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其他
【欧媒看中国】欧媒:中国元首APEC之行推动开放型区域合作

欧媒:中国元首APEC之行推动开放型区域合作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出席了在韩国庆州举行的APEC峰会,并在峰会期间分别会晤多国领导人,就多项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取得建设性成果。欧媒普遍认为,中美领导人在峰会期间达成的贸易与合作安排为全球市场注入稳定预期。

英媒:中国推动开放型区域合作

《金融时报》援引习近平表态指出,“中国的发展振兴同特朗普要实现的‘让美国再次伟大’是并行不悖的,中美两国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中美两国应当做伙伴、做朋友,双方携手多办一些大事、实事、好事。”

《泰晤士报》报道,特朗普称此次会晤“极为成功”,他与中国主席已就多项议题“达成最终协议”,包括中方暂停稀土出口管制、加强芬太尼管控合作、恢复采购美国农产品等。彭博社援引白宫声明称,此举“为紧张的全球供应链提供缓冲期”,中方表达愿与美方在对等尊重基础上加强合作,促进人文交流。中美关系应“稳舵定向,行稳致远。”

在与韩国总统李在明会谈中,双方有着“积极”的互动。路透社报道,这是习近平11年来首次访问韩国。习近平表示,“愿与韩方密切多边协作合作,共同应对面临的挑战。”李在明对此回应,“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愿与中方找到互利共赢的合作之路”,并为习近平举办了国宴。

习近平还会见了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双方一致同意加强沟通,推进战略互惠关系。路透社指出,目前中日关系机遇和挑战并存,习近平在会谈中呼吁以大局为重处理分歧,强调“应视对方为伙伴而非威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卫报》和路透社引述高市早苗表态,“我愿向中方表达关切,并在多领域展开合作,希望此次会晤成为中日关系的起点。”

据BBC报道,与加拿大总理卡尼的会谈中,习近平指出,“中国愿同加方一道,推动中加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可持续的正确轨道,造福两国。”卡尼则强调,“我相信加中关系已迎来转折点,这将为加拿大经济带来积极发展。”

据路透社消息,习近平在会见泰国总理阿努廷时,表示“中方愿分享发展经验,呼吁加快推进两国间铁路建设,并加强打击跨境犯罪力度。”阿努廷回应,“泰方高度赞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负责任大国作用,高度认同习近平提出的全球倡议,愿以此为契机,将泰中关系提升到新高度。”

峰会期间,习近平提出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等一系列利好倡议。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此访充分彰显中国推动开放型区域经济合作的实际行动,也为后续2026年中国主办APEC峰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刘澳京编译

奥媒:“习特会”令中美紧张关系得以“喘息”

奥地利《标准报》报道,美国政府宣布,至少在2026年11月10日之前,不会启动此前威胁实施的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追加惩罚性关税。据白宫发布的会议成果文件显示,这一决定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韩国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期间会晤后作出的。

白宫同时确认,目前已经生效的10%反制性关税将继续执行,不作调整。据报道,特朗普与习近平于上周四在韩国举行会谈,双方围绕中美贸易摩擦及全球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入磋商。特朗普在会后宣布,美国将把此前针对中国商品征收的20%关税下调至10%,并自11月10日起生效。

特朗普指出,这项关税原为施压措施,旨在应对美国国内持续恶化的芬太尼危机。他多次指责中国应对美国境内芬太尼泛滥负有责任。芬太尼是一种强效合成阿片类药物,成瘾性极强,被视为美国主要公共健康威胁之一。除现有关税调整外,特朗普此前曾威胁,如果中国在稀土出口问题上未作让步,美国将自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附加关税。

根据特朗普会后发表的声明,中国方面已同意放宽稀土出口限制,有关分歧得以暂时化解。双方达成的协议有效期一年,可在未来谈判后延长。

在美国CBS电视台的专访中,特朗普表示,当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时,他曾以征收100%关税作为反制威胁。“当我提出这项威胁后,中国立刻重返谈判桌。”特朗普在采访中强调。

自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影响全球经济格局。尽管双方在部分领域实现阶段性缓和,但在高科技出口、稀土资源及知识产权等问题上仍存分歧。此次美方暂缓追加关税,被视为双方关系出现一定“技术性喘息”,但未来走向仍取决于谈判进展及美国国内政治因素。

广顺仁编译

德媒:德国内部政见不一对华政策飘忽不定

随着特朗普展开亚洲行,中美两国近期互动频繁。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特朗普就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表达了积极态度:“我认为我们(美中)相处得非常好。与其设法击倒中国,不如选择与中国合作,这将让我们变得更强大、更出色。我们与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保持着良好关系。我始终相信,达成一份不错的协议、与中国和睦相处,总比对立要好。”

而与此同时,德国也终于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对华政策。然而,联邦政府内部在对华立场上的分歧依然明显,统一的战略方向迟迟未能形成。《德国广播电台》相关报道现编译如下:

近期,有不少德国政界开始有不少人意识到,中国和美国都没有把欧洲真正放在眼里。最近中美领导人会晤,再次清晰地印证了这一现实。但遗憾的是,执政联盟至今仍未能在对华政策上形成统一立场。

近来,德国政坛关于中国的讨论明显增多,这是一个积极现象。如何正确应对中国,特别是如何应对该国的对外战略,终于被摆到了德国政治议程的中心位置。

无论是稀土、基础半导体,还是德国制药工业关键原材料的供应,德国在多个关键领域对中国经济体系的结构性依赖已经不可回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过去几年里,中国反倒在做德国本该优先考虑的事:中国政府正有意识地推动经济政策向“自主可控”转型,试图在高科技、生物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汽车制造等核心产业中,逐步降低对外依赖。

德国工业联合会认为,德国在对华政策上之所以陷入被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长期忽视并低估了相关风险。这显然是一次强烈的信号,虽然并不是第一次响起。中国企业收购德国知名机器人制造商KUKA、中国投资者入股汉堡港也都曾多次引发舆论争议。

对德国乃至整个欧洲而言,近期中美领导人在韩国的会晤时机刚好。尽管此次会谈并未达成多少具体成果,但其中透露出的一个关键信息却意义重大:当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对话时,欧洲这个“世界最大单一市场”竟未被提及——足见欧洲在大国博弈中的地位正被边缘化。这一事实再次提醒德国政界:无论中美,都只把欧洲当作一个三流配角。

社民党政客穆岑尼希在接受《商报》采访时批评了瓦德富尔取消赴华行程的决定,认为表态不能以牺牲中德合作关系为代价。他呼吁德国应坚持“务实”的对华路线,避免无谓摩擦,保持“尊重”。

蒋晓萌编译

瑞媒:日美欲加强稀土合作减少对华依赖

《瑞士新闻资讯》报道,美国与日本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在稀土资源开采、加工与供应领域的合作。根据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在东京签署的协议,双方的目标是“确保关键矿产和稀土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

此次合作的背景是两国共同的竞争对手中国几乎垄断了全球稀土市场。在与美国的贸易争端中,北京已对稀土及其制成的磁性材料实施出口管制。

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国,涵盖环太平洋地区,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和韩国。该组织旨在通过减少贸易壁垒来促进经济增长。

特朗普此次亚洲多国访问之行的重点之一,是与多国达成稀土合作协议。美国政府希望通过拓展合作伙伴关系,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对于高度依赖高科技产业的日本而言,稀土同样至关重要。这些金属是制造智能手机、风力发电设备、电动汽车以及军用装备的关键材料。

在特朗普与高市早苗共同签署的另一份联合声明中,双方表示将为不断增长的日美同盟关系开创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高市早苗在上任之初便宣布,将在明年3月前把国防预算提高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这一目标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实现。特朗普政府此前已要求包括日本在内的多个盟国增加国防支出。北约也在来自华盛顿的压力下采取了类似行动。

高市早苗表示,在中俄等东亚地缘问题和朝鲜导弹、核威胁的背景下,与美国的安全同盟是日本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基石”。

广顺仁编译

图为今年3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访客在参观中国电信展区。新华社图

欧媒:西班牙国王即将访华具有“历史意义”

西班牙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之际,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即将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欧媒本周对此予以关注,指出这是一场高级别、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标志着西班牙与中国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西媒:西班牙国王访华具有历史意义

西班牙政府宣布,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和王后莱蒂齐亚将于11月11日至13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西班牙主流媒体《国家报》、《机密报》等都对此进行报道。报道称,这是一场高级别、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标志着西班牙与中国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国家报》报道,10月31日,西班牙外交部宣布,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和王后莱蒂齐亚将于11月11日至13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旨在加强经济关系、平衡贸易逆差,并建立更紧密的政治联系。按照国事访问的惯例,国王和王后将由外交、欧盟与合作大臣阿尔瓦雷斯,以及经济、贸易与商业大臣库埃尔波陪同。

外交部发布的声明中指出,此次访问“为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深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提供了契机”。访问计划将重点围绕这三个领域展开,并预计签署相关合作协议。外交大臣阿尔瓦雷斯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亚洲是西班牙历来影响力相对薄弱的地区。如果要制定真正的全球外交政策,就必须与所有国家对话,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机密报》评论称,这显然是一场高级别的访问,标志着西班牙与中国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外交部发出声明的当天,英国《金融时报》也将此事列为当日全球十大新闻之一,显示其可能带来的深远的国际影响。

《机密报》指出,这是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虽然两人早在2006年就曾访问中国,但当时费利佩尚未登基。如今,他以国王身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标志着双边关系进入新的阶段。2018年,国王费利佩六世和王后莱蒂齐亚曾在马德里接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及夫人彭丽媛,而此次他们将互换角色。

根据西班牙外交部发布的详细行程,成都将是此次国事访问的第一站,之后他们将前往北京,且大部分行程将在北京进行。此次访问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成都之行,议程将更加侧重于商务。对于皇室成员来说,这座城市并不陌生,因为当时的国王胡安•卡洛斯和索菲亚王后曾在2007年的国事访问中到访过这里。

欧洲通讯社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确认了西班牙国王和王后的国事访问。外交部发言人强调,这是18年来西班牙君主首次访问中国,也是费利佩六世国王登基以来的第一次访问,具有里程碑意义。相信这次访问将有助于加强两国友谊,并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取得进展。唐奕奕编译

英媒:此访彰显两国高水平关系

费利佩六世国王此行拟先后到访成都和北京,将是登基11年来首次访问中国,也是西班牙国王时隔18年再次访华。

《金融时报》报道称,西班牙请国王出马对华开启魅力攻势。费利佩六世国王将是七年来首位访华的欧洲君主。西班牙官员表示,此行恰逢西班牙与中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将彰显两国之间的高水平关系。

据《金融时报》介绍,费利佩六世国王此行将会见习近平主席。西班牙外交大臣与经济、贸易和企业大臣也将随同访华。此次访问由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领导的左翼政府策划。过去不到三年里,首相桑切斯已三次会见习近平主席。尽管欧盟近年针对中国“出口补贴”采取了更为强硬的措施,并坚持要求中国扩大技术转让;美国方面施压要求西班牙对华关系“降温”,桑切斯政府仍寻求强化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外交大臣阿尔瓦雷斯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西班牙在亚洲历史上没有存在感。若要开启全球化外交进程,有必要同所有国家展开对话,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曾警告西班牙,向中国靠拢“无异于自掘坟墓”。据《金融时报》报道,尽管贝森特在今年9月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期间并未重申这一警告,阿尔瓦雷斯坚称,与中国接触并不意味西班牙疏远美国。“我们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对话,我们也与美国是同盟关系。”他强调。

《金融时报》同时援引不具名商界人士消息称,陪同费利佩六世国王出访的还有来自汽车、食品、能源、制药等行业的众多企业代表团。西班牙希望吸引中国高端制造投资,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认为中国技术对西班牙工业发展至关重要。西班牙同时也寻求扩大对华出口。2025年前8个月,西班牙对华贸易逆差为269亿欧元(236亿英镑),占其351亿欧元(308亿英镑)贸易逆差总额的77%。中企在西班牙投资,例如宁德时代拟在萨拉戈萨附近投资40亿欧元建设电池工厂,有望在创造就业的同时减少自华进口。

与英法德国内围绕对华政策的激烈辩论不同,西班牙对华交往在国内鲜有异议。《金融时报》称,此前美国参众两院情报委员会主席批评西班牙政府签署价值1200万欧元、使用华为的硬件存储通话数据的合同,并警告称此举是在“玩火”、危及国家安全后,西班牙政府仍顶住了美国方面的压力。此外,西班牙也因拒绝特朗普要求其将国防开支提升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而被点名施压。特朗普本月甚至考虑将西班牙逐出北约或以关税相要挟。《金融时报》援引西班牙官员的话表示,美国霸权的“单极”时代已然结束,西班牙必须建设对华关系。

姜景涵编译

(编辑:法雨)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