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其他
美俄元首举行会晤 双方“有进展”但未达成协议

【欧洲时报网】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地时间15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举行会晤,双方会谈超过两个半小时,但未达成关于乌克兰问题的协议。美国媒体分析认为,当天的美俄元首会晤对普京而言是“巨大成功”,而乌克兰的未来仍是未知数。

特朗普给阿拉斯加会晤“打满分”

中新社报道,当天上午,特朗普和普京先后抵达安克雷奇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军事基地。美方为普京举行了欢迎仪式,随后特朗普和普京一同乘车前往会议厅举行会谈。双方的会谈持续近3小时,并在会后举行联合记者会。原定的特朗普和普京“一对一”会谈改为“三对三”会谈,原定的午餐会被取消。

在当天的记者会上,普京率先发言。他向特朗普表示感谢,并称俄罗斯和美国应该“翻篇重新展开合作”。普京还说,他和特朗普在乌克兰问题上已经达成“共识”,希望乌克兰和其他欧洲国家“不要破坏刚刚取得的进展”。

对于当天举行的美俄元首会晤,普京称,希望此次会晤成为解决乌克兰问题和恢复俄美商业往来的“新起点”。

特朗普在发言中对普京的到来表示感谢。特朗普说,当天的会谈“很有建设性,在很多事项上达成一致”,但在“一个重要问题上还未达成一致”,目前“没有达成协议”。

特朗普在发言最后表示,可能很快会与普京再次见面。普京随即向特朗普发出邀请,“下次在莫斯科见”。特朗普说,“这是个有趣的主意。”

双方在发言后离开发布会现场,未接受媒体提问。特朗普接受福克斯新闻台的专访时称,与普京的会晤“很成功”,给这次会晤打10分(满分是10分),能否达成协议将取决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他相信自己和普京、泽连斯基会很快会面。

美国总统特朗普(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军事基地举行会晤后共同出席联合记者会。(图片来源:新华社)

泽连斯基:支持乌美俄三方会晤

结束与普京会晤后,特朗普和泽连斯基及北约国家领导人通电话。

中国央视新闻报道,16日,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与特朗普进行了长时间且内容丰富的谈话。此次会谈最初是一对一的形式,随后在欧洲领导人的参与下继续展开交流,总计会谈时长超过一个半小时,其中约一小时是与特朗普总统单独对话。

中新社援引法新社报道,参加电话会谈的有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北约秘书长吕特、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茨、英国首相斯塔默、芬兰总统斯图布、波兰总统纳夫罗茨基,以及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和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
  报道称,欧方领导人在通话中表达了“谨慎的乐观态度”,敦促美国在与俄罗斯的任何谈判中,优先考虑乌克兰的主权和安全。通话结束后,欧洲和北约领导人16日还计划举行视频会议,讨论乌克兰局势。

泽连斯基指出,乌克兰再次重申已准备好为和平竭尽全力高效工作。特朗普向其通报了与俄罗斯领导人的会晤情况以及谈话要点。泽连斯基强调,重要的是美国的力量正在影响局势发展。

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方面支持特朗普总统提出的乌克兰-美国-俄罗斯三方会晤提议。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强调关键问题可以在领导人层面讨论,而三方模式正适合这一目的。

此外,关于结束冲突的所有细节,泽连斯基计划于8月18日在华盛顿与特朗普进一步商讨。泽连斯基指出,必须让欧洲国家参与全过程,以便与美国共同为乌克兰的安全提供可靠保障。他还提到,双方讨论了美方在保障乌克兰安全方面释放的积极信号,乌克兰将继续与所有合作伙伴协调立场,并感谢每一位提供帮助的人。

美俄关系恢复的起点,但非俄乌冲突的终点

此次美俄元首会晤是普京自2015年以来首次踏上美国领土,也是特朗普和普京在2019年之后的首次会面。美国媒体分析认为,会晤对普京而言是“巨大成功”,美方铺红毯、双方元首同乘一辆车等高规格迎宾方式,让普京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认可。

山东《齐鲁晚报》分析,对美俄关系而言,即便是一次元首峰会,也无法迅速重启两国关系,毕竟当前美俄关系已处于冷战结束以来最低点很长时间了,彼此间积重难返的问题太多。比如,两国高级别官员接触刚恢复了半年时间,美对俄制裁犹在,双方军事竞争和对抗局面没有丝毫松动,双方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规模极小近乎停滞,俄方有大量海外资产遭美方冻结……

针对俄乌冲突,一次美俄峰会更是无法直接解决问题,当事方之一乌克兰没有在谈判桌上,另一重要利益攸关方欧洲也在一旁观望。而且,特朗普政府与欧洲和乌克兰之间如何解决冲突、如何对待俄罗斯等问题上分歧明显,欧乌极为担忧自身被边缘化甚至被交易。

中国央视新闻报道,在阿拉斯加会谈前夕,德国总理默茨紧急召集多国领导人举行视频会议,提出包括“先停火、再谈判”“基于接触线的对话起点”“为基辅提供安全保障”等五项条件。但与会的特朗普只是在线参与,并未公开承诺接受这些框架。有媒体坦言,这更像是“欧洲在美国主场打的一场防守战”。

这种局面在德国国内引发不小反弹。《焦点》周刊15日汇总的读者评论中,不少声音直指欧盟“在全球权力游戏中已无话语权”,批评过去十多年缺乏硬实力与统一外交,使欧洲在大国角力中只能充当观众。

在德国外交界人士看来,这场会晤不仅是美俄互动,更像是一次对欧洲战略地位的现实检验:是继续坚持规则与原则,还是在被边缘化的现实中寻找有限的主动权。阿拉斯加的会场虽远,其余波却可能很快拍到欧洲门前。

有评论称,美俄之间、美俄乌欧之间有太多难题,这些难题很多都是结构性矛盾,数年甚至数十年累积的结果。缓和美西方与俄罗斯的关系,既需要耐心和时间,也需要双方重新审视彼此并进行战略调整,而这并不容易。如果下一次“普特会”能成行,将给美俄关系重启提供更多动力,双方在个别问题上解冻也成为可能。不过,俄乌冲突短期内恐将延续“边打边谈”的局面。

(编辑:李非)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