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欧时茶座
【欧时茶座】法国市镇选举:不看政绩看“颜色”?

主持人:雅客

嘉宾:欧洲时报高级翻译 周文仪

巴黎市一家银行门窗为免受示威者砸毁而钉上木板。这些木板“义务”担当了市镇选举广告牌的角色。(图片来源:法新社)

雅客:法国市镇选举首轮投票将于3月15日举行。周老师,作为法国问题专家,请您介绍一下巴黎选举的情况。

周文仪:不敢当。先略说一下一般情况。Elections municipales 通常中文译为“市镇选举”,有时行文需要也说“市政”选举,因为不仅涉及市和镇,也包括居民人数1000人以下的小村。法国的市长、镇长、村长法语都叫“Maire”。一般在市镇选举中可关注两个结果。

第一,这是法国政府五年任期中的期中选举,对现状不满的选民可能借投票“惩罚”执政党当局。2014年市镇选举时,执政的社会党就在全国失去了150多个市镇。这次选举,现任总理菲利普回到自己的勒阿弗尔(Le Havre)根据地竞选市长;前卫生部长比赞女士领导执政党在巴黎竞选市长,这两人的选举结果都会受到很大的关注。

第二,是极右派国民联盟在每次选举中都攻城掠地,尤其在移民比例较多的城市夺得地盘,该党的选举结果也将受到关注。我想强调的是,不能因为这是法国最基层地方行政单位的选举而不重视。因为市镇选举的结果将影响参议院版图。法国参议院每三年举行换届选举。下次选举是今年秋季。这是间接选举,由全国15万名“大选民”(选民代表)选出半数席位。这些“大选民”由国民议会议员、大区议会和省议会议员、以及市议员组成,特别是市议员占大选民团体的95%。在2014年的市镇选举之后,国民联盟(当时称国民阵线)首次把它的两名代表送进了参议院。

在市镇选举中,选民的投票意向通常取决于地方建设和地方事务,也可能基于选民的左、右、中政治倾向。我认为巴黎选民的投票意向更多基于政治倾向,而不太关注候选人的竞选纲领。巴黎的政治版图存在明显的左右分野,东北部、南部“平民区”多年来一直是左派天下,也就是社会党、法共、绿党的地盘。而7区、8区、16区、15区等西半部则是右派的地盘。这种形势从前右派市长蒂贝里下台之后保留至今。2017年,马克龙在国民议会选举中掀起“打破左右分野”的旋风,共和国前进党统合左右势力,在巴黎传统的左派地盘获胜。今天的问题是:总统的人马在这次巴黎市镇选举中是否还会获胜?选举结果是否将继续传统左右分野的局面?

雅客:这的确是一大看点。格里沃因不雅视频丑闻退选后,共和国前进党派出重量级大将比赞接替参选,成本也是蛮高的。但目前民调显示,比赞的支持率与左右派候选人仍有差距。我还想问,是不是说选民是按照自己的颜色取向来投票的,而不是看候选人的纲领究竟是什么、能不能兑现?

周文仪:是的,选民一般按照自己的政治取向和投票习惯来投票。满任市长的支持者不会去苛求其政绩,而反对者则历数其“罪状”。这在巴黎尤为明显,20个行政区(选区划分有差别)的左右分野政治版图多年来没有改变。在其他城市也有相同的情况,譬如最近巴黎郊区一位市长(巴尔卡尼),牵涉多起贪腐案,他的选民仍然选他,他还连任多次。除非出现非常严重的腐败和犯罪情况,选民的投票意向不太会改变,譬如社会党的卡于扎克,他最终在国会选举中被选民厌弃。

雅客:卡于扎卡是奥朗德总统时期的预算部长,被发现他和他的太太在瑞士有巨额秘密账户,而他本人正是负责以清查法国人秘密账户而打造社会党政府清廉形象的部长。这种反差以及他的百般抵赖所造成的民愤震动了法国政坛。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个自以为是的伪君子被解除政府职务后,还准备退回到他的根据地继续干议员,结果地方选民也不要他了。法国人有一段时间骂人会说:“做人不要太卡于扎克。”

周文仪:是的,因为问题太严重。如果“不那么严重”,选民一般不会介意。很多人是按自己的政治取向和投票习惯来投票的。相当长的时期里,左右之争左右着法国政坛,巴黎尤其严重。也就是说,如果我是左派,那我一定选左派的候选人;如果是右派,那我就一定投票给右派的候选人,并不在意候选人究竟说的是什么、做了些什么。就是这么一场游戏。

回溯一下巴黎政治生态的历史:1977年 到1995年将近20年的时间内,巴黎市长是由希拉克担任的,他干了三任市长,在这之前他干过法国总理。这段时间应该说是右派执掌巴黎的“黄金时代”。之后,希拉克成为法国总统。希拉克之后是让·蒂贝里,也是右派。他1995年当选巴黎市长,2000年着手竞选连任,但就在这个时候,右派阵营内发生内讧,蒂贝里被揭露当年竞选时舞弊,伪造选民名单之类的,不仅如此,希拉克当年也存在舞弊情况。沸沸扬扬之后,右派元气大伤。2001年社会党人德拉诺埃当选巴黎市长,开始了巴黎的左派天下。

至此,我们不是在对每任市长的政绩作出评价,只是梳理一条线索,回忆一下巴黎是怎么变天的。

(编辑:马行健)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