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欧中新闻
聚焦低碳 欧中共话冰雪产业可持续发展之道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朴落沐、孙黎9月15日报道】背靠阿尔卑斯山的奥地利、意大利、瑞士吸引着全球滑雪爱好者前往,然而,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这些冰雪圣地正在受到影响。如何采取积极措施减少碳排放,保护冬季运动和冰雪文化?9月15日,在北京首钢园举行的2023国际冬季运动(北京)博览会(以下简称冬博会)上,来自欧洲的嘉宾分享了各自国家的经验做法。

奥地利已在利蒂罗尔州首府举办过两届世界冬奥会,前州长特·普拉特(Gunther Platter)对当地冰雪产业的绿色发展颇有心得,“我们在绿色技术创新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使人工造雪的能源和水资源消耗降低30%。”

奥地利从事雪道智能规划及管理的Arena公司负责人马克西米利安·门德勒(Maximilian Mündler)介绍,“目前,Arena为欧洲雪场客户所提供的产品可以减少因人工造雪而带来的平均20%的能源消耗。”

这是Arena首次参加冬博会,令他们惊讶的是,“后冬奥”时代,中国冰雪产业依然重视发扬绿色奥运的精神。“很多中国雪场早已了解过我们的产品,主动找到我们,探讨如何减少能源消耗,寻求未来合作。”

作为中国冬奥会的“接棒者”——2026年米兰冬奥会主办方意大利尚在筹备期间,希望借鉴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建设经验。“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是要学习中国的一些经验,与中国的朋友、合作伙伴进行交流”,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张保龙·布鲁诺(Gianpaolo Bruno)表示,北京冬博会是一个好机会。他也介绍了意大利制定绿色发展战略的主要原则和方向,“首先要保存自然资源的美丽,其次要在挖掘经济潜力的同时为子孙后代保护好环境,另外需要在冰雪产业发展中坚持使用可再生能源。”

作为欧洲冰雪强国,瑞士十分擅长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平衡之道”。瑞士国家旅游局大中华区主任常典娜(Daniela Chiani)向嘉宾们分享,“瑞士的做法是通过‘可持续瑞士项目’,匹配冰雪产业发展的需求、游客需求、保护环境的需求等。”她举例,“去雪场乘坐90%由水力发电的缆车,在酒店的食宿方面提高能源的利用和废物的管理,但不牺牲顾客的舒适性。”对此,亚洲数据集团常务副总裁张莉颇有感触,今年4月,她在瑞士圣莫里茨乘坐“小火车”,感受到非常细致的冰雪文化。“中国冰雪产业可以借鉴瑞士的相关经验,打造‘可持续中国项目’”,她表示。

以冬博会为契机,在低碳化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之际,欧中冰雪产业正积极响应并迈向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编辑:李璟桐)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