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媒:中国举办2025上合峰会倡导“新世界秩序”
8月31日至9月1日,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中国天津举行。作为欧亚大陆最具影响力的地缘政治论坛之一,本次会议在与西方阵营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举行,汇聚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俄罗斯总统普京、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以及印度总理莫迪等领导人,引发欧媒广泛关注。
瑞媒:中国呼吁加强团结抵制“强权政治”
瑞士德语广播电视报道,鉴于全球冲突和贸易摩擦不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呼吁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成员国加强团结。“我们应当求同存异,”习近平在天津举行的上合组织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上表示,并强调应当反对冷战思维、阵营对抗和恫吓行为。
习近平指出,上合组织应为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与繁荣承担更大责任,并称赞该组织在打击恐怖主义、推动工业投资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在峰会开幕前一天,习近平已与部分到访国家领导人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举行双边会谈。中方公布的内容多为呼吁加强合作。不过,与莫迪的会晤也涉及中印长期存在的边界争端,该问题近年来令两国关系一度紧张。在周日晚宴上,习近平表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上合组织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肩负更大责任。
习近平与普京长期倡导建立“多极化世界秩序”,主张改变由美国主导的国际格局。中国近年来积极扩大在“全球南方”的影响力,并通过“一带一路”等投资计划为相关国家提供替代选择。
美印关系近期因贸易摩擦而紧张。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提高印度商品进口关税,理由之一是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为俄乌冲突提供资金支持。莫迪此次七年来首次访华,也被视为与北京关系升温的信号。
广顺仁编译
意媒:美国将全球秩序钥匙交给中国
意大利《宣言报》评论文章写道,如今,美国在全球GDP总量中的占比只有原先的一半(约26%),而中国和印度合计已占24%,并且还没算此次峰会其他受邀国家的占比情况;尽管仍占主导地位,但美元已不再是无可争议的全球储备货币:目前全球约54%的贸易以美元结算,30%以欧元结算,4%以人民币结算,还有4%以日元结算,剩余则以其他货币结算;1945年,核国家只有美国一个,到1948年变成两个(美国和苏联),而今核拥有国已有9个,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鲜、法国和英国;最后,美国生活方式的吸引力——疯狂消费、追逐财富、漠视环境——几乎已扩散到整个世界,因此它不再是一个榜样,而只是21世纪的常态而已。
在这种前后截然不同的局势下,人们本以为如今的美国比80年前、甚至比40年前都更需要盟友。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今年初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就已表明“美国优先”其实意味着“美国孤立”:“我们自己干,不需要盟友,交关税吧!”不仅如此,这个曾经是私有企业的故乡、以大写字母“C”书写的资本主义圣殿,如今却开始模仿意大利的国有企业参股模式——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公司10%,扶持波音公司,并宣布将与其他本国跨国企业达成类似协议。
特朗普以极其粗暴的方式向欧洲、日本、加拿大以及其他“友好”国家勒索金钱,却产生了一个矛盾的效果:这使得中国反而成了自由贸易、尊重国际规则、谈判而非勒索的典范。同时也把一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无关系的国家吸引到了他的身边。这些国家幅员辽阔,民族主义色彩浓厚,可以抵制华盛顿的新殖民主义要求,比如印度和巴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无能的欧洲政客们,从梅洛尼到马克龙,再到德国总理默茨,都没能挺直腰杆。而德里和巴西利亚那些立场迥异的领导人却坚守了自己的立场。
相较普京的出席,在天津更引人关注的是中印关系的缓和。这种缓和可能会演变为一种联盟,把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联合在一起,而它们合计拥有三十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次会议上,中亚各国以及伊朗、土耳其和越南等也都出席了:显然,这并不是一次例行性的普通会晤。
换句话说,这场会晤之所以成为可能,仅仅是因为特朗普政府实际上把新世界秩序的钥匙交到了中国主席的手里:如果美国打算在混乱中谋求繁荣,那么推动“后西方秩序”的将会是别人。华盛顿仍然能够做成不错的生意,比如强迫那些唯命是从的欧洲政府去美国购买能源和武器,但“协调的力量”才是霸权的本质,如果美国放弃行使这种力量,中国就是一个有力的接班人。
一切问题在于:一个衰落的帝国仍然能够、并想要对其他国家造成诸多破坏。目前尚不清楚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在结束乌克兰战争、台海紧张关系、推出美元替代货币以及彼此间贸易合作等问题上能否找到共识。那些面对镜头的微笑和握手,向全世界传递了强烈的信息,可习近平依然是习近平,莫迪依然是莫迪,普京依然是普京。
不仅如此,要建立一个新的多边秩序,就必须以某种方式将欧盟纳入其中。尽管此刻欧盟扮演着美国愚蠢附庸的角色,但它毕竟仍是一个代表了4.5亿消费者、GDP占全球约15%的实体。
华嘉颜、戴胜编译
德媒:亚洲已形成“统一战线”
德媒在评论中认为,亚洲已形成了一条足以对抗西方势力的“统一战线”。亚洲国家正通过此次峰会表达其在全球事务中增强协作的意愿。此次上合组织会议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到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欢迎仪式。中方也通过与印度方面的互动展现合作与团结姿态。
会议期间,中方呼吁成员国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贸易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保持沟通与协调。习近平主席在天津举行的晚宴上表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他强调,上合组织在促进地区和平与安全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上述讲话是在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多国领导人出席的晚宴上发表的。习近平与普京在会场热情握手,两人以“老朋友”相称。
有分析认为,莫迪此次访华可能与近期美印贸易摩擦有关。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因印度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提高对印度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至50%。尽管如此,考虑到美国在印太战略中的重要角色,德媒普遍认为印度仍会在平衡中保持对美关系的稳定。
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学者Claus Soong接受德新社采访时表示,即便中美关系日趋紧张,中国依然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维持多边交流渠道。不过他也指出,上合组织的成员国之间在部分议题上存在立场差异,内部协调仍需不断深化。过去,该组织内部曾因成员国利益不同而出现摩擦。
另有分析人士认为,中方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再次释放“开放与合作”的信号,强调多边平台在当前国际格局中的积极作用。毕竟,目前许多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关税与贸易等问题上,均与美国存在分歧。
蒋晓萌编译
奥媒:中俄印领导人汇聚上合峰会
奥地利《奥地利国家广播电视台》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本周正式开启了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峰会,并在讲话中谈及了当前的世界秩序。这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导人在讲话中呼吁“坚持公平与正义”,并“反对冷战思维、阵营对抗和恫吓行为”。
习近平将当今世界局势形容为“混乱而纠结”,并指出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安全与发展问题上正面临更大挑战。他指出,这些挑战应当以“上海精神”加以应对。
习近平在中国北方城市天津召集了2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峰会。开幕式前,各国领导人首先走上红地毯合影,其中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印度总理莫迪。在开幕式的现场直播画面中,可以看到习近平、普京与莫迪互相交谈。
峰会以习近平与来访领导人的双边会晤拉开序幕。之后,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全体会议上同场讨论,并举行更多双边会谈,其中包括莫迪与普京的会面。
印度总理莫迪会前还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就“恢复和平与稳定的努力”进行了交流。莫迪表示,印度“全力支持一切为此方向所作的努力”。
中国在乌克兰战争问题上也自称保持中立,并强调支持一切促成俄乌和平的努力。
印度总理莫迪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推动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关系走近。尽管双方仍存在多重矛盾,但两国明显在努力,试图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形成统一战线。
“我们决心以相互尊重、信任和体谅为基础推动两国关系发展。”莫迪在周日于中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峰会期间与习近平会晤时表示。习近平则称,两国关系可以“稳定而深远”,双方应将彼此视为伙伴而非对手。
由于2020年在喜马拉雅山中印边境发生冲突,两国关系一度紧张。但自去年10月习近平与莫迪会晤后,两国关系出现缓和迹象。
莫迪此次是七年来首次访问中国,出席在港口城市天津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而由于印度在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战争后仍继续购买俄油,美国政府近日对印度商品征收了惩罚性关税。观察人士指出,习近平与莫迪希望借此展示对西方压力的统一立场。
美国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加强与印度的关系,希望印度能在亚洲牵制中国。但《纽约时报》周末评论称,特朗普几乎以“挥手一抹”的方式让这些长期努力付诸东流。
有观察家认为,中国正借助本次上合组织会议的舞台,展示并扩大中国的外交影响力。除莫迪之外,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会谈也备受国际关注。
普京则希望借助此次访华进一步巩固与盟友的关系,并争取在对乌克兰的战争中获得支持。
广顺仁编译
西媒:上合峰会意在制衡西方霸权
西班牙广播电视台报道,习近平在峰会开幕致辞中强调,上合组织“为维护地区安全、促进共同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作出了重大贡献”,并称其是“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他呼吁该组织捍卫“包容性全球化”和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习近平指出,上合组织必须“倡导公正有序的世界秩序”,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并强调应“反对冷战思维、阵营对抗和恃强凌弱”。
上合组织力图将自己塑造为“全球南方”的代表,一个在国家主权原则下团结新兴大国、抵制西方所谓“干涉”的平台。然而,与北约不同,上合组织并非防御性军事联盟,成员国之间没有在遭受攻击时互助的条款,但该组织在安全领域仍有共同议程。它在乌兹别克斯坦设有反恐办公室,并定期举行以中俄为主导的联合军演,还致力于打击中亚地区的毒品贩运和分裂主义运动。
尽管中国凭借经济实力在组织中占据主导地位,俄罗斯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普京出席此次峰会,意在展示外部支持。在乌克兰战争持续的背景下,他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巩固与成员国的关系,而就在8月初,他还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举行了峰会。
印度的立场则是本次峰会的最大看点。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和第五大经济体,印度是唯一可能挑战中国在组织内主导地位的国家。莫迪政府在对待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时保持外交平衡:一方面呼吁结束乌克兰战争,但同时继续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另一方面,在近年来喜马拉雅山边境冲突后,又寻求修复与中国的关系。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会上表示,加入上合组织是符合本国长远利益的“战略选择”。他强调,上合组织是欧亚大陆最具影响力的组织之一,白俄罗斯支持接纳与其价值观一致的新成员。这一表态凸显了白俄罗斯在日益孤立于西方的同时,正加快与中国和俄罗斯的靠拢。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也在天津发出明确信号:“此次峰会旨在加强多边合作,应对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滋生的单边主义和极权主义。”这一表态延续了德黑兰近期的强硬姿态。此前,伊朗与以色列及美国发生军事冲突,联合国也重新启动了对其核计划的制裁。在此背景下,伊朗希望通过上合组织寻求国际认可和新的盟友,以突破西方的孤立。当下,俄罗斯亟需新的能源出口市场,而中国在华盛顿压力下也在寻求能源供应保障,伊朗与中俄的结盟因此得到进一步加强。
付启明编译
英媒:中印达成共识做“伙伴而非对手”
北京时间8月31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天津会见来华出席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印度总理莫迪,双方一致表示中印应当是“伙伴而非对手”。这是莫迪七年来首次访华。自2020年中印边境冲以来,双边关系陷入低谷。两国去年10月在俄罗斯喀山达成巡逻协议,为缓和关系创造了条件。
当前,国际局势因多重摩擦而复杂化。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对印度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最高达50%,部分原因是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这一决定削弱了美国与印度长期培育的战略关系。分析人士认为,这促使莫迪在一定程度上转向与中国靠近。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本月表示,中国反对美国对印度征收高额关税,并将“坚定地与印度站在一起”。
据《金融时报》报道,在此次会见中,习近平表示,中印是合作伙伴,而不是对手;互为发展机遇,而非威胁。莫迪强调,中印合作关系到两国28亿人口的利益。印度外交部也在会后声明中指出,两国都追求战略自主,其关系“不应通过第三国的视角来看待”。
据路透社报道,莫迪在会见期间表示:“我们致力于在相互尊重、信任和敏感的基础上推动双边关系。“印度外交秘书唐勇胜在当天晚些时候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协议的推进,过去一年边境局势逐步改善,“正朝着正常化方向发展”。
中国目前是印度最大的双边贸易伙伴,但印度对华贸易逆差长期居高不下,今年更创下992亿美元的新纪录。印度外交部强调需从政治和战略层面着手,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联系,并缩小贸易逆差。
据BBC报道,中印关系的走向正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查坦姆研究所)学者Chietigj Bajpaee和于洁近期发表文章指出,中印关系的发展对全世界都有重要影响。印度从未成为西方,尤其是美国,所期待的那种对抗中国的“屏障”。文章还提到,印度总理莫迪此次访华可能标志着一个潜在的转折点。
总体来看,中印双方强调“伙伴而非对手”,并在边境局势、经贸合作及人员往来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路透社报道,中印关系专家Manoj Kewalramani指出,中印双方发布的消息中传递出许多混合的政治信号,但同时也反映出在更广泛地缘政治背景下,双方都有稳定双边关系的意愿。尽管矛盾依旧存在,但在外部环境和地区格局的推动下,中印关系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缓和趋势。
殷朗瑄编译
(编辑:法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