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其他
【欧媒看中国】英媒:“绿色技术”兴盛助力中国实现减排目标

英媒:“绿色技术”兴盛助力中国实现减排目标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节点,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

《经济学人》报道称,随着11月将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大会(COP30)临近,全球减排趋势正持续增强。中国作为当前全球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正斥巨资发展清洁能源技术,中国碳排放量已开始下降,这对中国而言,是“重大的时刻”。

2015年《巴黎协定》规定,195个缔约国每5年需更新“国家自主贡献”承诺。但外界对中国新NDC预期并不太高。过去中国设定温和的气候目标,并屡屡超额完成。如今中国更有理由延续这一模式。

《经济学人》称,一方面,中国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应率先设定大胆气候目标。但欧洲多国对气候行动的热情正在减退,美国更是在今年早些时候彻底退出《巴黎协定》。外界因素让中国更没有理由率先采取大胆行动。另一方面,过高的减排目标可能促使中国加速淘汰煤炭,导致电网运行不稳定,阻碍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引擎运转。中国的应对方案是保留充足的燃煤发电能力以备不时之需。

但得益于政策支持、规模经济效应和迅猛创新的共同作用,中国企业正推动清洁能源产业蓬勃发展。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增256吉瓦太阳能装机容量,超过全球其它地区总和的两倍。去年太阳能、电动汽车和电池产业贡献了中国10%的GDP。芬兰智库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预测,到2035年这些产业的投资和销售额有望实现翻番。

《经济学人》表示,即便中国气候承诺看似温和,中国清洁能源技术企业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锐意进取姿态。不必为中国新的气候承诺忧心,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的雄心远比平淡无奇的对地球未来高谈阔论重要。

此外,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中国在截至2025年5月的12个月里,碳排放量出现下降。这是中国电力需求快速增长期间首次出现碳排放量下降。这一时刻值得庆贺,并称中国碳排放量下降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全国范围对风能和太阳能的投资。

BBC同时报道称,中国企业目前在绿色技术制造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包括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电池板,分别占全球产量的60%和80%。受BBC采访的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大规模部署这些技术的能力对其碳排放趋于平稳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尽管近期排放量趋于平稳,但这并不意味着能持续下降。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气候中心主任李硕(音译)称,中国周边环境动荡可能使中国“重返”煤炭,例如俄乌冲突就刺激了中国保障能源供应决心。但澳大利亚格里菲斯亚洲研究所所长Christoph Nedopil Wang指出,保障能源安全的举措反而可能推动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或开始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据《卫报》报道,COP30巴西籍首席执行官将访问中国。近年来,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展现出坚定决心与切实行动。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中国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推动绿色转型。仅在去年,中国风能和太阳能在建装机规模就达到其他国家总和的两倍,使得中国提前六年完成1200吉瓦的装机目标。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表现突出,全球前四大风机制造商均来自中国,光伏电池和电动汽车的出口也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系列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在绿色产业中的领先地位,也为全球减排与能源转型注入强大动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政府领导的倒退姿态,令外界对美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责任与担当愈发失望。相比之下,中国通过多边合作展现出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使其在国际舞台上被视为推动全球气候合作的重要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往气候大会前,中美往往会举行双边会议以协调立场。然而今年,中国选择与欧盟进行单独气候对话,并确认将共同努力,推动即将在贝伦举行的COP30取得成果。正如冯德莱恩所强调的,中欧合作对于守护《巴黎协定》意义重大。在全球气候治理遭遇挑战的背景下,中欧携手不仅是对多边主义的有力捍卫,更是推动世界走向绿色低碳未来的重要保障。

姜景涵、殷朗瑄编译

西媒:中国骨胶水三分钟即可黏合断骨

一支中国研究团队公布了名为“Bone02”的产品,该产品只需一次注射就能在三分钟内修复骨折,被视为金属植入物的一种替代方案。

《理性报》报道,浙江省的一支研究团队公布了一项可能革新骨折治疗方法的创新产品。这种以自然界——尤其是牡蛎为灵感的“骨胶水”名为“骨02”,承诺能够在仅一次注射、短短三分钟内修复粉碎的骨骼。

因此,这是一种值得医学界考虑的替代方案,特别是在那些使用金属固定装置可能在未来引发并发症的骨折病例中,能够避免为取出此类装置而进行的后续手术。这是一种新的固定技术,在所做的试验中既展现出起效迅速的特点,也在稳定所测试的骨折方面取得成功。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的骨科副主任医师林贤丰博士强调,这种黏合剂即便在血液较多的环境中也能实现精确且快速的固定。此外,实验室试验也证明了“骨02”的坚固性和安全性:其最大粘结力超过181公斤,剪切强度约为0.5兆帕(MPa),抗压强度接近10兆帕。这些特性为传统金属植入物提供了明确的替代选择,降低了与异物反应和感染相关的风险。另一项重要特性是该材料可在骨愈合过程中被机体自然吸收,从而免去取出植入物的第二次手术。

这项技术的发展是林贤丰博士及其团队的成果。经过多年研究和临床经验积累,他观察到牡蛎如何牢固地附着在水下的桥梁桩柱上。这一画面为他提供了在潮湿环境(如人体内部环境)中也能有效粘合的黏合剂的关键思路,而他的团队也已将这一设想变为现实。

综上所述,“骨02”的问世可能会彻底改变骨科手术的面貌,提供一种创伤更小、速度更快的修复方案,并通过免除取出植入物的二次手术减轻患者负担。

付启明编译

法媒:中国户外运动蓬勃发展提振消费

中国居民的生活城市化加快。经历新冠疫情期间严格的封城政策严峻考验之后,居民开始关注户外活动,甚至加强了生态保护意识。

《世界报》的专栏文章写道,中国国庆节即将到来,这是中国与农历新年并列的两大假期之一。人们忙着收拾行李。经济条件允许的居民会前往日本或东南亚旅游,条件一般的打工族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几日。而许多年轻的都市人和家庭则越来越钟情大自然和户外活动。

有人会穿上登山鞋去探索圣山或青藏高原,也有人在通常已经准备齐全的露营地搭起帐篷,天气稍冷后还会去长白山或新疆滑雪。他们的共同点是渴望呼吸新鲜空气,探索美好的户外生活。特别是在经历了多年的疫情和像上海这样人口稠密的城市实施的严厉封城措施之后,这种趋势非常明显。

中国政府和企业对这一趋势予以关注并寄予厚望。政府希望蓬勃发展的户外经济能够帮助摆脱消费的低迷。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4%,表明中国经济难以走出通缩。

中国人远不如疫情前的2019年那样对未来具有信心,他们在电影院和餐厅的消费也少于2019年。只有户外休闲活动成为除外。2019年至2025年间,户外服装的销售额几乎翻了一番,鞋类销售额更是增长了65%。

各大品牌都对户外领域下了大赌注。流经上海的黄浦江沿岸悄然出现了不少滑板园,巴塔哥尼亚和哥伦比亚等品牌纷纷进驻,反映了人们远离城市中心、呼吸新鲜空气的愿望。从韩国成衣品牌可隆到鞋类和滑雪板品牌萨洛蒙,大家都在寻求加强吸引力。哥伦比亚品牌9月15日至16日将3000名爱好者聚集到北京附近的新度假胜地,参加徒步、越野跑和定向越野的活动“徒步派对”。

在众多新进品牌当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因此引发了竞价战。高端滑雪和徒步服装品牌Arc'teryx(始祖鸟)新近的奇思异想之举反倒给自己惹了麻烦。这个温哥华品牌被中国安踏体育收购。以烟花表演闻名的艺术家蔡国强应邀充分发挥想象力来打造品牌名声。

蔡国强在西藏日喀则附近海拔5500米的山坡上举办了一场烟花表演。视频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但效果却并非预期。公众对仅为广告而使用化学品在青藏高原进行如此喧闹的表演感到愤怒。有网民指出,爆炸可能会引起冰川震动。

事件发生后,Arc'teryx和艺术家都作出道歉,试图减少对其形象的损害。批准该项目的当地官员也受到批评。当地政府甚至已对此展开调查。

九天编译

法媒:外卖市场大打价格战被叫停

外卖在中国持续红火,竞争亦愈加激烈。美团和京东等平台不断加大折扣力度以争夺市场份额。法媒报道中国政府介入,要求结束无序的竞争。

《世界报》披露,低价策略基于一个简单的原则:亏本销售以抢占市场份额。京东不惜牺牲短期盈利来留住用户。该集团第二季度包括外卖在内的“新业务”部门出现了148亿元人民币的巨额亏损。

送餐领域领头企业美团成立于2013年,以外卖作为核心业务,在京东进入之前占据了71%的市场份额。为了保持竞争力,美团仿效京东的做法,结果一年内净利润暴跌89%。

这场价格战的发生是由于经济环境低迷,通货紧缩席卷全国。受食品价格下跌(-4.3%)的影响,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4%。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计划,但中国家庭仍在削减奢侈品和必需品的支出。

消费下滑的原因既包括与美国贸易战相关的不确定性、青年人高失业率,也包括持续的房地产危机。为了支持需求,政府于8月13日宣布了针对个人和服务企业的优惠消费贷款条件。

法媒指出,政府也在试图遏制外卖行业的价格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两次召集行业巨头开会。在最近一次会议上要求结束“基于恶意补贴的无序竞争”,送餐集团承诺停止1元餐或奶茶之类最极端的折扣。然而,高盛认为这场外卖大战远未结束,因为这些公司的目标除了控制市场之外,还在于改变消费者习惯。

九天编译

图为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市光伏产业园区内的光热电站。新华社图

意媒专稿:与中国展开新能源合作才是正确选择

“东方巨龙”已迅猛崛起,成为光伏和风能领域的世界领军者,而西方则正目睹着自身如何一步步陷入去工业化困境。

意大利《每日实时报》报道,“对中国加征关税或与之发动贸易战是荒谬的想法,因为这个国家多年来一直拥有我们实现能源转型所需的包括产业、工人、技术在内的一切。我们反而应该利用他们的高效,与之达成日益系统化的协议。”意大利可再生能源与能效协调组织主席阿蒂利奥•皮亚泰利明确表示,“能源转型是中国在主导,尤其是当前美国在气候问题上不断倒退的时候。”

对此,能源创新与转型专家阿韦拉尔多•法里也表示赞同:“关税是没用的。中国在相关机器、涡轮机、光伏板或逆变器等领域都处于主导地位,我们只能与中国合作。而发动贸易战是荒谬的。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中,他们都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

文章指出,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数据的确令人印象深刻——2024年是创纪录的一年:中国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86.67吉瓦,同比增长45.2%;风电装机容量约520吉瓦,同比增长18%。事实上,仅在2024年中国新建的太阳能和风能装机容量就几乎相当于其他所有国家总和的两倍。北京提前六年实现了目标,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了1406吉瓦,远高于2030年1200吉瓦的目标。

还有另一个因素需要记住——“今天的中国其实是我们一手打造的,”阿韦拉尔多•法里解释道,“说得直白点,就是为了追求利润,西方世界就觉得一切都可以放到中国去生产。中国则为我们提供了人力、土地和工厂。最初质量不高,也缺乏监管,可后来中国发展起来了,开始把年轻人送到欧美大学去深造,培养了工程师和经济学家,结果就有了今天的中国。所有工业领域都发生了同样的事情。”

阿蒂利奥•皮亚泰利持相同观点,他表示:“是我们自己推动了向亚洲国家进行外包和转移,却没有正确评估这会给西方工业带来的削弱。在可再生能源方面,过去十到十五年间,中国政府通过长期政策和对企业的激励措施来推动研发,鼓励本土工业生产。结果就是:今天的中国在光伏组件生产、风力涡轮机制造上都具备了强大的技术积累。即使在欧洲多年来一直保持领先的电子领域,如今无论是逆变器生产还是电子元器件制造,领先的也大多是中国公司。”

很显然,要把这些产业链重新带回欧洲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如今在研发水平和生产效率上的差距几乎无法弥补。并且专家们一致认为,还存在战略性原材料获取的问题,其中许多已成为中国工业的垄断资源。

如今,中国组件的价格几乎仅为欧洲的一半、美国的三分之一。中国目前的太阳能电池板产能超过1太瓦,是未来几年全球年需求量的两倍多。价格减半和产能过剩推动了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霸主地位,而其产品不仅价格低廉,并且质量高、创新性强。最后,西方在汽车领域也犯下了类似的错误。

那么,欧洲究竟该制定怎样的产业政策呢?阿韦拉尔多•法里表示:“必须对研发进行投资,就像这些年来中国所做的那样。如今他们的产品质量非常高,而且劳动力也早已不是过去那样廉价。”阿蒂利奥•皮亚泰利进一步补充道:“欧洲必须重新团结起来,推动协调一致的、长期性的产业政策,以振兴那些陷入困境或濒临消失的行业,并且还要考虑与中国企业开展合资合作。”

与此同时,还必须在可再生能源问题上确立明确的方向。阿韦拉尔多•法里总结道:“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我们的政治决策一直存在错误。一些专家型政府扼杀了可再生能源。但在可再生能源问题上,我们必须做出决定。我们可以决定保留能源结构的多样性,但如果设定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那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而不是每换一届政府就改变主意。”

华嘉颜、戴胜编译

(编辑:法雨)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