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实习记者余佳颖图文报道】1月23日,“欢乐春节——非遗雅集”活动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处举行。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赵飞、公参李立言,以及来自伦敦、布里斯托、泽西岛等地政府部门、文博机构、文艺团体、企业和媒体代表等数十位嘉宾齐聚一堂,见证2025年英国“欢乐春节”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非遗魅力助力“欢乐春节”融入英伦
活动在春节申遗成功的宣传片中拉开序幕。前不久,“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欢乐春节”活动增添一抹非遗色彩。
中国驻英国使馆赵飞公使在致辞中表示,长久以来,“欢乐春节”在英多地蓬勃开展,吸引越来越多英国民众参与春节庆祝,感知中华文化,英国“欢乐春节”活动“4H”理念(Hope,Home,Harmony,Health)深入人心。非遗的魅力在于赓续古老文明,实现当代创新。非遗的活力在于融入人民美好生活,实现多元共创共享。近年来,中国持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以春节为代表的非遗瑰宝在当代社会可知、可感、可行、可观,受到世界各国民众的喜爱和参与,成为推动文明传承创新、促进国际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也成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生动实践。
作为春节成功申遗后的“欢乐春节”首秀,本次活动精心安排了古琴、昆曲、太极、中医针灸、书法、剪纸6项世界级非遗项目展示,在场嘉宾饶有兴趣地欣赏并参与其中,真实感受中国非遗瑰宝的迷人光彩和“中国年在一起”的浓厚年味。
英国汉学家、大英图书馆中国馆原馆长吴芳思(左)接受五种字体的“蛇”书法礼赠。(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由余佳颖摄)
现场观众Richard Holley捧起剪纸作品。
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钢琴博士尹昌宇(右)与青年古筝演奏家冀梦蝶(左)合奏《春节序曲》。
昆曲表演艺术家王蔚表演《牡丹亭》选段。
活动嘉宾合影。
“伦敦+”模式引领全英共庆蛇年新春
今年的英国“欢乐春节”活动延续了“伦敦+”模式,以伦敦为核心,辐射全英多个城市。泽西岛、贝尔法斯特、布里斯托、德比郡、约克等地共同参与,邀请英国民众共享蛇年新春的欢乐与喜庆。
在伦敦,新春庆典精彩纷呈。50辆伦敦红色巴士化身“新春特使”,搭载“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欢乐春节Logo和中国吉祥蛇形象,穿梭于伦敦地标,传递新年祝福。1月28日除夕夜晚六点,“伦敦眼”点亮了喜庆的“中国红”。卡姆登集市也在2月1日首次举办了中国春节庆典,贵州杂技团为观众带来杂技、魔术和民族歌舞表演,现场还设有民俗体验、国潮庙会和春节灯饰等丰富内容。作为亚洲以外最大的中国春节庆祝活动,第24届伦敦“四海同春”新春庆典于2月2日在特拉法加广场、唐人街和莱斯特广场等地同步开展文艺演出、花车巡游、年货市集、非遗体验和互动作坊等活动。
此外,“你好!中国—渝见英伦”项目将在2月4至10日通过大屏连线直播,邀请伦敦和重庆两地观众实时互动,同时设立“新春照相馆”,让民众以城市地标和新春主题为背景拍摄照片,打造一场别具一格的“云端春节”盛宴。2月9日晚,《丝绸之路》伦敦中国新年音乐会也将于皇家音乐学院杜克音乐厅举办。
在伦敦以外的爱丁堡、约克、贝尔法斯特、泽西岛、剑桥、德比郡等英国多地均开展了形式丰富的新春活动。来自湖南、安徽、贵州、江西等地的非遗项目和旅游资源也在各地活动中亮相,让中英两国文化实现了多维度的互联互通。此次“欢乐春节”活动以丰富多元的形式展示中国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为英国民众带来浓浓的年味与温馨的新春祝福,同时进一步深化了中英人文交流与合作。
(编辑:柳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