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记者马行健北京报道】“这次一看这个展览,全世界所有华侨华人都在抗战时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完全都是拿出自己的生命来保家卫国,去作贡献。”印尼归侨、北京市侨联印尼归侨联谊会代理会长沈小红,在观看“万里同心——海外华侨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特展”后对记者说。
北京时间8月30日,欧时记者来到“万里同心——海外华侨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特展”举办地北京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了解80年前海外华侨为全民族抗战做出的牺牲与贡献。本次特展也是北京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馆11年来,首次以实物形式对华侨积极参与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系统梳理和集中展示。
一位观众在观看“万里同心——海外华侨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特展”后留言。(图片来源:欧洲时报记者马行健摄)
本次特展位于北京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三楼,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共设“为国呼号支援抗战”“烽火侨心共赴国难”“同仇敌忾共卫和平”“欢庆胜利铭记历史”四大单元,共计展出馆藏文物展品近400件。通过珍贵文物、文献史料和历史影像,全景式再现海外华侨在这场关乎民族存亡与世界和平的伟大斗争中的独特贡献,生动诠释海外华侨与祖国母亲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赤子之心。
“很多实例其实我在讲这些展览的时候特别受感动,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可能真是不知道,当我们了解以后,就觉得这简直就是一个众志成城的抗战历史。”归侨子女、华侨博物馆志愿讲解陈慧娴说。
一位观众观看比利时华侨钱秀玲的故事介绍。钱秀玲在1913年在宜兴出生,1929年赴比利时鲁汶大学化学系求学,后在比利时结婚定居。二战期间,钱秀玲通过堂兄钱卓伦(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帮助,先后从占领比利时的纳粹手中救下110名人质。二战后,为表彰其义举,比利时国王授予钱秀玲“国家勋章”,2008年8月1日,钱秀玲在布鲁塞尔过世,享年96岁。至今,在比利时仍有一条以钱秀玲名字命名的马路。(图片来源:欧洲时报记者马行健摄)
“这场展览很棒,有很多的信息。我的先祖来自中国,我想了解他们的背景和相关的事情。”英国第三代华人David Liesar在观看完展览后表示。
本次特展在吸引归侨和海外华侨华人关注的同时,也收获了众多北京市民和在北京旅游的外地游客的关注。北京市民姚女士在观展后表示,此次展览非常有意义,可以让人们在和平美好的当下,对抗战历史感同身受。
“我一直想来华侨历史博物馆,我自己也有家人生活在国外。滇缅公路、飞虎队都是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但是没有想到还有这么多的华侨在奉献。抗日战争是全民族参与的重大事件,抗战精神应该被不断观摩、学习、传承,我也会教给我的孩子、孙子,这种类型的展览多来看看我觉得挺好的。”姚女士说。
采访过程中,沈小红与陈慧娴坦言自己会在生活中向家人、朋友、晚辈介绍海外华侨在抗战中的历史故事,努力让这段历史一直流传和传承下去。
“还不光是给家人讲。我还在别的博物馆也做志愿者,每次我在别的博物馆讲解的时候,我都会宣传这个博物馆,我都会带很多观众来看我们的展览,他们的触动非常大,异口同声说没想到,或者说终于知道怎么回事了。”陈慧娴说。
“年轻人知道这方面的知识比较少,也要叫他们记住我们的前辈是怎样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国家来牺牲自己,这是最崇高的理想,现在年轻人还需要这方面的教育。”沈小红说。
根据安排,本次特展将持续至12月31日。
两名俄罗斯观众观展。(图片来源:欧洲时报记者马行健摄)
(编辑:唐快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