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国际新闻
二战太平洋战场:马里亚纳海战

马里亚纳海战。(图/南烛)

【欧洲时报网】马里亚纳海战也被称为菲律宾海海战,发生于1944年6月19日至20日,是日本海军与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的马里亚纳群岛附近进行的一次海战。战斗中,美军出动15艘航母,日军派出9艘航母迎战。此战也由此成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航母决战。

马里亚纳群岛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正扼中太平洋航道的咽喉,是亚洲与美洲的海上交通要冲,是美军进攻日本本土和远东的必经之路。如果马里亚纳群岛被美军占领,日本本土与东南亚的海上生命线将被切断,菲律宾也将处在美军直接打击范围下,更严重的是从马里亚纳起飞的美军B29轰炸机可以将日本本土纳入其轰炸半径。

5月3日,日军大本营向联合舰队下达发起“阿号作战”指令,旨在寻找战机与美军决战,争取扭转战局。6月19日,日军舰队率先发动四波攻击,合计出动飞机326架。美军挫败日军攻击,取得史上最大舰载机空战的压倒性胜利。20日下午,美军首度发现日军舰队踪迹并展开攻击。日军各自高速逃脱,并抛弃补给舰队。同日晚,日军中止“阿号作战”撤退,美军追击失败,海战结束。

经此一役,日本海军损失惨重。其驻扎在马里亚纳群岛的岸基飞机几乎全部损失殆尽,参战的9艘航母有3艘被击沉,3艘被击伤,这使得日本舰队短时间内无法恢复成一支现代化舰队,尤其是飞行员的损失难以弥补。日军丧失西太平洋制海权。而美军则夺得西太平洋制海权,同时巩固了其在塞班建立起的阵地。

(编辑:冀果)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