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侨界新闻
中国圆号重奏团巴黎奏响文化交流乐章

【欧洲时报记者黄冠杰巴黎报道】7月3日晚,中国圆号重奏团成立十周年欧洲纪念巡演首站巴黎专场音乐会在法国狩猎博物馆音乐厅举行。法国ATC猎号乐团应邀友情出演,并与中国圆号重奏团共同演奏,上演一场中法艺术交流的崭新乐章,受到中法观众的热烈称赞。

中国圆号重奏团成立于2015年,由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圆号教授满燚和几位中国青年圆号演奏家共同发起。十年来,重奏团持续亮相国内外重要音乐节和演出场馆,成为近年来中国铜管乐发展的代表性团体。多位团员目前在各大音乐院校从事教学工作,既是演奏者,也是致力于培养青年音乐人才的教育者。

林相伟与韩小明教授、满燚团长。本文图片均由黄冠杰摄

团长满燚教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来,中国圆号事业发展迅速,华人圆号演奏家在国内外的舞台上越来越受到瞩目。无论是旅居海外在国外任职,或是学成归国任教于各大艺术院校,这些优秀的音乐家已然成为中国圆号的中坚力量。从成立之初,我们就一直希望通过圆号这种西方乐器去探索怎么把中国的音乐文化和西方的表现形式更好地结合起来。十年来,我们演出了很多原创改编作品,也和世界各地的音乐家有过合作。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不断学习和互相启发的过程。我也希望通过这次演出能让法国以及更多的欧洲观众感受到中国音乐人的热情、真诚和对艺术的尊重。同时,也希望能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互鉴,让音乐成为民心相通的一座桥梁。”

重奏团的组成人员除了国内一线音乐学府的教授和优秀演奏家,也包含了享誉国际、任职国外一流乐团的圆号家,如曾担任德国广播爱乐乐团首席圆号、萨尔音乐学院和柏林音乐艺术表演学院圆号(室内乐)教授的韩小明,现为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圆号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表示,中国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让越来越多优秀的华人铜管演奏者活跃在国际舞台,中国圆号重奏团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一路走来,我们不仅是彼此了解的音乐伙伴,更是推动中国圆号走向世界的同行者。今天,当我们以中国圆号演奏家的身份,在欧洲奏响属于自己的声音时,我们深切感到这不仅是一场音乐会,更是一段文化自信的旅途。

中国圆号重奏团演奏《梁祝》。

法国ATC猎号乐团演奏。   

中法圆号共同演奏。

当晚,中国圆号重奏团和法国ATC猎号乐团合作演奏了专门为当晚音乐会创作的曲目《号角》。然后,中国圆号重奏团演奏了欧洲经典作品与中国传统旋律,如《蝙蝠幻想曲》(约翰·施特劳斯二世作曲/弗朗茨·卡内夫茨基改编)、《间奏曲》(选自《玛侬·莱斯科》,普契尼作曲/弗朗茨·卡内夫茨基改编)、《梁祝》(何占豪、陈钢作曲/阿尔瓦罗·阿尔图涅多改编)、《瑶族舞曲》(刘铁山、茅沅作曲/张小驰改编)以及《茉莉花》等,体现了中西交融的艺术理念和圆号重奏的表现力。

这次交流的组织者之一巴黎管弦乐团首席圆号、巴黎高等音乐学院教授伯努瓦·德·巴尔索尼(Benoît de Barsony)表示,中国圆号重奏团演奏家们表现了很高的演奏水准,令人敬佩。圆号引入中国的时间并不长,他们却能体现世界一流的演奏水准,非常难得。特别是他们用圆号讲述自己的文化,这是世界乐坛最有价值的声音。

演出得到观众的热烈响应,演出结束后观众更是要求乐团继续演奏,在掌声中乐团不得不两次返场演奏。很多观众都是第一次现场聆听以圆号为主角的重奏音乐会。

法国华人贸易促进会会长、“YU空间”会长林相伟表示,演出展现了艺术家精湛的演奏技术,特别是用西方乐器演奏的中国乐曲,富含深情,令人感动,也令我们感到自豪。感谢艺术家们又为中法文化交流谱写了一曲崭新乐章。

(编辑:法雨)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