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欧中新闻
从那不勒斯到北京:一块披萨的文化漂流

“第一次来北京,中国人的热情像窑炉一样温暖!”17日,意大利资深披萨师傅(Pizzaiolo)马可·阿米科内在北京国际非遗周上向记者(Marco Amicone)分享了他的中国初体验,“烤鸭的味道很棒,印象深刻!”这位世界披萨锦标赛获奖者笑称,“无论在纽约、北京还是罗马,烤鸭和披萨这样的美食总能成为我们的共通语言。”

2025年10月17日,意大利披萨大师马可·阿米科内(Marco Micone)在北京国际非遗周上展示刚出炉的手工披萨。当日,“非遗携手美好生活”2025北京国际非遗周在北京开幕,来自全球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传承人齐聚一堂,通过国际非遗展览、非遗对话等活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由李大鹏 摄)

小麦的焦香、奶酪的浓香与番茄释放的酸甜在高温窑烤下邂逅,来自地中海的意式风味正在北京的秋风中绽放,吸引了众多食客注目。据意大利披萨展台负责人郑慧君介绍,享誉世界的意大利那不勒斯披萨制作技艺,早在2017年就已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正宗的那不勒斯披萨源自意大利南部同名城市,以圣马扎诺西红柿和坎帕纳水牛奶马苏里拉芝士为经典馅料,其饼皮在高温烘焙下呈现出独特的脆韧口感。

“它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营养均衡,甚至在家就能制作,美味又方便,在全世界范围受到欢迎。”从业15年的披萨师傅马可道出了那不勒斯披萨的全球流行的关键。”正宗的那不勒斯披萨需用窑炉以500℃高温炙烤90秒,这样饼边柔软且带木香。”郑慧君进一步阐释道。

2025年10月17日,所有原材料来自意大利的传统手工那不勒斯披萨亮相北京。

当被问及那不勒斯披萨的核心竞争力时,郑慧君认为,意大利人对食材本味的执着和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一个家族可能百年专注研究一块面团,一位那不勒斯师傅会为面饼厚度反复调整。这种日复一日的专注,让食物有了温度。”

这份温度也打动了中国食客。在展台旁,一位尝过那不勒斯披萨的食客李女士表示:“食材的味道很纯粹,也没想到面饼是有韧性的,和平常吃的经过本土化的披萨非常不一样。”

2025年10月17日,意大利披萨大师马可·阿米科内(Marco Micone)正在制作那不勒斯手工披萨。

然而,正宗那不勒斯披萨受到中国食客广泛喜爱,也经历了一个过程。郑慧君深耕行业十四年,亲历了这个渐入人心的变化。“最初,中国食客只熟悉连锁品牌的美式披萨,但现在,大家的口味更开放,甚至能够品鉴不同地区披萨口味的微妙差别,更愿意了解美食背后的故事。“

2025年10月17日,参观者们在现场品尝来自意大利的传统手工那不勒斯披萨。

“许多人因爱上意大利披萨,进而对这个国家的历史、艺术产生兴趣。”正如郑慧君所说,在这一方小小的展台上,美食正以其最柔软而直接的方式,架起中意文化交流的桥梁。(文/李月枝)

(编辑:李璟桐)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