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欧时就巴黎奥运会和中法羽毛球交流活动等话题采访了法籍华裔羽毛球运动员皮红艳。20多年前,皮红艳来到欧洲打球,先是在丹麦打球,后来在法国扎根。2003年加入法国队之后,她连续3年夺得法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冠军,并取得过多项国际比赛的冠军,世界排名一度高居世界第二,创造了法国羽毛球的历史。
对于中国羽毛球队在巴黎奥运会上的表现,在现场观赛的皮红艳表示中国羽球队整体表现非常优秀,令她印象很深的一是黄雅琼在斩获混双决赛金牌后被求婚,这一浪漫场景令观众非常感动;二是女单半决赛时,西班牙选手马琳在占据优势情况下因伤弃权后,中国选手何冰娇手持西班牙奥委会徽章登上领奖台,以此向对手致意。
皮红艳为这种超越比赛的惺惺相惜情谊所感动,她回忆道,自己在担任运动员时也是如此,不管场上和对手比赛多么激烈、分分必争,但场下运动员之间都保持非常好的关系,这也是奥运精神之所在。
此外,巴黎奥运会期间,皮红艳也在法国参与了一些中法羽毛球交流活动。例如,近日中国奥运冠军张楠、田卿、世界冠军周觅和法国羽毛球运动员携两国青少年在巴黎郊区城市伊西莱穆利诺(Issy-les-Moulineaux)举行了友谊赛等交流活动。在疫情前,皮红艳也曾组织重庆青少年羽毛球队赴法交流,她希望未来中国会与法国及其他国家有更多的类似民间交流。
皮红艳还表示,以一名华人的身份融入法国社会,体育可以在中法两国交流中贡献更多的力量。例如,她曾受邀参加中法交流的一些重要活动,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及中法之间的一些重要外交活动,这令她感到华人运动员的身份被接纳,深感荣幸。
谈到近些年来法国社会对羽毛球运动的认知转变,皮红艳介绍道,2003年她接受法国电视台的采访时,主持人说,我们印象里的羽毛球就是在公园里、沙滩上、自家后院打。加上相关比赛转播那个时候在法国少之又少,因此公众对专业羽毛球比赛的精彩和激烈程度还缺乏更清晰的概念。随着引入皮红艳等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并在世界赛事上拿到优秀成绩后,法国社会与媒体对羽毛球的关注度也开始增加。
与此同时,法国羽毛球协会下大力气推动法国羽毛球运动的整体发展,每年都举办大型国际比赛,让更多法国选手能接触到高级别的羽毛球运动赛事,而这也激励了新一代法国选手:越来越多的法国青少年开始参与羽毛球运动并树立了竞技梦想,后者的目标逐步从成为法国冠军上升为成为世界冠军、甚至奥运冠军。
不仅如此,作为法国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的皮红艳表示自己在2012年退役后,去学习了体育管理和组织方面课程,而加入到运动员委员会的工作中,主要任务就是为运动员“谋福利”。她举例道,运动员委员会取得的一个成果是争取将法国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和成就也计入工作年限计算,这实实在在改变了后者退役后的状况。
退役后,身为两个孩子母亲的皮红艳为平衡家庭和事业,选择在俱乐部执教青少年队。她还分享了中法两国在体育文化上的差异之处与教练心得。
皮红艳认为中国青少年培训更专业化,羽毛球运动员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每天训练,并且走非常专业化的道路。相比之下,法国青少年参与的运动种类较多,开启更高水平训练的时间会更晚一些。在执教过程中,皮红艳表示由于不同学员之间的特点和学习方式迥然不同,教练需要在执教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鼓励学员,以便去适应其特点、因材施教。
欧洲时报记者靖树
(编辑:冬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