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欧时评论
【欧时社评】美国与俄乌元首“私聊”热,欧洲如何解冷局?

美俄元首近日在阿拉斯加会晤“私聊”乌克兰问题,吊足了世界胃口。国际舆论还没缓过神来,欧洲多位领导人18日“组团”陪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问美国。这场围绕乌克兰问题的大戏,正不断上演新的剧情,结局愈发扑朔迷离。

“特普会”没有取得具体成果,但两人也算各得所需。特朗普证实了他是西方国家中唯一能与普京沟通的领导人,收获了“面子”。在麻烦缠身之际,这是特朗普的政绩加分项。他自己也给这次会晤打了满分“10分”。借助“特普会”,普京按下了美国制裁的暂停键,也打破了西方多年的外交孤立,成为美国座上宾。

“特普会”未能解决乌克兰问题,这不意外。任何复杂问题都无法靠一次握手、几句私谈就尘埃落定,但国际社会乐见任何有助俄乌和平的努力。毕竟,持续三年多的俄乌冲突恶化了国际安全环境,加剧阵营对抗,阻碍多边合作,也引发全球能源危机,冲击供应链稳定。任何让战争熄火、让理性回流的举动,都显得弥足珍贵。

俄乌冲突让整个欧洲苦不堪言。本来就深陷经济困顿难题,还得勒紧裤腰带给基辅送钱送武器。加之乌泱泱的难民潮,也给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麻烦。俄乌握手言和,也是欧洲所盼。

不过,欧洲面对“特普会”的心态却是五味杂陈。

一方面,欧洲各国希望俄乌冲突尽快熄火,也相信美俄两个大块头直接对话的分量。20世纪80年代,美苏领导人签订的《中导条约》,便降低了军备竞赛的温度,也让欧洲人睡上了安稳觉。这也难怪,欧洲领导人在“特普会”后称赞特朗普的领导作用,认为华盛顿的努力让和平更加可期。

另一方面,欧洲更担心美俄元首私聊乌克兰问题,让自己沦为“局外人”。今天的乌克兰不仅是欧洲邻国,也是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安全气囊”。如果乌克兰这个气囊漏气或消失,俄罗斯影响力西扩,欧洲将直面严峻的地缘安全困境。

与历任美国总统不同,特朗普对待盟友“只谈钱不谈感情”。快速结束冲突,减少资源消耗,是他对外政策的主基调;改善美俄关系,美国在全球战略布局也能更加灵活。此前,华盛顿为“美国优先”,在关税问题上对盟友“大开杀戒”。欧盟担心,为建功立业、速战速决,六亲不认的特朗普也会再次量“利”而行,让未能“上桌”的欧盟沦为“菜单”。

何况,华盛顿近日已摆了布鲁塞尔和基辅一道。在“特普会”前,欧洲牵头与美国、乌克兰举行了视频会议,尝试协调立场,并达成了“必须停火”等五点共识。谁知,与普京私聊后,特朗普话锋一转站到了莫斯科那一头——无需先停火,直接和平谈判,让整个欧盟震惊。

英法德意领导人、欧委会主席、北约秘书长等人组成豪华团队陪同泽连斯基赴白宫,一来是为泽连斯基撑场面、壮声势,让他在与特朗普谈判时腰杆更硬些;二来是想亲自坐在谈判桌前,避免成为被遗忘的角色,眼睁睁看自己利益被当成谈判筹码。“组团”赴美谈俄乌,欧洲得偿所愿了吗?

从欧乌领导人在白宫的待遇来看,泽连斯基这次受到了热情款待,但欧洲领导人却有些被“嫌弃”。对于欧洲最上心的俄乌停火、领土谈判、乌克兰安全保障、对俄施压等问题,特朗普没给个痛快话,反而在保护乌克兰上给欧洲“摊派”更多责任,对美方责任却模棱两可。欧洲心心念念的“上桌”,举办“四方会谈”,华盛顿也视而不见,而是放话举行美俄乌首脑会谈。

在美欧乌三方会谈之间,特朗普中途跟普京煲了40分钟电话粥。这是特朗普急切推动俄乌和平的写照,但何尝不是对欧洲轻蔑的缩影?美俄元首私聊很热,欧洲“组团”赴白宫却遇冷。尽管欧乌领导人还是尽量保持了体面的团结,但“败兴而归”才是欧洲领导人此行的真实境况。

欧洲面临如此攻守被动局面,是因命运掌控在别人手里。多年来,欧洲在安全、外交上严重依赖美国,双方并非平等的伙伴关系。在美国传统外交政策下,欧洲尚能感受到跨大西洋关系的一丝温情;一旦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入主白宫,欧洲的苦日子便来了。

无论是俄乌问题还是其他关乎欧洲利益的问题,欧洲还得攥紧拳头,扎牢篱笆,不能将希望寄托于华盛顿。欧盟内部既要化解分歧,拧成一股绳,也要加速发展经济、科技,把防务水平提上去。只有自己腰杆硬了,方能拥有话语权,真正掌控自身命运。

(编辑:夏莹)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