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原野编译】中国商务部8月6日宣布延长针对进口牛肉的保障措施调查,引发广泛关注。法新社指出,受蓝舌病(FCO)影响,法国自2024年底以来被禁止向中国出口牛肉。不过,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今年5月访法期间曾表示“法国牛肉在中国市场很受欢迎”,这一表态增加了法方对未来出口解禁的信心。
调查延期引多方关切
2024年12月,中国正式启动对进口牛肉实施保障措施的调查程序,旨在明确进口增长是否对本国养殖业构成严重损害。调查启动背景是近年来中国国内牛肉价格持续走低,业内普遍认为与市场供应过剩和消费疲软相关。
分析人士称,中国牛肉进口近年来显著增长,特别是来自巴西、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等传统出口大国的产品。中国行业协会在立案之初就曾指出,这种进口趋势“对国内产业造成了重大负面影响”。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8月6日周三在答记者问时表示,牛肉保障措施立案后,商务部依照法定程序开展调查,通过问卷、听证会、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证据材料,广泛听取各利害关系方意见,确保调查程序客观公正。
发言人指出,该案受到各方广泛关注,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政府、行业协会、生产商以及国内产业协会、养殖户和进口商等提交了大量数据和文字材料,调查机关正在全面审查各方意见和材料,依法审慎评估本案是否达到法定实施保障措施的条件。
发言人解释说,由于调查工作量大,案情复杂,调查机关决定根据中国法律及世贸组织规则,将本案调查期限延长3个月至2025年11月26日。调查机关将继续依法推进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作出客观公正裁定。中方将与各方保持沟通,共同维护好健康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
商务部还表示,此事“引起了出口国、养殖户和行业协会的广泛关注”。
巴西、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等出口国对中方的调查反应谨慎。巴西方面曾表示,会证明其牛肉不会损害中国产业。中国是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巴西牛肉出口的首要目的地。
法国寻求解禁牛肉出口
法媒报道,中国延长针对进口牛肉的保障措施调查也在法国引发关注。
自2024年底起,因中方对“蓝舌病(FCO)”实施全面卫生禁令,法国中断对华牛肉出口。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一种动物传染病。蓝舌病病毒通过伊蚊等吸血昆虫传播,主要引起羊、牛等反刍动物发病。蓝舌病的症状包括高烧、黏膜水肿和溃疡等,目前尚未发现蓝舌病病毒对人类有传染性。
今年5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参观法国诺曼底一家养牛场时表示:“法国产的牛肉在中国市场很受欢迎。”虽然中方未就取消禁令给出具体时间表,但仍被法国业界人士视为法国牛肉回归中国市场的希望。
5月13日,正在法国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参观诺曼底当地养牛场,并与法国农业从业者交流。(图片来源:欧洲时报记者马行健 摄)
法国全国牲畜与肉类行业协会(Interbev)牛肉部主席贝尔纳(Emmanuel Bernard)回应说:“像这次来访一样,这种表态让人放心,总比关上大门好”,他期待法中双方谈判有更多实际推进。
贝尔纳指出,中国肉类消费量很大,虽然法国牛肉在总量上难以与南美国家的出口体量相比,但其在附加值、品质认证和食品安全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他还提到中法饮食文化差异,比如内脏类产品在法国不太受欢迎,但在中国却极具市场空间,甚至有人排队购买。
2024年2月26日,人们在法国巴黎凡尔赛门展览中心举行的第60届法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参观。(图片来源:新华社)
法国全国牲畜与肉类行业协会认为,解除自2001年起因牛海绵状脑病(BSE,即“疯牛病”)而实施的禁令,是“当务之急”。2018年中法签署协议,部分解除禁令,允许进口30月龄以下的冷冻或冰鲜的剔骨或带骨牛肉。
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oushi1983
(编辑:李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