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特约记者林恩8月15日报道】如果将留法学习设计的经历做一个比喻,在赵天娇看来那很像“在一张白纸上作画”,找寻自己的方向和创作灵感,“将属于未来的创意带入当下的社会生活”。
目前赵天娇在天津五大道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创意工作室(Chez Tianjiao Studio),这里的环境和建筑风格,有时常常让她产生错觉,好像还在法国。
用相机记录下“双城印象”
留学生活让赵天娇记忆犹新。2019年她在法国海边城市莱萨布勒多洛讷(Les Sables-d'Olonne)举办了首个个人摄影作品展,展览的主题是“A Travers les Moments双城印象”,讲述她的家乡天津和莱萨布勒多洛讷的人文故事与风土人情。
赵天娇在法国海边城市莱萨布勒多洛讷(Les Sables-d'Olonne)举办了她的第一个个人摄影作品展。(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两座城市同样与“海”紧密相连,但莱萨布勒多洛讷的休闲度假氛围,与作为港口城市的天津截然不同。赵天娇通过相机,记录下人们的生活。
“在天津的创作过程中,我带了几个跟我一样在这里长大的朋友,记录下天津传统特色文化,以及老居民的生活等。这一代年轻人不仅愿意接收新鲜事物,也愿意对传统文化倾注热情。这些传统文化不应仅出现在博物馆中,应该更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在萨布勒多洛讷,我更像一个观察者,试图捕捉当地人的生活状态,比如遛狗的居民,餐厅里的服务员等。”
两个看似遥远的城市,被赵天娇用作品相连,展现不同“外表”下的相同“性格”,比如温馨、休闲的城市氛围,对家有着无限眷恋的朴素情感等。展览展出时,正是莱萨布勒多洛讷的旅游淡季,前来参观的大都是当地居民,他们会关注照片上的细节,甚至一顶帽子。展览后来也天津展出。
将跨文化背景融入设计之中
赵天娇在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读二年级时就完成了这次展览。“当时为了节省开支,从最初的设计规划、宣传海报到作品运输和空间搭建,都是法国同班同学一起完成。”
赵天娇作品。
留法期间太多美好的回忆都值得珍藏。2017年,赵天娇来到法国南特攻读视觉陈列与展陈设计专业。让她感受深刻的是,老师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去启发,不仅培养其设计思维,而且引导学生“再疯狂一些”,少一些束缚和限制。
“老师不只希望看到一个画功精美的作品,而是希望看到我的成长与变化,理念与表达,不断突破自己所做的努力。在这过程中,我的设计主题更广泛,开始关注人性罪恶与毁灭等视角。”赵天娇说。
赵天娇的很多设计作品,都发挥了她的跨文化优势。“今天有很多中国学生到法国留学,其实也有很多法国学生前往中国学习和实践。但他们对中国的了解还远远不够。”赵天娇的毕业设计搭建了一个移动式的交流空间,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人机交互体验,让法国朋友了解在中国的真实生活。
2020年夏天,赵天娇从法国回到中国,成立个人工作室,并参加了南京仁恒置地广场开业美陈设计等相关工作。“我将自己在法国学到的东西带回中国,也希望带着设计作品走到世界各地。我希望未来搭建一个空间,一个让各国艺术家、设计师相互交流的平台。”
(编辑:夏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