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其他
【欧媒看中国】法媒:海南致力打造“新丝路”重要贸易枢纽

法媒:海南致力打造“新丝路”重要贸易枢纽

海南岛目前正致力打造成为一个贸易枢纽。法媒介绍该岛不仅为外国产品提供优惠的关税,对特定产业的企业和高科技人才的征税率低于内地,且面向85个国家实施免签以发展旅游业。海南作为政府确定的中国贸易和旅游发展实验地的地位得到了巩固。

据《费加罗报》报道,海南岛是中国最南端的岛屿,这里拥有棕榈树环绕的热带海滩。在碧绿的海水和云雾缭绕的群山之间,过去十年间有众多住宅区拔地而起。其中的原因显而易见,海南省人口约一千万,是一个“经济特区”,享有比全国其他地区更加灵活的税收政策。而中央政府有着更大的梦想,即将海南省打造成为一个独立于大陆、但纳入国家经济体的贸易区。

到2025年12月18日,即邓小平展开改革开放47周年之际,海南将开放八个一线自由贸易口岸。这些口岸享受零关税的进口产品比例将从目前的21%提高到74%,涵盖6600个商品类别。

政府扶持产业产生至少30%附加值的本地加工产品,在穿越海南与大陆之间的琼州海峡时能够享受免征关税。这种开放态势基于的技术前提是对于连接海南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十个“二线口岸”建立海关监管。

进一步向世界开放

当局认为,与中国大陆地区的分离是海南省自由化的一个先决条件,即该岛拥有自己独立的法律和财政空间。用政府的术语来说,这意味着“一线开放”、“二线管控”和“岛内自由”。海南因此能够在享受自由贸易好处的同时对进口加以控制。

这个已经运转良好的机制将赋予海南省与香港的金融能力相当的贸易能力,而不会形成相互竞争。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副教授莊太量解释说,由于海南仍然受到资本管制,这一举措对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产生的影响有限。

法媒介绍这一模式旨在加强已占该岛国内生产总值67%的特定行业,包括科技、物流、热带农业以及能源转型产业。海南70%的能源生产来自“清洁”能源,电动汽车保有量已达60%,但该省仍希望加快步伐。而这项改革促进战略物资的贸易,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

旅游窗口和宽松税收体制

法媒介绍,这些关税措施只是原有政策的延续。海南岛1988年从广东省分离出来,享有“经济特区”的地位,允许外资进入。2018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将海南岛建成自由贸易试点省份。优先行业的企业可享受15%的税率,而中国其他地区的企业征税率是25%。同时,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受到鼓励型行业的企业新扩张项目的海外利润可享受免税。

对于居住在海南省的高技能人才的征税率上限15%,而内地最高可达45%。因此五年以来,海南岛吸引了143亿美元的外商投资,年外贸增长率达31.3%。这一发展轨迹对于海南而言充满生机,该岛将成为中国“新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中国政府的计划不仅在于吸引技能型劳动力和商品,还免除对85个国家公民的旅游签证要求,将海南打造成为中国最便捷的旅游目的地。2025年上半年,外国游客数量增长了48%,国际游客数量已超过中国游客数量。这一转变巩固了海南作为中国贸易和旅游发展实验地的地位。

图为cdf海口国际免税城全景效果图。新华社图

九天编译

西媒:中国首个太空AI助手投入运行

在中国天宫空间站,一个以经典文学人物“齐天大圣”孙悟空命名的人工智能助手——悟空AI,正在悄然运行。它不仅是中国首次在轨部署的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也标志着航天科技与文化传统的一次独特结合。

西班牙《先锋报》、La Ecuación Digital网站综合报道,中国近日在天宫空间站首次引入了一套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为其载人航天任务带来了新的支援方式。该系统名为“悟空AI”,取自中国古典文学《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自去年7月正式接入空间站以来,悟空AI已在轨运行近40天,并完成了首次实际支援任务——在一次持续六个半小时的出舱活动中协助三名航天员,承担了战术支持、导航与在轨安全保障等职责。

与其他空间人工智能系统相比,悟空AI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国际空间站上已有Astrobee和CIMON等系统。前者是一款自主机器人,主要执行后勤支持和日常辅助任务;后者则是一个对话式助手,旨在改善航天员的心理健康与情绪调节。而悟空AI的特点在于其双重运行模式:一方面,驻留在空间站内的模块可以实时解决突发问题;另一方面,地面模块能够进行深入分析和处理。这种双重结构使悟空AI能够根据任务的不同性质灵活调整应答方式。与Astrobee和CIMON分别侧重机械操作和情感交流不同,悟空AI将大语言模型与技术决策支持能力结合起来,专注于空间导航与高风险任务的战术支援。

天宫空间站本身是中国长期空间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作为一个微重力实验室,承载着在地球上无法开展的科学实验,还肩负着未来更宏大的使命。中国计划在未来几年扩展天宫的基础设施,使其成为地月之间的中转与训练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工智能系统如悟空AI在长期任务的管理与协调方面的重要性预计将不断增加。其功能不仅限于即时操作支援,还可能在未来承担更多涉及任务规划与航天安全的职责。

除了技术层面的意义,悟空AI的命名也承载了文化意涵。孙悟空是中国古典文学《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以机智、善于应变和追求知识著称。这些特质与航天任务所需的精神品质相契合,被象征性地赋予到这一高科技项目之中,使空间探索与传统文化产生了独特的联结。孙悟空的形象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曾启发日本漫画《龙珠》中的主人公孙悟空,显示了这一文化符号在亚洲乃至全球范围的广泛影响力。

毛彦苏编译

奥媒:奥地利成为中国车企入欧“桥头堡”

奥地利《信使报》报道,中奥汽车合作加速,奥地利成中国新能源车进入欧洲市场的重要桥头堡

中国与奥地利在汽车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和电动卡车生产方面。近期两则消息显示,双方正加速推动产业融合,为欧洲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位于上奥地利的施泰尔汽车公司近日宣布,已拿下中国电动车制造商SuperPanther的大额订单。未来几年,施泰尔工厂将为该品牌生产面向欧洲市场的电动重型卡车,预计到2030年总产量将达1.6万辆。

此前施泰尔因与俄罗斯、瑞典的合作终止经历过裁员,如今这一订单被视为企业复苏的重要推动力,也有望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提升公司在欧洲电动物流市场的地位。

奇瑞携两品牌入驻奥地利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巨头奇瑞计划通过旗下两个新兴品牌Jaecoo和Omoda进军奥地利市场。

据《新闻报》报道,奇瑞电动车将于今年秋季正式在奥地利上市,由以色列Freeman集团负责销售网络搭建和运营。

首批车型包括在以色列畅销的Jaecoo7SUV,该车结合智能科技与越野性能,预计将在欧洲年轻消费群体中受欢迎。奇瑞此举显示其不仅聚焦纯电动,也积极发展混合动力及传统燃油车型。

奥地利成为中企入欧“桥头堡”

2025年6月,中国汽车销量创新高,单月新车销量突破20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一半。随着国内市场趋于饱和,车企正加快开拓国际市场,欧洲因环保政策和消费升级成为重要出口区域。

奥地利凭借地理优势、产业基础及绿色政策支持,正在成为中国汽车品牌进入欧洲市场的关键“桥头堡”,无论是生产合作还是品牌销售,均显示出明显的增长势头。

广顺仁编译

英媒:中餐连锁落户海外彰显中国软实力

据BBC消息称,中国餐饮连锁正在海外快速扩张,成为其提升软实力的新途径,而新加坡正是最鲜明的舞台。“中国人非常自豪于他们的烹饪文化,这也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外交手段。”新加坡食品咨询公司WeMedia总监费利克斯•任表示。

近年来,从重庆麻辣烤鱼、新疆孜然羊肉串到广西螺蛳粉,各类地方风味餐馆在新加坡梁社街集中涌现,显示中餐多样性的全球化趋势。瑞幸咖啡自2023年在新加坡开设首店后,两年已扩张至60余家,并登陆纽约。包括瑞幸在内的五大中国品牌,目前在新加坡共经营124家门店,数量较2023年翻倍。

湖南连锁餐厅“农耕记”也在当地开出多家门店,并进入马来西亚、加拿大,计划继续拓展至泰国、日本及美国。与过去西方常见的“橙皮鸡”“炒杂碎”等“美式中餐”不同,新一波餐馆强调正宗与地域特色:四川的麻辣、贵州的酸辣、湖南的发酵辣椒香,皆体现中国饮食的丰富层次。

与此同时,不少品牌主打“沉浸式体验”,如杭州“绿茶餐厅”将在新加坡重现西湖意境与古筝伴奏,四川“Sichuan Alley”则在纽约再现成都老街文化,用餐本身成为文化叙事。分析人士指出,新加坡的成功意味着模式具备可复制性,是中国餐饮全球化的“概念验证”。然而,强大的供应链与资本实力也引发本地餐饮业担忧。美食作家邓洛普认为,真正的中餐长期被海外简化版本掩盖,如今才逐渐展现其博大精深。历史上乒乓外交曾缓和中美关系,如今中餐有望成为新的文化纽带,在地缘紧张与经济摩擦之外,以一桌佳肴化解隔阂。

陈薇霖编译

法媒专稿:新型中国游客更爱探索自己的国家

长期以来,中国游客的出行与体验法国顶级奢侈品牌息息相关。然而,中国游客在法国的旅游消费比2019年下降了60%。法媒指出,中国的年轻一代不再追逐“购物假期”,而是在云南或喜马拉雅山的群山中寻求冒险。中国各级政府也鼓励这种度假潮流。

《费加罗报》的报道写道,张家界每天迎接来自中国各地的徒步者。在这里看不到奢侈的手袋,人们背起了双肩包,交谈的主题不是商店的橱窗,而是路线和风景。中国年轻人的旅行重点正在改变,之前的欧洲首都之行正被体验中国自然风光所取代。不再为了彰显社会地位而买买买,而是向朋友们讲述自己的登山经历。

咨询公司龙途国际4月份的一份报告显示,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国人正在寻求户外探险体验。只有18%的人喜欢旅行购物。旅游变成了包括个性化和带引导的小住,发现当地的手工制品和美食。

长期以来,中国游客的出行与体验法国顶级奢侈品牌息息相关。尤其是法国制造标志性的橱窗莎玛丽丹百货公司,对新冠疫情后中国游客的回归寄予厚望。然而,尽管奥运会期间游客大量涌入,中国游客在法国的旅游收入仍比2019年下降了60%。

WildChina旅行社国际旅行总监程思思(音译)告诉记者,“疫情前,富裕的中国游客主要寻求的是与购物相关的专属体验,例如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包下香奈儿精品店购物或进米其林三星餐厅用餐。如今,他们的期望变得更加宽泛了。”这些中国游客去的最多的地方首先是自己的国家。中国南方的云南、四川和贵州等省份的旅游业正在崛起。这种旅游倾向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鼓励。中国社交网络小红书正积极与云南省合作,资助乡村的修复工程和步道的开发。

据《第一财经》报道,今年前五个月,中央政府在全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了1670亿美元,提振一些较不发达地区的旅游业。这一举措正在奏效。游客们纷纷涌向张家界、桂林,甚至西藏。崎岖的山脉、古老的村落和丰富的当地传统满足了中国式体验性旅行的各项要求。

程思思指出,“这一旅行倾向体现为户外装备和技术服的热销以及社交媒体的徒步旅行和自然探索活动日益流行。”

如何解释这种趋势的转变?法媒分析有两大动力正在重塑中国的消费。中国正在经历的危机,包括房地产危机以及最近的关税战,均形成不确定因素。中国人于是更注重储蓄。根据法国经济观察所的数据,2024年家庭储蓄率高达31.7%。

在这种经济形势下,消费的质量重于数量。中国的年均休假天数在10到15天之间,于是对于选择出行地点和方式则更加谨慎,花在酒店和便利设施上的钱比花在名牌包包上的钱更多。与此同时,市场必须适应新一代游客的到来,他们有着不同的需求。据龙途国际的数据,三分之二以上30岁以下游客通过社交媒体选择度假目的地。正是在这些平台上,这种新的旅游形式应运而生。

出生于数字时代的中国年轻人渴望与不同国家的现实生活及文化相连接,不想像父辈那样流于表面。他们的父辈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出国旅游,因此直奔主题,即世界名都和奢侈品。而如今孩子辈对这些早已耳熟能详,他们寻求冒险。

九天编译

图为云南省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村民带领游客在雨林中徒步。新华社图

(编辑:法雨)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