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欧中新闻
比VR更真实!瑞典艺术家北京打造“可触摸”的光影世界

7月18日,观众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参观名为《春泉朝阳吊灯》的装置作品。当日,瑞士先锋艺术家皮皮乐迪·里思特(Pipilotti Rist)大型个展“掌心宇宙”在北京启幕。(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由卞戈 摄)

瑞士艺术家皮皮乐迪·里思特(Pipilotti Rist)站在1800平方米的白色织物森林中,投影光线在她指尖流转。“和中国团队的合作令人惊叹。”她对现场观众说,他们让这个身体宇宙“真正活了起来。”7月19日,瑞士先锋艺术家皮皮乐迪·里思特大型个展“掌心宇宙”在UCCA光化新世纪学术中心启幕。

艺术家将轻薄如皮肤的特制织物悬垂于展厅,形成蜿蜒的投影界面。循环播放的影像与音乐人Surma(德博拉·温贝利诺)创作的多维声场交织,观众可自由穿梭其中,触摸、掀起幕布改变光影形态。

7月18日,瑞士艺术家皮皮乐迪·里思特(右二)与观众一起在作品《掌心宇宙》中互动。

“装置上的孔洞邀请人们探索空间想象。”皮皮乐迪在圆桌论坛现场阐释。她特别强调水元素的象征意义:“我们每人都与水有关,这是生命之源。”

策展人方言在导览中指出,艺术家将西方现象学与东方道家思想巧妙融合。“皮皮乐迪对女性主体的关注,与道家’上善若水’的柔韧特质形成深层共鸣”。这种融合体现在装置对“掌心宇宙”主装置的构建中。当观众触摸幕布参与光影创造时,个体感知汇入艺术场域,模糊了主客体界限。

音乐人Surma为装置创作的六声道音效成为重要维度。“音频设计探索了不同类型的声音质感。”她在现场演示时解释。通过混声技术,脚步声触碰幕布的摩擦声被转化为环境音律,使观众从被动聆听者变为声音共创者。

7月18日,瑞士艺术家皮皮乐迪·里思特的大型装置《掌心宇宙》吸引观众参观拍摄。

7月18日,一件名为《消化印象》的装置作品吸引观众近距离参观。

皮皮乐迪透露,三年前在音乐平台发现Surma作品时便期待合作,此次终将“水的听觉意象”融入空间叙事。

“我们要打破常规走进生活”,艺术家强调观展的疗愈价值,“处于同一时空与装置互动,能唤醒被数字时代钝化的感知”。

展览现场,有的观众席地而坐,也有观众穿行于垂坠的发光织物间,手掌推开幕布形成的褶皱在地面投下连绵山影。一位年轻观众在触摸装置后感慨:“幕布的温度让人想起母亲的手”。

7月18日,面向公众征集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透明材质塑料制品制作而成的《天真的收藏》。其作为皮皮乐迪·里思特自1985年起持续至今的创作,《天真的收藏》已在世界上的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过收集和展示。

沿展厅曲面玻璃幕墙延伸的《天真的收藏》(1985-约2054)是展览另一亮点。艺术家收集无标识的透明塑料包装,将其重组为玻璃幕墙的装饰。这些塑料包装在空间中重获价值,呼应着展览“消除固有边界”的理念。策展团队表示,该作品促使观众反思消费社会中“何物值得珍视”的命题。

展厅中,《春泉朝阳吊灯》等新作则延续了艺术家“将私密物品转化为公共诗学”的特质——粉色泳衣与喷泉组成的吊灯,将美术馆幻化为水上乐园。正如皮皮乐迪所说:“共同打造一个存在,我们要有更多可能性”。

7月18日,观众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参观瑞士艺术家皮皮乐迪·里思特的作品。

作为展览补充,UCCA每周五、日免费放映艺术家早期单频影像。《我不是那个朝思暮想的女孩》(1986)等作品展现她对流行文化的解构。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19日。(文/陈辉)

(编辑:李非)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