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的天空下,一场牵动世界神经的中美经贸磋商刚刚落下帷幕。中美双方均谨慎描述了这场磋商取得的进展:中方称就各自关切的安排“达成基本共识”,美方则形容达成“非常实质性的框架”。
据悉,中美经贸团队交流的议题包括美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措施、延长对等关税暂停期、芬太尼关税和禁毒合作、进一步扩大贸易、放松出口管制等。
双方团队都明白中美经贸“斗则两伤”,因此都本着把今年以来两国元首历次通话的共识转化为可行性方案的目的进行磋商。
不过,从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的表述,“美方表达立场是强硬的,中方维护利益是坚定的”可以看出,5轮磋商下来,结果积极,但博弈仍在继续。
对于最受关注的关税议题,根据美方经贸磋商“领队”、美国财长贝森特的说法,特朗普政府将放弃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的威胁,换取中国恢复进口美国大豆。同时他还表示,美国不会改变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据此,有观点称中国做出了更多让步。对此,有专家表示,目前还不知道双方的具体协议内容,这只是美国一方的说法,更像是其提前放出风声,争取舆论主动。
其实,贸易“止战”本来就应该让“交易”属性回归秩序与规则,理性与责任。如果在此时再在所谓舆论“上风”上做文章其实并不明智。
中方在此次磋商中持续展现出诚意,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积极推动磋商取得进展。而美方采取审慎和理性的经贸政策,不仅符合两国企业的共同利益,也能为全球市场注入稳定预期。
双边经贸关系向来是互利共赢,经贸领域的规则与默契,能够为整体关系提供稳定预期,特别是中美经贸关系。一个健康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超越双边范畴,关乎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中国一直反对“脱钩断链”,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美方也多次表示,“美方无意与中方脱钩”、“美中经贸关系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双边关系”。
此次磋商恰逢APEC会议前夕,加之以中美元首会间会晤的可能性,吸引了全球舆论的高度关注。尽管全球贸易的参与者众多,但中美贸易关系能否展现利好,仍然是重中之重。美国继续与中国的贸易战,将对世界经济造成灾难性后果,已成国际社会基本共识。
当全球最大两个经济体展现出管控分歧、加强协作的意愿时,无疑将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提供重要稳定性,给面临多重挑战的全球增长格局传递积极信号。这既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也是中美作为大国应有的担当。只有当经贸合作的“正能量”代替“零和博弈”的惯性思维,才能更好惠及两国民生和世界经济发展。
回望过去几十年,中美经贸关系虽历经风雨,但合作始终是主线,其广度与深度早已将两国乃至世界的繁荣紧密相连。此次吉隆坡磋商迈出的每一步,都再次证明一个朴素的道理:对话比对抗好,合作比“脱钩”强。前方的道路仍需双方以智慧和耐心共同开拓。只要坚持相向而行,在守住底线的同时拓展合作空间,就能为中美关系的“巨轮”校准航向,使其继续成为世界经济海洋中一股稳定而非颠簸的力量。
(编辑:法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