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沐橙园编译】在缺乏议会多数支持的背景下,法国总理白鲁亲自出马,讲解备受争议的2026年预算案。从8月5日开始,他在YouTube上推出系列视频,并发布自己的个人栏目《FB Direct》,试图向法国人解释财政紧缩计划。
总理变身成主播
“这是一个如此关键的时刻,我感到有必要亲自、直接地与法国人对话。”白鲁在接受《巴黎人报》采访时这样说道。“我不觉得我们的政界,除个别例外,真的准备好承担这个责任。但法国人,也许可以。”
8月5日17点,白鲁推出个人栏目《FB Direct》,以播客和视频双线并行,开启一系列“预算讲解课”。首集聚焦预算整体架构与债务风险,随后每天发布不同主题,包括养老金支出、假期改革、青年政策等。白鲁将在镜头前用简洁直白的语言,解释他所称的“令人痛苦但必要的决定”。
根据计划,从下周起,观众可通过平台提交问题,白鲁将在后续视频中挑选部分进行答复。他称这是一种“延伸版的面对面”,意在让每位法国人都“亲自形成判断”。
打破常规媒体路径
这种传播方式与传统政府沟通形成鲜明对比。既非总理府的发布会,也非主流媒体的访谈,而是走向了视频号、播客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前线。
这既是主动出击,也是一种无奈选择。白鲁政府目前在国民议会中缺乏多数支持,反对派早已扬言将对预算动议提出不信任案。即使在执政联盟内部,关于削减节假日、冻结社保等方案也争议四起。面对愈加不信任政治精英的民意情绪,白鲁选择跳过政党与媒体中介,自建“议程主导权”。
一位接近总理的官员对《巴黎人报》表示:“他知道自己不受欢迎。但他相信,只要以人的方式与人对话,不是用术语、不是用图表,而是面对面地讲清楚,法国人是能听懂也能理解的。”他甚至援引自己的竞选口号“Jamais sans les Français”(从不绕开法国人),强调“预算不能只是一项技术问题,它必须是一个全民讨论的契机”。
一次高风险的传播实验
不同于传统的新闻发布会或电视访谈,《FB Direct》采用“主题逐日分解”的方式。从下周起,节目还将开启公众提问机制,由白鲁集中录播回应。
这种模式被外界解读为“政务播客+政策宣讲短视频”,试图建立一种“分布式沟通”——白鲁亲自讲,每日更新、轻量互动,制造舆论节奏。
与传统总理形象相比,这种操作更具实验性、甚至“网红感”。但它的效果仍是未知数:根据《巴黎人报》联合Harris Interactive于8月4日发布的调查,68%的受访者反对该预算案,认为其“牺牲太多而成效不明”;仅有18%表示支持;另有14%表示尚未了解详情;白鲁个人的支持率也跌至21%,创下其上任以来最低点。
有网友讽刺这是“政府版YouTube开箱视频”,也有人指出“这不叫沟通,而是公关自救”。也有媒体指出,这种方式的挑战在于——它并非真正的“互动”,观众的提问并不会实时获得回应,也无法形成真正对等的对话。
但对于白鲁本人而言,这场数字传播战也许不是为了赢得全部人心,而是为了至少保住“合理性”的战线。在他看来,如果政府不主动解释,反对派便将定义全部叙事;如果他不亲自讲述,公众便只能通过社交媒体和“断章取义”来理解政策。
在一个政治权威不断稀释的时代,总理亲自“开麦”讲预算,既是一次制度的转型尝试,也是一场个人政治的豪赌。
全球趋势下的“视频治理”
虽然白鲁的“FB Direct”在法国前所未有,但放眼国际政坛,类似的尝试正在兴起:在美国,特朗普时期常用推特主导舆论,“跳过媒体”;拜登团队也在TikTok上积极发布“经济解释视频”(即所谓“Bidenomics”)。
英国前首相苏纳克在任内则偏好通过Instagram短视频,讲解医疗改革或预算安排,尤其着重年轻群体;
德国前财政部长林德纳则有自己的YouTube系列《Finanzfragen》(财政问答),亲自讲述税收改革与债务上限。
相比之下,白鲁的视频更偏“结构性连载”,而非“轻内容快投放”。但法国社会长期以来对权威政治文化有依赖,是否能真正适应这种“解构化传达”?仍有疑问。
(编辑:柳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