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2024年国会大选:自由党历史性第一!
【欧洲时报中东欧Karl编译】2024年9月29日,奥地利举行了新一届国会大选,极右翼的奥地利自由党(FPÖ)以近29%的得票率获得胜利,成为奥地利历史上首次在大选中胜出的极右政党。然而,自由党的执政之路充满挑战,自由党尽管胜出,其组建新政府的前景依然可能不高。这次大选打破了多个记录,包括极右党派历史性地获得了第一的位置,但也可能成为奥地利首次出现得票率最高的政党无法组建政府的局面。
此外,奥地利可能还将迎来另一项历史性突破:如果自由党未能成功组阁,奥地利也有可能首次出现由三党联合执政的政府。这一复杂的政治局面为奥地利未来的治理和国际关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不过如果最终结果是人民党和社民党最终总得票超过46%(至今统计结果刚好超过),就更有可能恢复原有的”古老的“两党联盟,要知道在2000年自由党、绿党等完全成气候前,奥地利基本就是两党轮流或联合执政,这倒让许多奥地利人觉得毫无新意且昏昏欲睡。
在结果上自由党(FPÖ)第一,获得约29%支持率,第二是现任正执政党人民党(ÖVP),约26%,第三位社民党(SPÖ),仅约21%,新党约9%超越了绿党约8%。而去年民调一度超过5%的奥共本次只得票不到3%,还是未能进入议会。而总体投票率大约位78%,奥地利投票率在西方国家算比较高且稳定。
奥地利总统范德贝伦在选举后发表讲话,他强调根据民主程序,因没有政党获得多数席位,各党派需要互相妥协以组建新政府。他表示,现任政府将于下周提交辞呈,并暂时继续履行职责,而他将与各党派展开对话,评估可能的执政联盟。在未来几周内,他将继续向公众通报政府组建的最新进展。
此次大选结果让奥地利陷入了一个特殊的政治僵局,即第一大党未必能够成为执政党。这种局面在欧美其他国家的政治历史上也曾多次出现,显示了政治联盟和内阁议会制在多党制国家中的复杂性。
自由党胜出:执政可能却不高?
在2024年奥地利国会选举中,自由党成为得票最多的政党,似乎理应获得组阁权。然而,奥地利总统亚历山大·范德贝伦(Alexander Van der Bellen)早在选前就表示,不会轻易授权自由党组阁。这使得自由党在成为执政党的道路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
根据奥地利宪法,总统有权选择提名总理的人选,而并非自动由得票最多的政党负责组建政府。范德贝伦在选举前重申曾表面其立场,倾向于邀请排名第二的其他政党,即人民党(ÖVP)组建政府,进一步加大了自由党成为执政党的难度。
自由党在过去几年中因其极右翼立场和争议性的政策主张,特别是在移民和欧盟关系方面,备受批评和争议。这些因素使得范德贝伦对自由党的执政前景持谨慎态度,同时反映了奥地利在国际和国内舆论中的复杂地位。
三种可能的组阁方案
可能性一:自由党成为执政党
如果范德贝伦最终决定改变立场,授权自由党尝试组建政府,唯一的可能性是自由党与人民党合作,形成一个右翼联合政府。这种情况下,自由党作为第一大党将主导政府政策,尤其是在移民管控和对欧盟事务上的强硬立场。
然而,人民党党首、现任总理卡尔·内哈默(Karl Nehammer)已经明确表示,他不愿与自由党合作,但主要是不愿意自由党现任主席赫伯特.基克尔(Herbert Kickl)成为总理。这使得这一选项的实现可能性较低。
奥地利人民党(ÖVP)秘书长克里斯蒂安·施托克尔(Christian Stocker)表示,尽管奥地利人民党在此次选举中经历了历史性下滑,但党主席内哈默的职位并未受到质疑,并强调无法将此次结果与2019年相提并论。对于与自由党(FPÖ)结盟的可能性,施托克尔重申不会与赫伯特·基克尔领导的自由党合作,但也并未完全排除与自由党结盟的可能性。他指出,最终取决于自由党如何决定其领导层安排,并选择与谁展开谈判。即便人民党同意与自由党合作,也可能因为两党在某些核心政策上的巨大分歧而导致政府的不稳定和执政困难。
而真正原因被认为是过去自由党在库尔茨第一次执政时期,居然在本党出现问题下背刺库尔茨,导致当届政府解散,也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次总理被国会弹劾成功。而且如果和自由党组阁,人民党只能作副手,而不合作,就很可能继续成为正执政党,内哈默也可以继续保持其总理权位。
而变数在于,如果基克尔本人”高风亮节“让位(效仿前辈约格尔.海德尔在2000年时的故事),再加上人民党内部高层不坚持人民党一定要正位总理(或者说不支持内哈默或其他人民党人保持其位),就有一些可能形成蓝正黑副的局面。不过基克尔之前就范德贝伦的表态反驳过:总理大位,我是坐定了。加上基克尔外表看似”呆萌“但内里果决(连续干掉施塔赫和霍费尔俩位大佬),其本人不太可能让出总理位置。
可能性二:人民党组建三党联合政府
在另一种可能性中,范德贝伦按照他原来的计划,邀请得票第二的人民党组建政府。在这种情形下,人民党将需要至少一到两个其他政党的支持,以确保在国会中获得多数席位。有一种可能的组合是当人民党、社民党(SPÖ)最终结果还是不能达到共92个席位就要和其中一个小党派,如新党(NEOS)或绿党,组成一个多党联合政府。而由于人民党、社民党受到极端化环保组织过去对公共秩序破坏等问题影响,两党联合相对温和的更新兴的新党可能性更大。
如果成真,这种三党联合政府将是奥地利历史上首次出现的情况。尽管在表面上显示出政治上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但其内部的政策协调和一致性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人民党和社民党在经济和社会政策上有显著分歧,尤其在税收、福利和环保政策上,这些都需要在未来的谈判中达成妥协。
可能性三:”古老联盟”:人民党和社民党联盟又回来了。
但根据至今的大选结果,人民党(ÖVP)和社会民主党(SPÖ)联合组阁的可能性较大,尤其是在小党派(如奥共)无法进入国会以形成显著影响的情况下。如果两党在议会中获得过半数席位,它们很可能会继续延续奥地利政坛上曾多次出现的“两大党联合执政”传统。这种模式不仅可以避免各党不得不支持极右翼政党的上台,还能在政策上取得一定的平衡,尤其是在经济和社会福利议题上达成妥协。
历史上,人民党与社民党联合执政在奥地利屡见不鲜。比如,1945年二战后至1966年,两党长期保持联合执政的传统,以维持国家重建的稳定。另两次重要的联合发生在1987年至2000年,还有2007到2017年,两党再两次联手,以应对当时的国内经济挑战和国际形势变化。虽然两党在政策取向上存在差异,但这种传统联合往往能够确保政府的稳定性,同时也反映了奥地利政治文化中的协商和妥协精神不过但毫无新意,也让许多奥地利人敢到厌烦。
然而过去库尔茨和科恩的梁子,加上社民党现任老大安德烈亚斯·巴布勒(Andreas Babler)姿态很高,一旦要价过高,就会出现上次下奥地利州选举时的情况,当时由于要价太高,人民党转头和“物美价廉”的自由党合作去了,这次如果社民党还是无法处理好,那人民党还是会不得不和自由党合作去了。
得票第一政党无法执政的国际先例
奥地利此次大选的情况并非孤立无援,类似的情形也曾在其他欧洲国家和西方民主国家中发生。例如:
西班牙:2015年大选
西班牙在2015年12月的大选中,人民党(PP)虽然赢得了最多的席位,但由于没有绝对多数,并且缺乏其他党派的支持,未能组建政府。西班牙最终经过多次谈判和重新选举,才由社会党(PSOE)在其他党派支持下组成联合政府。这种情况显示了多党制政治系统中,当第一大党缺乏足够的盟友支持时,很难单独执政。
比利时:2010年大选
2010年,比利时举行联邦选举,虽然法兰德斯民族联盟(N-VA)成为第一大党,但由于其无法与法语区政党达成妥协,政府组建谈判陷入僵局,导致比利时经历了541天的无政府状态。这显示了在多语言和多文化背景下,第一大党在缺乏共识的情况下同样难以执政。
瑞典:2018年大选
在2018年的瑞典大选中,社民党(SAP)虽然成为得票最多的政党,但由于中右翼和极右翼政党的崛起,社民党未能赢得绝对多数。在经过数月的谈判后,社民党不得不与环境党(Green Party)组成一个少数政府,并依靠其他中小党派的支持来维持执政地位。此例说明,即便是得票第一的政党,也可能因为政治光谱的分化而不得不在少数政府或联合政府中妥协。
新西兰:2017年大选
在2017年新西兰大选中,国家党虽然赢得了最多的选票,获得了56个议会席位,但由于未能达到组建政府所需的多数席位(61席),无法单独执政。尽管国家党得票领先,但由于纽西兰优先党最终选择支持工党,国家党未能成功组建政府,反而是得票第二的工党通过联合纽西兰优先党和绿党组成了执政联盟。
奥地利的政治前景
短期内的可能变化
奥地利未来的政治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阁谈判的结果。如果最终形成三党联合政府,这将是奥地利政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三党联合政府将需要在各个关键政策领域上进行深入的协商和妥协,特别是在税收、气候政策、社会福利和移民政策上。这种新的政府模式可能会带来较高的政策稳定性,但也可能因多方利益的牵制而行动迟缓。
另一方面,如果自由党成功获得执政权,则可能会出现政策急转弯的局面。自由党在移民政策上更加保守,其对欧盟的怀疑态度和民族主义立场可能会引发与布鲁塞尔的摩擦。特别是在欧洲需要更多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当下,自由党上台可能会影响奥地利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长期影响
无论政府的最终构成如何,这次选举都表明,奥地利的政治版图正在经历深刻变化。右翼势力的崛起反映了民众对现有移民政策和安全问题的不满,而三党联合政府的潜在形成则显示了政治光谱的极化和选民取向的多样化。
在经济领域,如果是三党联合政府或“古老联盟”,那么奥地利的经济政策可能趋向于更加中立,结合财政紧缩和环保投入的平衡。在自由党执政的情况下,可能会看到更大幅度的税收减免和对本国经济的保护主义措施,这可能影响外来投资和国际合作。
社会影响
此次大选结果还将对奥地利社会的整体氛围产生深远影响。右翼自由党的得票领先,显示出在”霉霉“演唱会恐袭未遂事件后,民众对移民问题的高度关注以及对社会治安的强烈诉求,这可能会在社会中引发更大的紧张和对立情绪。另一方面,如果出现三党联合政府或者维持“古老联盟”,可能会通过政策上的平衡来缓解部分社会紧张,但也需要面对如何有效处理社会不同声音和立场的问题。
对中奥关系的潜在影响
此次大选也引发了对中奥关系的关注。作为一个欧盟成员国,奥地利的对华政策总体上与欧盟的主流立场保持一致,尤其是注重价值观的贸易和外交政策。然而,自由党的崛起可能会带来外交上的变化。该党过去展现出对传统西方价值观的一些质疑,并可能推动更独立的外交路线,寻求更务实的对外关系,包括与中国和俄罗斯的互动。
与奥地利现任执政党与”主流执政党“不同,自由党在过去的竞选中并没有强调针对中国的具体战略,但提出了恢复奥地利中立立场的目标。这意味着如果自由党上台,奥地利可能在外交事务中采取更加独立的态度,不再单纯追随欧盟的政策导向。不过,维也纳大学的专家指出,尽管自由党的胜选引发了诸多猜测,但中奥关系不会出现剧烈转变。由于奥地利的对外政策更多集中在欧洲事务和邻国之间,中奥关系未来仍将以务实合作为主,尤其是在经济和贸易领域。其余各个政党,则是建制派或偏左为主,对中政策大致与欧盟甚至美国比较靠近,在当今局势下,自由党的对中态度似乎就比较温和友好。
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是自由党始终还是一个偏右翼政党,其主张政策对外来移民下相对严厉,虽然其政策多是主要针对来自伊斯兰移民,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政策无法精确切割加上有欧美的强大压力,很可能其相关严厉移民政策会影响到未获得国籍的非伊斯兰移民,包括中国公民,其申请奥地利居留权或延续居留权或申请家庭成员团聚等可能会更为困难。
奥地利2024年的大选结果突显了欧洲多党民主制度中得票最多政党未必能够执政的复杂局面。这种政治现实反映了选民多样化的偏好和党派间的深刻分歧。在未来几周的谈判和政治博弈中,奥地利新政府的构成和政策方向将对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将在更广泛的欧盟背景下继续成为观察的焦点。
欧洲时报中东欧版微信公众号:EuroNews
(编辑:文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