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欧中新闻
【中欧摆渡人】她用一场音乐节,联结海风、音符与世界

“当她演奏起古筝,附近的鸟儿会飞过来,在她头上盘旋。”——7月5日至12日,中国青年古筝家张筱浡受邀参加法国卡普费雷国际音乐节(Cap Ferret Music Festival)。这场跨文化邂逅,得益于音乐节创始人兼艺术总监赫莱娜·贝尔热(Hélène Berger)多年来为国际交流的努力——以音乐为桥,联结世界,传递和平愿景。

设立音乐节:与自然完美共鸣的国际交流平台

卡普费雷国际音乐节所在的费雷角(Cap Ferret)是法国西南部新阿基坦大区吉伦特省的一个狭长半岛,形如一柄镰刀,横亘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与宁静蔚蓝的阿卡雄湾间。这里是波尔多乃至巴黎人偏爱的高端避暑胜地。而对赫莱娜·贝尔热来说,这里是音乐与自然完美共鸣的所在。

赫莱娜·贝尔热 。(图片来源:法国卡普费雷国际音乐节官网)

“当我望着月升时分的阿卡雄湾,就会想,能在这里演奏莫扎特的协奏曲该多美。”赫莱娜出身音乐世家,自幼随家人辗转法国各地,最后来到费雷角。这片拥有23公里海岸线的半岛拥有绵延的沙丘、高耸的松林、金色的沙滩,当然还有时而平静无澜时而汹涌澎湃的海,多样的自然之美在她心中化作音乐的回响,“哪怕你不研究哲学、宗教或灵性,这里的自然力量也会使你沉思,去倾听内心,去感受周遭的一切。”她决心在费雷角举办自己的音乐节,让更多人体验这种音乐与自然共振的奇妙。

然而,赫莱娜的雄心远不止于此。她渴望将音乐节打造成一个开放的国际化平台。这个想法源于她第一次在亚洲演出时所经历的文化冲击。

卡普费雷国际音乐节的演出。(图片来源:法国卡普费雷国际音乐节官网)

当时在日本,乐团递给她一张仅有和弦网格(常用于爵士音乐*编者注)的乐谱,要求她即兴演奏,这让习惯了传统乐谱的她不知所措。“所有人都看着我说‘你能弹奏肖邦和拉威尔,却连三个爵士和弦都弹不了?’”从小跟随大师学习钢琴、被誉为“法国的希望”的赫莱娜至今回忆起这场“屈辱教育”仍然印象深刻。她由此意识到了法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封闭,也坚定了她将海外优秀音乐经验引入法国的决心。

卡普费雷国际音乐节开幕演出。 (图片来源:Laurent Wangermez©CapFerretMusicFestival2025)

同时,身为一位热情的教育家,赫莱娜将卡普费雷国际音乐节定位为“音乐会”与“学院”并立的模式:既是有国际水准的音乐会,也设立大师班和青年才俊展演;既是艺术家绽放的舞台,也是师生传承技艺的课堂。

卡普费雷国际音乐节的首场演出便设定了音乐节的水准与志向。那是2011年7月9日,赫莱娜与法国钢琴大师弗朗索瓦-勒内·乌沙布尔(François-RenéDuchable)合作演奏了长达30多页的李斯特《悲怆协奏曲》与拉威尔的艰深作品,宣示这是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严肃舞台。此后15年,无数怀着敬意的音乐家接踵登台,每年亦有上万名音乐发烧友慕名而来。

力邀中国演奏家亮相:“我从她的音乐中听到了无国界的创造力”

在赫莱娜15年的音乐节回忆中,中国古筝演奏家张筱浡今年的开幕演出,是她心目中最动人的时刻之一。

张筱浡在卡普费雷国际音乐节演出。(图片来源:Laurent Wangermez©CapFerretMusicFestival2025)

她初识张筱浡是在2024年大阪国际音乐比赛的评审席上。作为该赛事连续10年的评委,赫莱娜见惯了技艺高超的选手,却被张筱浡“由内而外的非凡魅力”深深打动。

“当她演奏时,我惊叹不已——她的技巧炉火纯青,表现力极强,她在用整个身体和灵魂去诠释音乐。”赫莱娜听出,张筱浡的音乐不仅扎根于中国音乐传统,还融入了“世界音乐”的元素——时而有凯尔特的韵味,时而又带有安达卢西亚的节奏感——“我从她的音乐中听到了无国界的创造力,既扎根于传统曲目,又承载着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灵性与精神。”

更令她动容的是,这位年级轻轻的古筝演奏者也是社会学专业的在读博士,拥有开阔的哲学立场与精神世界。“她的演奏不是炫技,而是在表达她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与关怀。”这正是她期望在卡普费雷国际音乐节中呈现的精神内核:让思想流动,让知识传播。

张筱浡在卡普费雷国际音乐节演出。(图片来源:Laurent Wangermez©CapFerretMusicFestival2025)

张筱浡在音乐节的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也证实了赫莱娜独到的眼光:在开幕式上,她与一位法籍钢琴家合作演奏了由中国作曲家王天一创作的古筝钢琴协奏曲《故乡行》,随着背景的烟花绽放,5000名观众为之沸腾;音乐节期间,她与三位法国长笛演奏家与一位美国竖琴演奏家同台演出中国名曲《茉莉花》《浏阳河》和法国作曲家加布里埃尔·福雷的名曲《西西里舞曲》,旁边贝壳状的海湾水波荡漾,如梦如幻;在本地小教堂里,她完成了一小时的古筝独奏会,“许多了解中国的音乐、文学和历史的观众专程来看张筱浡的演奏。他们对我说,说‘真的很感谢你把这样的音乐带到这里’。”

其实,张筱浡的到来并非偶然。15年来,从二胡到竹笛再到古筝,中国传统乐器与演奏者始终是赫莱娜“世界音乐拼图”的重要一块。“未来,我会继续邀请打动我心的中国艺术家,甚至有朝一日,希望能邀请一整个中国传统乐器乐团到来。”

她从不担忧法国观众无法理解外国乐器,实际上,她每年都会邀请一种新的乐器。“手风琴花了40年从‘穷人的钢琴’变成法国的骄傲,西塔琴用60年让世界听见印度。或许10年后,人们会发现古筝很棒,我会为此努力。”

赫莱娜和张筱浡合影。(图片来源:Laurent Wangermez©CapFerretMusicFestival2025)

“真正伟大的音乐不分国界。对我来说,音乐本无差异;若非说有,那也是源于不够开放的心态。”她认为,各国音乐的不同更多是体系差异,而在互联网的帮助下,这种差异正日益消融。“像卡普费雷国际音乐节这样的场合,能让人们真实地接触不同文化——比如亲眼见证一位杰出的中国艺术家演出,这种真实的交流最为珍贵。”

坚守一方安宁:让音乐成为和平的使者

在采访中,赫莱娜多次提及“联结”。她说这就是音乐的使命——联结海风与音符、联结人性与神性、联结不同语言之间的心灵。音乐节的使命也在于此:让不同文化、不同代际的音乐人相遇;让古典与现代的曲风相会;让不同国家的传统乐器汇聚一堂,让人们的心灵发生共鸣。

张筱浡与美国竖琴演奏家Lisa合作演出。(图片来源:Laurent Wangermez©CapFerretMusicFestival2025)

上帝因巴别塔打乱了人类的语言,而人类又用音乐找到彼此,重新“对话”。“语言会造成隔阂,但音乐能让人们相互理解。” 赫莱娜说,自创办以来,卡普费雷国际音乐节始终坚持不谈政治,不涉纷争,无论来自哪个国家、支持哪个政见,“至少在这个空间里,所有人都是为了音乐和相遇而来。”

这种“联结”的信念也体现在她对未来的三大梦想:建立全球新兴作曲家数据库,让优秀作品在国际赛事中流通;每年邀请一个大型乐团,让交响乐与海浪共鸣;让费雷角成为“音乐朝圣之地”,让人们知道在这里可以遇见“未来的大师”。而她眼下最大的愿望,是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使这一活动无须为六便士担忧,能够始终向着月亮前行。

2025年的卡普费雷国际音乐节聚集了11国的艺术家。(图片来源:Laurent Wangermez©CapFerretMusicFestival2025)

但眼下,至少今年,来自11个国家的音乐家仍可以在费雷角毫无隔阂地相聚,合作演出、分享故事、汲取灵感——有人来自战火纷飞之地,有人为生计奔波,但至少,“首先,可以在这片天堂般的环境里享受美好时光——喝杯好酒,吃点牡蛎”。

在这片开阔纯净的自然中,赫莱娜与她的音乐节正努力用一种永恒的语言,让每一个音符成为打破隔阂的力量。而这片被音符浸润的土地,也将继续见证更多“无界”的共鸣。(文/秋狸)

(编辑:皋离秋)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