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加大关税施压之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报告出炉,再次将全球经济拉入明暗交错的复杂光影中。这份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虽小幅上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却明确警告:关税冲击仍在发酵,全球经济前景仍然脆弱,面临多重下行风险,各方需“系好安全带”。透过这份喜忧参半的报告,全球经济的双重脉动隐约可见。
IMF上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3.2%
中新社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3.2%。
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2%,较今年7月预测值上调0.2个百分点;2026年将增长3.1%,与7月预测值持平。
具体来看,发达经济体今年预计增长1.6%,明年预计增长1.6%。美国和欧元区经济预计今年将分别增长2%和1.2%,明年将分别增长2.1%和1.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今年预计增长4.2%,明年将增长4%。
IMF指出,上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关税带来的经济冲击小于预期,得益于进口商因美国关税政策而提前囤货、一些国家与美国通过谈判达成贸易协议、大多数国家努力维护全球贸易体系的开放与稳定等。
IMF还表示,当前由于美国有效关税税率仍然很高(约为19%),贸易紧张局势继续给全球经济蒙上阴影,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仍居高不下。IMF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在今年下半年将放缓,前景并不乐观。
此外,IMF预计全球通胀率将继续下降,但各国之间存在差异。美国通胀将高于目标水平,且风险偏向上行;其他国家通胀将处于低位。
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在报告中说,当前形势更加突显了多边体系的重要性。尽管各方更容易关注短期成本和利益,但面对全球挑战,合作仍是建设更加繁荣、更有韧性全球经济的基石。
“全球经济表现好于预期,原因较为明确”
上海《解放日报》报道,作为由190个国家组成、旨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的机构,IMF此次调整并非无的放矢。与7月相比,最新报告一大看点在于,在美国加征关税背景下,再次上调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不过,这一上调也被部分观察家视为“原地踏步”。
要知道,早在特朗普政府挥出关税“大棒”前,IMF1月曾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3%;4月关税冲击袭来,IMF将预测值一度下调至2.8%,7月又回调至3.0%。
结合IMF官员说明,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明棋指出,全球经济表现好于预期,原因较为明确。
首先,美国关税影响暂低于预期。
特朗普4月宣布的高关税并未完全落实,部分已通过谈判下调或豁免。一些企业迅速调整策略,通过前置进口、灵活规划供应链应对冲击。国际贸易并未出现“断崖式”下降,市场乐观情绪有所扩散。
其次,通胀和财政政策提供支撑。
虽然关税对通胀有一定推升,但各国整体通胀率并不高,国际能源价格相对稳定甚至下降。这为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腾出空间。
尽管债务问题仍在,但经济增长仍是各国首要目标。以美国为例,预算扩张趋势难以避免,为经济注入动力。
再次,科技投资与新兴产业发力。
许多国家在人工智能(AI)、新能源和生物制药等领域投资活跃。尽管AI存在泡沫风险,但短期内破灭的可能性较低。这些投资直接拉动GDP,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一切都瞬息万变”
“一切都瞬息万变。”古兰沙提醒,全球贸易紧张与政策反复正酝酿风险。
如果美国对中国等进一步加征关税,或引发全球经济衰退风险。
在徐明棋看来,全球经济前景仍然黯淡,主要受四重风险拖累。
第一,贸易摩擦与关税风险难消。
特朗普加征关税意愿始终强烈,他以美国庞大进口市场为筹码,迫使他国在经济政策方面让步。全球“贸易战”升级风险仍在。
如果中美摩擦再起,一些“穿透式”贸易监管不仅冲击两国企业,也会波及其他国家和全球供应链,拖累国际贸易。
第二,债务风险暗藏隐患。
全球债务水平持续攀升。美国虽债台高筑,但发生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较低;欧洲风险更为突出。
由于缺乏联邦层面的财政协调机制,法国、意大利等高债务国家若无法削减支出、控制赤字,可能引发新一轮债务危机,冲击全球金融稳定。
部分发展中国家也面临债务滚动与到期压力。
第三,加密货币泡沫化。
近年来,资金大量涌入加密货币市场,泡沫化趋势明显。一旦地缘政治或突发事件触发价格暴跌,将对过度投机的金融机构乃至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冲击。
第四,地缘冲突与政策不确定性。
从大周期看,全球经济仍处低位。科技创新尚未形成新的突破性动力,地缘政治紧张、局部战争以及保护主义回潮,都在削弱国际贸易活力,加重经济不确定性。
彭博社分析全球经济面临三重风险
彭博新闻社网站近日发表题为《全球经济面临关税、人工智能泡沫与债务高企三重风险》的文章,内容如下:
迄今为止,全球经济顶住了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猛烈的关税冲击。这背后的支撑因素包括:美国消费者持续消费、企业消化了更高成本,以及人工智能热潮催生了新一轮市场乐观情绪。
然而,美国总统特朗普最新提出的巨额关税威胁,再次引发全球经济面临新冲击的担忧。与此同时,各国政府债务激增及科技股泡沫的相关预警,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担忧。
本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秋季年度会议将在华盛顿举行。这些问题将成为各国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的核心议题。此次政策制定者会议召开的背景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再起,且从法国到日本等多个国家均面临政治不稳定问题。
今年4月,他们上次在华盛顿召开会议时,经济前景要暗淡得多。当时特朗普宣布推出“解放日”关税政策,引发金融市场震荡,也让政策制定者们对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忧心忡忡。当时的下行风险主要体现在贸易报复、通胀飙升及投资低迷等方面。不过在过去六个月里,多数经济数据都超出预期,标普500指数自4月低点以来仍累计上涨三成。支撑股市与实体经济双重向好的关键因素在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为支撑云计算而对数据中心进行的创纪录规模投资。
目前,企业通过两种方式应对关税带来的干扰:一是短期内增加库存,二是接受利润率收窄,而不是将更高的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非常驻高级研究员卡伦·戴南在上周的一场吹风会上表示:“这种韧性固然可喜,但我认为难以持续。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局面终将出现。”
彭博社经济部最新预测显示,明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经济学家们预计,2025年全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将与去年持平,维持在3.2%,2026年则将降至2.9%。
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的债务激增,将成为华盛顿会议的重要议题。根据国际金融协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债务增加逾21万亿美元,总额创下近338万亿美元的纪录,增幅与新冠疫情期间相当。
世界贸易组织10月7日表示,受特朗普关税政策滞后的影响,预计明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速将大幅放缓。这家总部位于日内瓦的机构预测,2026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速仅为0.5%,远低于今年的2.4%。
花旗银行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内森·希茨及其同事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关税的影响正日益显现,这可能会进一步削弱美国的消费与进口需求。”他们预测,今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以下,2026年则将回升至2.5%。
短期内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乐观情绪可能出现逆转。
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在近日的一次演讲中表示:“当前科技股的估值正接近25年前互联网热潮时期的水平。”
这一表述显然暗指2000年破裂的互联网泡沫。她进一步指出:“若出现大幅回调,金融环境收紧可能会拖累全球经济增长、暴露潜在风险,并使发展中国家的处境尤为艰难。”
牛津经济研究院模拟的一种情景显示,若以美国为核心的科技行业增长放缓,将导致美国经济逼近衰退边缘,2026年全球经济增速也将从基准预测的2.5%降至2%,实际冲击甚至可能更大。
正因如此,经济学家们目前除了关注关税相关的持续不确定性外,也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科技行业的潜在脆弱性。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美国区首席经济学家亚历克西丝·克罗认为,人工智能热潮未必能成为长期经济增长引擎。
(编辑:李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