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国际新闻
第三十二次APEC峰会发表多项成果文件 中国接任东道主

【欧洲时报网】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韩国庆州举行。11月1日,会议发表《2025年APEC领导人庆州宣言》《APEC人工智能倡议》《APEC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框架合作文件》等成果文件。同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东道主交接环节,宣布中方将于明年11月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图为当地时间11月1日上午,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二阶段会议后,与会经济体领导人、代表集体合影。(图片来源:新华社)

APEC这次达成了哪些重要共识?

路透社报道,韩国总统李在明11月1日在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二阶段会议结束后宣布,与会APEC领导人顺利就贸易和投资问题达成共识。

中新社报道,《2025年APEC领导人庆州宣言》同日发布,宣言重申强劲的贸易与投资对亚太地区的增长与繁荣至关重要,承诺深化经济合作,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全球性挑战。

宣言表示,推进亚太自贸区议程,以市场化方式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经验分享、能力建设、企业界参与和技术合作,提升各成员参与高质量和综合性区域经贸安排的能力。

宣言说,认识到全球供应链正面临多重挑战,支持采取行动增强亚太地区供应链韧性。重申落实供应链互联互通行动计划,致力于加强地区和全球互联互通、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贸易。强化在能力建设、技术援助和国际合作方面的努力。

宣言表示,认识到科技进步有助于应对共同挑战,为亚太地区创造新的增长动力。认为研发合作与能力建设能够提升亚太地区整体创新能力,促进未来经济增长。

宣言说,认识到人工智能将重塑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挑战。支持通过《APEC人工智能倡议》。呼吁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可及性、可信性和可靠性,在劳动力、教育和能力建设政策方面采取平衡、以人为本的路径,确保所有人都能有意义地参与,人人受益。

宣言支持通过《APEC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框架合作文件》,共同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挑战。

宣言指出,加强合作应对能源、粮食安全、环境、极端天气及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增强亚太地区韧性和经济增长。认识到电力基础设施现代化对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支持改善电网基础设施、深化电网互联互通。

宣言承诺构建面向未来的卫生体系,增强其韧性、可及性和可持续性,适应各年龄群体需求。提升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改善区域整体健康水平。

亚太如何应对共同挑战?

“本次APEC会议是一场具有多层次、综合性意义的历史性多边外交舞台。”韩国圆光大学韩中关系研究院院长柳智元指出。

韩国韩中联合会会长、龙仁大学教授朴胜赞说,“这不仅是一次经济对话,更是亚太地区在复杂国际形势下重建信任、凝聚共识的重要契机。”

朴胜赞表示,当前世界各国的经济与命运已经紧密相连,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韩国希望借助本次APEC会议倡导多边合作与自由贸易,反对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这一立场也是众多与会成员的共同愿望。

本次APEC会议以“建设可持续的明天”为主题,强调通过合作应对全球经济与社会转型的共同挑战。韩国成均中国研究所名誉所长李熙玉指出,会议提出“连接、创新与繁荣”三大关键词,旨在让世界更加紧密相连,并以数字创新为引擎,探索新的增长路径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当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建普惠包容的开放型亚太经济》的重要讲话。“讲话传递了保障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与稳定的明确信息。这将成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韩国韩中城市友好协会会长权起植告诉中新社记者,中国倡导的多边主义,正是克服单边主义、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解决方案。

多名受访专家表示,中国始终在推动自由贸易、多边主义以及以开放与包容为基础的区域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将担任亚太经合组织2026年东道主,受访韩国专家对此普遍表示期待。

当地时间11月1日上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道主交接环节举行。图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韩国总统李在明在交接环节上握手。(图片来源:新华社)

2026年APEC为何花落深圳?

中新社报道,当地时间11月1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道主交接环节,宣布中方将于明年11月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习近平强调,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机制,为促进亚太地区增长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构建亚太共同体是实现亚太地区长远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也是各方的共同愿景。2026年,中国将第三次担任亚太经合组织东道主。中方愿以此为契机,同各方携手构建亚太共同体,促进亚太地区增长和繁荣,着力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互联互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务实合作,为亚太发展注入更大活力和动力,更多造福亚太人民。

习近平指出,深圳地处太平洋沿岸,几十年间从一个落后的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重要窗口。期待各方明年共赴深圳之约,共商亚太发展大计,共创亚太美好明天。

这将是继2001年的上海、2014年的北京之后,中国第三次担任APEC东道主。深圳已多次承办APEC相关活动,APEC中小企业工商论坛连续五届在深圳举办,积累了有益办会经验。

“深圳的开放文化与APEC的理念不谋而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说,深圳的崛起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缩影,APEC会议落子深圳,有利于向亚太乃至全球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成果,为区域合作注入新的信心与动力。

创新,是深圳的基因。作为中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在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创新,也是亚太发展的引擎。中方多次在APEC会议上倡导创新驱动,提出亚太经合组织数字乡村建设、企业数字身份、利用数字技术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等倡议。

中国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创新要素全球流动,不断为亚太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APEC关注创新增长,深圳在诸多前沿领域的探索实践,将为亚太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的经验。APEC会议落子深圳,有助于推动塑造亚太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许利平说。

(编辑:李璟桐)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