随着海外华人社会日益昌盛繁荣,华人地位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华裔后代未来势必将落叶归根,为祖籍国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云南曲靖营)闭营式集体合影。

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中文学校营员许艺馨(右三)与小伙伴们开心试穿织锦服饰。

欧洲时报文化中心欧洲华裔青少年浙江行的营员们纷纷用手机记录与机器狗的亲密接触。

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中文学校的营员与当地群众呈献的村T民族时装秀。

“2025法国百名华裔中国行”首批成员出发前在巴黎戴高乐机场T2E航站楼合影。

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中文学校的营员穿上戏服,过把粤剧瘾!

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中文学校的营员在长沙橘子洲头合影。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