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媒:中方警告日方不可粗暴干涉中国内政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涉台言论引发中日两国外交紧张关系升级。中国官方多部门提醒公民,密切关注当地治安形势,避免前往日本旅游、谨慎安排赴日留学。当前,日本旅游业已遭沉重打击,股价大幅下跌。
英媒:挑战“一中”原则及战后国际秩序
据多家外媒报道,近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公然发表涉台言论,该言论被外界普遍认为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及战后国际秩序,被视为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此番表态遭到各方批评与反弹,被指严重违背了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金融时报》援引专家观点称其“鲁莽行事”,警告其言论可能为日本扩军寻找借口,挑战和平宪法底线。
《泰晤士报》、《纽约时报》指出,高市早苗的此番表态距她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5年APEC会议上的首次会晤仅数日,更加突显其言论的破坏性,在日本引发了“重新军事化”的警觉,甚至可能动摇日方“专守防卫”原则的根基。
路透社称,高市早苗的危险言论不仅是战略上的考量欠缺,更是越线挑衅。《卫报》评论,其言论有悖于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联合声明中“日本充分理解并尊重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场承诺。这一立场亦在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中得到确认,并由迪雅里克近日重申。
彭博社等外媒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没有在本周G20峰会期间会见日方领导人的安排。
BBC透露,去年在日本教育机构就读的中国留学生超过10万人。路透社报道,近段时间以来,日本社会治安不靖,针对中国公民的违法犯罪案件多发,中日人员交流氛围严重恶化。所以有关部门发布提醒是完全合理的。
日本旅游业和零售市场率先承压,遭受严重冲击。BBC报道,日本旅游、航空和零售类股出现显著下跌,日本百货公司股价遭受重创。《金融时报》引述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木内登英报告透露,赴日游客锐减或导致日本年度GDP下滑约0.36个百分点,经济损失或高达2.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11.6亿元。
与此同时,BBC援引中方报道称,原计划上映的《工作细胞》与《蜡笔小新:灼热的春日部舞者们》等日本电影被推迟发行。已上映的《鬼灭之刃:无限城篇第一章猗窝座再袭》票房亦出现明显下滑,反映出市场与观众情绪的变化。
日本国内亦传出反思与批评声音。日本共产党籍众议员志位和夫表示,“高市涉台言论正演变为严重国际问题,应以双方达成共识为基础推动日中关系改善。”立宪民主党众议员小泽一郎警告称,“其攻击性言论将引发多重负面后果,呼吁日方重新审视对华承诺。”
东京大学教授佐桥亮表示,“高市所称存亡危机事态缺乏法理基础,属于个人随意表态。”国际政治学者、前东京都知事舛添要一则强调,“国际法明确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龙谷大学教授松岛泰胜呼吁高市应向中国政府道歉,并辞去首相职务。日本艺人美依礼芽、矢野浩二支持“一个中国”立场。社会舆论普遍担忧日中关系恶化带来后果,部分民众已在首相官邸前集会抗议,表达强烈不满。
路透社、《泰晤士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为缓和当前局势,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彰前往中国。18日上午,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在北京与其进行了对话。分析人士指出,希望日方认真反思,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各方。刘澳京编译
奥媒:中日紧张关系加剧
奥地利国家广播ORF报道,由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的涉台表态引发争议,中日紧张关系进一步加剧。
中国外交部及中国驻日大使馆发布声明称,日本政治人物发表涉台“挑衅性言论”,严重损害双方交流的氛围,并称“中国公民在日本的个人安全和生命面临重大风险”。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在第一时间回应称,这样的警告“不利于促进战略性、互利的双边关系”,并表示日本政府已要求北京采取“适当行动”。
局势随后继续升级。周日,中国海警一支船队进入日本实际控制的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海域。中国海警称这是“依法维权巡航”。与此同时,在过去24小时内30架中国军机和7艘军舰在台海周边空域及海域活动。
多家中国航空公司(包括国航)宣布,若旅客取消赴日行程,将全额退票,优惠有效期至12月31日。根据日本观光厅数据,中国游客今年仍是日本最大的海外游客群体。
周五,中日两国外交部分别召见对方大使。中国外交部在官网重申,若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干涉中国统一进程,“中国必将坚决反击”。声明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广顺仁编译
瑞媒:中国敦促国民暂缓前往日本
《瑞士资讯》报道,随着中日外交紧张局势升级,中国外交部及驻日本大使馆近日发布声明指出,近期日本部分政治人物就台湾问题发表“赤裸裸的挑衅性言论”,严重破坏了中日双方的交流氛围,也“显著威胁”中国公民在日本的安全。
台湾问题长期以来是中日关系中的敏感议题。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视台湾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多次表示不排除使用武力实现统一。而台湾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与中国大陆保持事实上的两岸分治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在二战结束前曾长期处于日本统治之下,这也使台海问题在中日两国历史记忆中具有特殊敏感性。
分析人士指出,高市早苗的表态以及中国的旅行警告可能对中日旅游业和双边经贸往来造成一定冲击。中国游客是日本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消费对日本零售、酒店和餐饮业都有显著贡献。短期内的旅游警告或将导致日本相关产业收入下降,同时也给中日关系的民间交流蒙上阴影。
随着中日关系紧张,国际社会对台海局势关注度进一步上升。各方普遍呼吁通过外交途径缓解紧张,避免局势失控。
中国外交部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局势发展,并敦促日方恪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不做可能激化区域紧张的言行。广顺仁编译
德媒:日本旅游业受重创股价大跌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报道称,中日两国因高市早苗涉台言论引发的外交争端,给日本国内经济造成打击。日本旅游业已遭沉重打击,股价大幅下跌。
不光旅游类股票受挫,日本消费品、零售业制造商同样受到较大影响。据悉,著名化妆品集团资生堂的股价已下跌11%,该公司曾表示对极其重要的中国客户所展现的谨慎态度表示遗憾。同时,无印良品、日本航空、全日空航空的股价全部暴跌。
媒体报道,中国航空公司为计划赴日旅客提供了免费退票服务,至当地时间17日晚,已有12家中国旅行社宣布暂停赴日旅游项目。
对日本来说,旅游业是其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根据其官方统计数据,2024年共有约3200万外国旅客赴日旅游。外国游客在购物、住宿、餐饮、观光等各个方面为日本带去了8.13万亿日元的外汇收入,约合450亿欧元。日本政府近年来也持续发展旅游业,曾希望将外国旅客数量提升至每年6000万人。
其中,中国游客约占其中的四分之一。今年1月至9月,共有750万中国游客赴日旅游。因此,旅游业失去中国市场将对日本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NRI)研究员木内登英表示,经济损失或将达到2.2万亿日元(122.5亿欧元)。
木内指出,如果中国游客数量骤减,那么日本在今年10月至12月的国内生产总值有可能出现负增长。17日,日本国家统计局公布,该国经济在第三季度已经出现萎缩。木内提到,2012年中日两国因钓鱼岛事件爆发领土争端,随后中国游客数量的减少给日本经济造成严重打击。
李帅编译
德媒:德国现政府珍视两国关系“回暖”
近期,德国联邦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率团访华,成为首位访华的德国新政府领导人。德国《经济周刊》相关报道,现编译如下:
行前,克林拜尔曾反复强调第四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的重要性。当双方代表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会议厅陆续就座,便来到了克林拜尔向中方传达此访核心诉求的时间。发言中,克林拜尔谈到双方在金融领域更紧密的联系、公平贸易,以及可靠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合作。他深信,如果两国在这种精神下合作,就能共同找到应对时代挑战的答案。他在会上强调,他此番访华代表整个联邦政府,并与联邦总理、外交部长密切协调后发表上述言论。这本不需要特别澄清,但克林拜尔似乎认为尤其必要。
在行前,柏林方面曾经传出声音,绝不能让外界认为联邦政府在处理对华关系上存在不同声音。毕竟,联合政府的团结事关重大。
过去几周,德国社会对副总理访华的期待持续升温。在外长瓦德富尔取消行程后,克林拜尔如今肩负起了这项任务,成为默茨政府首位访问中国的部长级官员。同时,向中国介绍新一届德国政府的重任也落在了他的身上。在中国,早有德国的商界人士抱怨,“该有人来了吧”。
作为一个极其合适的契机,第四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会让中德关系重新“回暖”。相比其他问题,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共识远大于分歧。离开柏林前,克林拜尔宣布将同中方讨论在金融领域深化合作,并努力为德国企业争取更好的市场准入。
同样,中国方面似乎也在努力,使瓦德富尔事件对两国关系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参加财金对话,并专门抽出大量时间与克林拜尔举行会谈。这也给了后者一个机会,可以更深入地同中国方面沟通争议话题。
会谈结束后,克林拜尔对媒体表示,中方承诺会认真对待德国和欧洲对稀土等关键原材料出口限制的担忧,并强调相关问题会得到解决。克林拜尔此访,虽没能和中方达成任何协议,但已在联邦政府内部获得肯定。在柏林,人们不愿意让这根重新接上的线再次断开。有消息称,外长瓦德富尔将在今年12月重启行程,为联邦总理默茨访华铺路。
李帅编译
英媒:西班牙、泰国王室积极推动对华关系发展
11月10日至13日,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应邀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成为18年来首位访华的西班牙君主。13日至17日,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应邀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为中泰建交50年来首位在位期间进行对华国事访问的泰国君主。两位王室成员相继访华,一系列外交活动展现出中西、中泰对双边关系蓬勃发展的定力。
费利佩六世国王访华行程正值中国与西班牙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路透社报道称,西班牙正以积极姿态向中国释放善意,寻求深化双边关系。
西班牙猪肉出口商称,中西关系发展推动了销售增长。路透社援引西班牙对外贸易和投资局(ICEX)数据表示,1—7月对华猪肉出口同比增长8%至7亿欧元。按西班牙肉类加工工业协会(ANICE)统计,同期中国进口的68.2万吨猪肉中,西班牙的占近半。此外据路透社消息,宁德时代、远景与奇瑞等中国企业正在西班牙投资电池工厂和整车项目。比亚迪欧洲第三工厂落地的竞逐中,西班牙被视为热门目的地。西班牙两大经济重镇——加泰罗尼亚与安达卢西亚大区政府主席均在过去一年内先后访华。
路透社报道,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时强调,中方愿同西班牙一道,携手打造更有战略定力、更富发展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路透社称,西班牙与美国关系遇冷以来,西班牙一直争取来自中国的新一轮投资。同时,中美两国紧张关系对出口导向型中国经济的压力不容小觑,促使中企寻求在拉美、北非等与西班牙联系紧密的地区开辟新市场。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中表示,中西双方可以优势互补,共同开拓拉美等第三方市场。
路透社分析认为,尽管欧盟整体仍对中国抱以不信任,但君主作为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元首,在敏感时期可以开展不与民选政府直接绑定的低调外交。费利佩六世国王对习近平主席表示,愿同中方推动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世界和平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会见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经贸、科技、教育等领域10份合作文件。
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路透社报道称,此举彰显中国对泰国影响力不断上升,中国借此展示出“睦邻友好的可靠伙伴”形象。
据路透社,泰国自1932年实行君主立宪,历来将王室出访作为外交工具。冷战时期,泰国与美国结盟,将中国视为威胁。中泰两国于1975年建交,双边关系此后深刻变化,并在冷战后持续向好走深,双边贸易与投资显著增长、纽带日益稳固。中国是泰国旅游业最重要的客源地之一,也是汽车等产业的主要投资方;中国目前也是泰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中泰民间往来绵延数百年,泰国不少商界、政界家族拥有与华渊源。
此访正值泰国王太后诗丽吉辞世后的官方哀悼期内,显示出王室对此高度重视。习近平在会见中表示,中方愿同泰方加强战略对接,稳步推进中泰铁路等大项目合作,扩大进口泰国优质农产品。泰国前外长德•汶纳称:“中泰关系特殊,我们把他们当兄长,他们视我们为家人。”泰国政府在声明中称,此访体现两国各层面深厚友谊与相互理解。
姜景涵编译
(编辑:法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