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国际新闻
特朗普对俄设10天停火期限 制裁威慑力有几成?

【欧洲时报网】美国总统特朗普29日明确将“10天”设定为俄乌达成和平协议最后时限。这距离14日抛出50天期限仅过去两周,但时限已大幅缩水,特朗普为何对俄升级施压?他的最后通牒有用吗?

特朗普:对俄制裁“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特朗普29日对媒体表示,达成乌克兰停火协议的期限定为10天,从当天开始倒计时。如果俄方没有就此取得进展,将面临美国新的制裁。

报道称,就达成乌克兰停火最后期限确切起始日期的问题,特朗普从苏格兰飞回国途中在总统专机“空军一号”上接受随行媒体记者采访时说:“从今天算起,10天。”

特朗普承认,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

《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在“空军一号”总统专机上对记者表示,10天后,美国可能不得不对俄罗斯征收关税。

“我不知道这是否会影响俄罗斯,”特朗普在谈到诸如对俄加征关税等措施时,对这一策略是否有效表示不确定,“这可能会影响到他们,也可能不会。但有这种(影响他们的)可能。”

特朗普表示,如果俄罗斯在结束俄乌冲突方面没有取得进展,美国将在10天内开始对俄征收关税,并采取其他措施。特朗普还表示,他并不担心制裁俄对石油市场或价格的潜在影响,并表示将提高国内石油产量以抵消任何影响。

对于特朗普近来的相关表态,俄方多位官员7月29日回应称,美方这种“最后通牒”可能导致俄乌冲突加剧,俄将继续推进军事行动。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同日表示,俄方已注意到了特朗普近来表态。俄方针对修复俄美关系所作的努力有所放缓,俄美总统会晤也没有被列入具体议程。佩斯科夫说,特别军事行动正在进行中,但俄仍致力于通过和平进程解决乌克兰危机,并在这一进程中维护自身利益。

“特朗普本轮施压真正的杀伤力,在于延伸制裁”

香港中通社报道,特朗普发出威胁后,国际原油期货大涨。不过,俄罗斯遭受的国际制裁总数已逾3万项,特朗普的新制裁对俄方是否有威慑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欧亚所研究员田德文30日表示,特朗普对普京非常不满,做姿态,试图给普京施加更大压力。不过,当前俄罗斯对美国出口量极小,且均牵涉美国关键核心产业,100%关税制裁或损害美国国家利益,可行性并不大。

田德文续指,特朗普是想通过调停战争提高自己在国内的威望,获取更多政治收益。此举也是欧洲希望看到的,美国刚与欧洲达成贸易协议,用此举安慰欧盟,可一定程度缓解破坏殆尽的跨大西洋关系。此外,特朗普想振兴美国的石油经济,通过制造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波动,特朗普本人也可能从中获益。

“特朗普本轮施压真正的杀伤力,在于延伸制裁。”田德文指出,美国以往是向俄石油的承运保险公司施压,当前直接打压购买原油的行为体,更彻底。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和土耳其。但实际上,印度和土耳其将相当多的俄石油,转口卖给了欧盟。特朗普刚与这些经济体签订或接近达成贸易协议,若再发起新的制裁,意味着贸易协议作废,进入新一轮博弈。延伸制裁可行性也不高。

田德文分析,美国与中国、印度的关税谈判正在进行中,美方希望尽快达成贸易协议,当前横生枝节,或也是一种关税谈判施压的手段。但此前极限施压都无效,此次也不会产生实际效果。

或为俄乌冲突下一阶段走向带来关键变数

上海《解放日报》报道,有评论指出,特朗普下最后通牒、声称对普京大失所望、失去对话兴趣,或为俄乌冲突下一阶段走向带来关键变数。

关于俄乌局势下一步如何走,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乌克兰研究室主任赵会荣认为,俄乌当前都陷入“战难胜、退难行、谈难成”的局面,消耗战将持续。

有分析指出,一旦美向乌提供进攻性武器,或预示美国升级对俄军事压力,意图使俄罗斯付出更大代价,届时战场形势大概率会进一步升级。

赵会荣补充道,未来除了正面军事对抗,可能还会出现新的对抗形式,包括更多无人机袭击、暗杀行动、轰炸军工及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俄乌之间明战暗战此起彼伏。在大规模无人机互袭外,乌克兰还对俄航系统发起网络攻击。

不过,赵会荣对停火抱有期待,认为今年仍存在停火可能性,保守估计可放宽至明年中期选举前,但在此过程中或有反复。

能否停火将取决于几个因素:其一,战场形势变化,比如俄军快速突破、西方援乌减弱,将为停火创造条件;其二,美欧俄乌在战场外的博弈,比如军援乌克兰与美欧博弈密切相关;其三,各方国内政局变化,将直接影响政策走向。

特朗普最后通牒对美俄关系又将产生何种影响?赵会荣认为,即便特朗普放出狠话,两个核大国也可能展开激烈的外交战,但都会避免直接军事对抗,谨慎把握好边界。

(编辑:李朔)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