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华人论坛
【华人论坛】风梁话:酷暑,除了不许装空调,法国精英还在琢磨什么?

有个“凉粉”,住在巴黎13区的“塔楼”里,还是法国楼盘最好的朝向——西晒。这几天热得不行不行的,手里捏一把钞票,想装空调,楼长说“不行不行”。但他不找区长、市长、议员、部长、行政法院、宪法委评理,却质问“这么热,风梁话为什么不写了”?这把搁笔数月的风梁话,弄得心里热得不行不行的。这可能是在法国最另类的乘凉方式了。

从疫情开始写《风梁话》,从未如今天这般兴意阑珊。风梁话的初心不是说风凉话,而是通过针砭时弊,让法国稍稍微微地那么有点改变,当然,向着好的方向。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百十篇风梁话是白写了,法国病的“巨婴头”,如影随形,还越来越大。

重新拾笔,风梁话不翻旧账,不打“历史反革命”,什么“2003年热死两万人,为什么现在还不让装空调”这样的傻问题,无可奉答。只是把近期发生的新闻事件——眼巴前的一地鸡毛捋捋,就能让您凉一半儿,有的还能让您透心凉。

新近时兴拍“微短剧”,懒人看连手机都不用横过来,故看客趋之若鹜。风梁话在此东施效颦,拍几集现实版荒诞派短剧给您解暑。

第一集:有空调的精英“但是”了没空调的草根

场景:某新闻电视台直播间,圆桌辩论状。

人物:主持人、左派女精英、右派男精英、环保专家、草根。

主持人率先发难:我们几个坐在有空调的直播间谈论没有空调的人该不该装空调,是不是有点啊啊那个?

女精英:法国政府从未禁止空调,但通过环保和建筑法规严格管控。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我们应该推动建筑节能改造而非普及空调。个人安装需综合评估当地规定、建筑类型及环保要求。

男精英:你说的这个政治正确的方向,没人反对,那是“长远规划”,问题是不能救急,2003年热死那么多人(他的回忆他负责),我们还拦着顶楼独居老人装空调吗(哎呦喂,这哥们比风梁话还口无遮拦)?

环保专家:政府立场没有问题,巴黎不是印度,巴黎建筑层高、墙体厚度、通风都好,没有必要装,如果奥斯曼建筑外挂空调,成何体统?未来在建筑节能改造……

草根打断专家问:我猜您住在六区的奥斯曼式大石头建筑里?他还猜女精英住郊区别墅而且装了空调。女精英与专家不约而同表示这个问题很“私人”,不便回答。谈正事。

草根强调他住在HLM(廉租房)大楼里,热得实在受不了了,如果“硬装”,会有何结果?专家称会有邻居举报、居委会实施拆除(微短剧时间限制比安装空调规矩更严格,本集到此嘎然而止)。

第二集:一张饭票激发公务员的强迫症

场景:餐厅;人物:受薪人;

主角:饭票;配角:侍应生。

2025年6月某日,某华裔受薪人照例午餐,照例掏出“饭票卡”结帐,当饭票卡与刷卡机亲吻的一刹那,刷卡机一声尖叫。说明有规则侵犯。受薪人做无辜状,侍应生作幸灾乐祸状,“您今天是赢了六合彩咋地?还吃了甜食,超过25欧啦?”受薪人表示更加困惑:“我是可丁可卯照着25欧吃的啊”?“政府规矩又改了您不知道?现在一次刷饭票卡限额20欧啦!主要怕您吃了甜食回单位犯困,不好好干活儿,呵呵”(画外音:近日,政府集中整治使用饭票各种不规范以及放款或收紧超时使用饭票付款的适应食品以及非食品的适用范围,为用户科学化量身打造午餐消费的天花板数额)。受薪人不敢恋战,再次感叹法国成语:“当我们可以做的复杂时为什么要做的简单?”然后掏出5欧硬币走人。剧终。

(第二集戏剧冲突背景科普:法国的饭票制度(Ticket Restaurant)始于1962年,由餐饮业企业家Jacques Borel创立。这一制度最初旨在为员工提供一种便捷的用餐补贴方式,同时促进餐饮业的发展。1967年,法国政府正式承认该制度,并纳入劳动法框架,允许企业以福利形式发放饭票,即企业一半员工一半,而饭票金额则可因企业与财力大小浮动,故而好的企业的饭票可能有12欧面值,而差一些的也可以有6欧。随着物价飞涨,饭票也水涨船高,大概在8欧到14.52欧。看到14.52欧这个数字,中国人都会一头雾水,为啥不凑个整?背后就是“规矩”的叠床架屋:国家行政、税务、企业、个人都在里面“有一腿”。本来,事情的逻辑与操作都很简单——国家规定企业为没有食堂的员工付一半午饭钱,体现某种福利。员工除了中午外出吃饭付饭票,也可以攒一段时间,集中去饭馆消费。有的饭馆多收几张,有的饭馆想逃税少收或不收,也在情理之中。饭馆里买单时,客人拿出一本饭票,像数钞票一样数饭票,是一个常见的风景。至此,法国饭票的故事,还可以算和谐。

但饭票发展到今天,在电子化之后,那些在办公室喝茶看报的公务员,不断发挥想象力,祭出煞有介事的“新规”,出幺蛾子,而且是出尔反尔的幺蛾子,已经不是一般人能搞的清爽的一笔糊涂账。

开始,一些自诩学过逻辑的公务员,出台“周日禁止用饭票”新规,意在打击平时在班上不好好吃饭,周日休息日大吃大喝的恶习。

又有一些公务员,对在超市买食品付饭票做了条分缕析的规定,比如熟食、三明治可以用发票,而生肉、整瓶的咖啡则不可以。还规定在饭店吃饭,一次付饭票不得超过25欧元,后来经过逻辑的反复推敲,再降五元——变成20欧。这些为授薪人午饭怎么吃殚精竭虑,操碎了心的公务员们,真以为自己是家长,乱用饭票的是一群孩子?个中逻辑匪夷所思。为一张饭票怎么用,激发了多少脑残公务员的强迫症?浪费了多少纳税人养这些公务员的公帑?一张饭票,终成愚蠢的成人“过家家”游戏,再次将法国病的诊断指向“巨婴症”。

第三集:制定规则的脑残精英们还在“但是”什么?

场景:法国电视1台午间新闻直播间;

人物:主持人、调查记者、连线群众。

漂亮女主持人率先点题:今天我们聊聊“自接雨水”的使用规定,我们马上连线雨果先生,雨果先生有一把字年纪了,笑容可掬提问:“我家有个小花园,我有个塑料大桶,接了一桶雨水,想问问使用有何禁忌”(风梁话评:雨果表情很乖,只有受过一辈子法国千层饼行政的锤炼,才能心平气和提这个问题)。

女主持人笑容可掬转向调查记者:“请您释法”。

调查记者桌上摆一叠资料,认真翻看后回答:“如果您私自在花园里或院子里用容器接了雨水,须知您并非可以完全自由使用,要根据国家对旱情的红橙黄蓝绿5级定位,找到当前的位置,经我核对,您所处的省份位置是蓝色(二级旱情),那么好了,这个级别的雨水使用规定为:每天的9点到19点,此雨水不得用于浇花种菜,但可以洗车,否则您将被罚款……说到这里,这三个法国人,无一人笑场,都很理解地频频点头。节目成功服务观众,雨果也有了清清爽爽的雨之果。第三集堪称是个好莱坞式的结尾。

风梁话多余的话:微短剧是虚构的,无非“霸道总裁爱上谁”;但遗憾的是,这三集,您等于看了纪录片——脑残精英爱上折腾老百姓。数字、情节如假管换,有AI文字管换,而且如京东美团承诺无条件退款。风梁话不是风凉话。

今天就算《三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微短剧首映吧,有没有续集,要看空调装上没?饭票如期花掉了吗?还有花园雨水桶边的定时器买了没有?用一句不敬的当今“敬语”:敬请期待。(文/梁扬 )

(本栏目文章为一家之言,不代表本报立场)

(编辑:夏莹)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