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向东向西(eastwest88)
武学与技术并行,学术与体证交织!第四届中国武学研修夏令营法国南部举行

【欧洲时报黄冠杰报道】以中国武术研究、交流和学习为目的的第四届中国武学研修夏令营8月10日-16日在法国南部洛特-加龙省(Lot-et-Garonne)省会阿让(AGEN)附近的朗布汉庄园(Domaine de Lembrun)武术道场举行。

这是法国唯一集科研、学术交流、技术教学、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大型武学研修活动,吸引了来自法国各地及中国、挪威、比利时、意大利等国的中国武术专家、教授、研究员、运动员及爱好者150多人参加活动。活动得到图卢兹大学、香港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波尔多蒙田大学等教育机构以及法国众多武术教学机构的支持和响应。北京体育大学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武冬教授,波尔多蒙田大学教授洛朗·希尔克-雷耶斯(Laurent Chircop-Reyes),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教授马丹·吉沃尔(Martin Givors),香港大学教授大卫-亚历山大·帕尔梅(David A.Palmer),原图卢兹大学教授乔治·法弗洛(Georges FAVRAUD),历史宗教人类学博士马克·勒布朗舒(Marc Lebranchu)等就武术与人类学、生物学、现代科学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作了学术报告与交流。中法研究者还就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推进武术教学的精准性和可检测性,从而更好服务人类健康等学术课题进行了研究交流。

本次夏令营由法国孙悟空武术学校(ECOLE WUSHU Brest)和图卢兹中国身体文化学院(Institut des Arts chinois du corps)共同举办。朗布汉庄园的武术道场是法国唯一以武术为主题的研修基地,位于阿让北部30公里的洛特河畔,环境幽静,绿树成荫,并建有大型练功馆,颇受习练各国武术爱好者的喜爱。这是他们从2022年以来第四次在此举办武学研修夏令营。越来越受到武术研究者和习练者的关注和参与,其中既有法国国家队的专业武术运动员,也有以中国武术、气功为习练内容的普通武术爱好者。在一周的时间里,大家互为师生,共同切磋、研讨,相互交流习练中国武术心得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除学术讲座和交流外,组织者聘请了众多武术高手进行各类武术内容的教学,如太极拳、形意拳、螳螂拳、八卦掌、长拳、鹰爪拳、咏春拳、六合八法、南拳等众多武术流派的拳械套路,还有站桩、打坐和易筋经、五禽戏等各类健身气功,也有对和武术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体验,如中国茶道、书法、中医、按摩、麻将等。虽然夏令营期间正是法国气温最高的一周,最高气温达42摄氏度,但是大家仍顶着酷暑坚持训练,充分体现了中国武术的魅力和大家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而众多研究者同时也是中国武术的习练者,他们以身入道,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为更精准传播而做着深入研究。

习练太极扇。(图片来源: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黄冠杰摄)

健身功法学习。


武冬教授太极功法。(站立者为苏韧屏)

武冬教授是中国武术教育名人,通多种拳法,这些年在辗转30多国的教学中总结出了独特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他首创的“六维三体”教学模式,提炼出“体表、体用、体验”的教学方法;总结出“体系、体会、体能”的训练方法;开拓了“竞艺、竞赛、竞技”的实践渠道;构建了“同体、随体、网体”的理论学习资源;建立了“体感、体认、体悟”的课程思政新模式。他认为武术是中国文化中的奇葩,是中国哲学思想的身体体现。但是文化不是虚无的,应该是“可视、可感、可学、可用”的。因此他通过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和学习体验,生动传神的向学生传授中国武术文化,受到大家的欢迎。武冬对此次法国之行也是十分感慨:“没想到法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如此着迷,如此认真,令人感动。法国学者对中国武术研究之深,见解之独特,也令人刮目相看。特别是他们跨学科的研究,给了我很多启发。”他特别欣喜的是,此行不但结识了众多多领域的研究者,更发掘了许多合作研究课题,为未来武术文化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奠定了基础。

八卦掌展示。

武学研修夏令营是由法国孙悟空武术学校校长苏韧屏和前图卢兹大学教授、图卢兹中国身体文化学院院长乔治·法弗洛发起组织。来自广西南宁的苏韧屏从小跟曾是广西武术队教练的母亲习练武术,后考入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1995年移民法国后一直致力于从事武术及中国文化的推广运动,成立了孙悟空武术学校,这是法国西部最大的中国武术、健身气功传播中心,曾多次承办法国及欧洲武术及健身气功的比赛,也为法国国家队输送多名运动员。乔治·法弗洛是人类社会学博士,曾经在中国生活7年,酷爱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对中国道家气功有深入的研究,曾在图卢兹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等教授中国文化。他创立的图卢兹中国身体文化学院除向法国人教授道家气功和中国内家拳外,特别是在理论研究上贡献颇丰,常年举办中国武术的学术研讨活动,并带有多个研究中国文化的博士研究生。

晨练。

螳螂拳学习。

研修中大家对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出版的《九州》(le 9)杂志产生浓厚兴趣,大家认为是了解和理解中国文化很好的桥梁和平台,很多人表达了订阅杂志的愿望。大家还对杂志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开设武术、中医、茶道等文化专栏,不间断介绍这些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涵,以期大家更加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

与《九州》杂志合影。(田青 摄)

在形意拳和意拳的习练上颇有心得的希尔克-雷耶斯教授正通过武学研修夏令营完成他的研究项目。他表示,独特的中国武学研修夏令营将成为法国中国武术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活动,对提高对武术的认识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苏韧屏表示,来年将会继续举办夏令营活动。

学术报告会现场。

(编辑:李非)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