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印度国家转型机构最近宣布,印度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并声称该国有望在未来3年间取代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不过经济学家指出,人均GDP为2880美元的印度,仍然面临多种经济挑战。
印度宣布: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参考消息网报道,印度政府支持的政策智库国家转型委员会称,印度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该委员会首席执行官苏布拉马尼亚姆日前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印度经济规模已增长至4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中国和德国。
苏布拉马尼亚姆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说:“如果我们坚持既定规划并贯彻落实,未来三年我们将成为第三大经济体。”
经济学家称,印度2024-2025财年6.5%的经济增长率仍是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印度总理莫迪日前重新强调了要在2047年前将印度转型为发达国家的目标。
2023年6月22日,印度总理莫迪曾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当我作为总理第一次访问美国时,印度是世界第十大经济体。今天,印度是第五大经济体。我们很快就会成为第三大经济体。”
每经网报道,本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名为《世界经济展望》的报告中预计,印度将在2025年底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预计印度的名义GDP将增长至4.187017万亿美元,超过日本预计的4.186431万亿美元。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至少要等两国今年全年完整数据统计后,才能作比较,毕竟两个数据之间的差距较小。
IMF报告还认为,印度将继续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且是未来两年唯一GDP增速超过6%的国家。按照这一设想,印度GDP将在2028年达到5.584476万亿美元并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关税风险将继续成为影响印度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财联社报道,从数据上看,印度想要宣称自己是第四大经济体可能还为时过早,截至2024年,印度的GDP为3.90910万亿美元,仍低于日本的4.02621万亿美元。
此外,想要实现第四大经济体的目标,印度需要保证其GDP在2026财年(自25年4日至26年3月末)增长6.2%,这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和特朗普关税威胁的大背景下,显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以美国为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美国的GDP增长率将在2025年放缓至1.8%,大幅低于此前预期的2.7%,并在2026年进一步放缓至1.7%。
鉴于美国与印度之间尚未达成正式的贸易协议,关税风险将继续成为影响印度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另一方面,推动印度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人口增长也在近几年看到放缓,印度的总和生育率目前接近于2.2,仅略高于达到世代更替目标的2.1。因此这也可能是印度高速发展的一个缓慢刹车信号。
印度经济学家沙尔加尔表示,“GDP成长本身就是一个指标,代表着一定的价值、一定的成长值,也是良好的统计数据,是我们透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世界银行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的。但这还不够,印度还必须研究如何提高人民的平均收入水平。”
普华永道印度政府部门主管Ranen Banerjee表示,印度应继续支持私营企业,并逐步推动劳动力改革,对技能培训进行投资以提高青年就业能力,进而为社会稳定和繁荣奠定基础。此外,印度还需要通过公共服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产品出口机会,并持续投资基础设施。
(编辑:李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