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其他
【欧媒看中国】英媒:中澳经贸合作回暖重启“务实合作窗口”

英媒:中澳经贸合作回暖重启“务实合作窗口”

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于7月12日抵达中国,开启连任后首次正式访华行程。此行为期六天,造访北京、上海与成都三座城市,围绕经贸合作、绿色转型、钢铁减排及关键矿产安全等展开多层次交流。尽管两国在安全议题上仍存分歧,但中澳经贸关系正持续回暖,并迎来务实合作的新窗口。

访问期间,阿尔巴尼斯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强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会面,并出席多场工商界圆桌会议。他在讲话中表示:“与中国的关系意味着为澳大利亚创造就业机会,就这么简单。”此言也再次凸显,尽管地缘政治环境复杂,澳大利亚政府仍坚定把握经济发展机遇,推动对华合作务实前行。

据《金融时报》此前报道,自2023年底以来,澳中关系已逐步摆脱过去数年的紧张局势。阿尔巴尼斯曾在2023年成为七年来首位访华的澳大利亚领导人,自2020年中方对澳大麦、葡萄酒等产品实施进口限制以来,双方通过磋商重启了贸易通道。如今,随着双边贸易额重回正轨,两国政府和企业界均期待进一步深化合作,特别是在绿色钢铁、关键矿产与可再生能源领域。

此次随访的澳方代表团阵容强大,涵盖麦格理银行、汇丰银行澳大利亚分行,以及矿业巨头力拓、必和必拓、Fortescue等多家重量级企业。据路透社7月14日报道,阿尔巴尼斯在上海出席绿色产业主题会议时指出,钢铁减碳合作将成为澳中经贸关系的新增长点。当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而澳大利亚则向中国出口了约三分之二的铁矿石。他强调:“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离不开钢铁价值链的脱碳,这正是澳中推进共同经济利益的重要契机。”

绿色钢铁通常指利用氢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生产低排放钢铁,然而这一转型对铁矿石品位提出了更高要求。报道称,由于澳大利亚铁矿石品位相对较低,需经额外加工后方可适用于绿色钢铁生产。但多家澳企正在加紧研发绿色铁工艺,力拓、必和必拓及Fortescue均已在试验工厂开展项目,其中Fortescue今年计划启动小规模生产。其创始人安德鲁•福雷斯特表示,中国钢企与澳方的长期合作关系正成为支撑两国经贸纽带的稳定力量。

除绿色钢铁外,关键矿产安全亦成为双方关注焦点。根据路透社7月11日早前报道,阿尔巴尼斯在出访前重申,对中国在澳投资特别是在关键矿产、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的审查将保持谨慎立场。分析人士指出,澳方正寻求在保障国家利益的同时,推进多边经济合作;中方则强调以开放姿态深化与澳合作,并反对以安全名义人为设限。

阿尔巴尼斯此次访华也被认为是中澳关系“稳定深化”的象征。据BBC援引澳中关系研究所所长詹姆斯•劳伦斯森评论称:“两国领导层都认识到彼此的差异……但更认同这些差异不应定义双边关系。”劳伦斯森认为,保持政策稳定与建设性对话,才是支持企业、大学及文化交流组织持续互动的关键。

路透社指出,尽管美国政府可能不满澳大利亚加快与中国的经济往来,但阿尔巴尼斯在国内获得了广泛支持,其对华外交更体现出成熟与独立。作为回应,中国方面也对阿尔巴尼斯来访给予高度评价。《环球时报》在评论中指出,此访“具有特殊意义”,表明澳方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动荡中,正在寻找更可靠的合作伙伴,并明确释放深化中澳关系的积极信号。

据统计,2023年中澳双边贸易总额达到3120亿澳元,占澳大利亚外贸四分之一。其中,铁矿石出口占比最高,为澳方创造超千亿澳元财政收入。分析人士指出,若能在绿色钢铁转型、关键矿产链构建及碳减排领域建立稳定合作机制,中澳贸易将拥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与可持续性。

胡玉茜编译

法媒:“关税战”促中国将出口转向欧洲和亚洲

美国开打的关税战迫使中国为产品寻找新的市场。今年年初以来,中国加快了进入欧洲和亚洲市场的速度。

据《回声报》报道,特朗普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战正在迅速重塑全球贸易格局。对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主要目标中国而言,情况尤其如此。特朗普政府提高对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目前征收的关税高达约50%。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生产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制成品,但由于其主要出口市场美国即将关闭(至少是部分关闭),中国被迫调整出口方向。

2024年12月,对美出口占中国对外销售额的15%,而这一比例到今年5月仅为9%。与此同时,中国对其它目的地的出口则大幅增长。

中国对东南亚国家联盟等亚洲国家的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24年底的49%上升至2025年5月的51%。同样,欧盟采购的中国产品目前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6%,高于去年12月的14%。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中国在2025年上半年新开通了117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其中54条航线飞往亚洲,45条航线飞往欧洲。这表明,亚洲和欧洲已经成为中国出口商的目标市场。

法媒回顾这些动向并非新鲜事。Rexecode的经济学家莫莱特-拉维达利接受采访时回忆道,“中美贸易战始于特朗普2018年的第一个任期。”2018年5月,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占美国海外产品采购总额的21%,而今年5月这一比例仅为7%。

莫莱特-拉维达利强调,然而与此同时,“中国制成品贸易顺差持续攀升,但中国的主要客户美国却试图对中国产品关闭大门。2018年至2024年期间,中美贸易顺差甚至翻了一番,达到每年2万亿美元,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这是前所未有的水平。”

法媒指出,欧洲为此付出了代价。2018年至2024年间,欧洲从中国的采购量增长了52%,即1700亿欧元。而欧盟对中国的出口同期仅增长了250亿欧元。从根本上讲,欧洲对华贸易逆差激增,于去年达到了3000亿欧元。因此,布鲁塞尔与北京之间近期关系再度紧张起来。

而同期中国对亚洲的出口也在增长,其原因是中国利用第三国作为出口美国商品的中转国,以规避关税。越南和泰国这两个国家均从中受益,从中国的进口量有所增长,而同时对美国的出口量也有所增长。

九天编译

西媒:中国建成全球首个防尘降噪穹顶

据《机密报》报道,为降低大规模城市建设项目对周边环境与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中国近日在东部城市济南率先启用了全球首个用于工地封闭的巨型可充气穹顶。

该结构为“洪楼1905”项目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技术手段有效减少施工期间产生的粉尘、噪音及机械作业对外界的干扰。

据项目方介绍,该可充气穹顶覆盖面积可达2万至3万平方米,高度达50米,由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材制成。这种材质具有轻质、防火、抗风雨和耐老化等多重优点。穹顶结构通过一套由工业通风机和钢缆固定系统支撑,确保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稳定运行。

该结构的设计核心在于降低环境和噪音污染。在目前落地的济南项目中,穹顶所覆盖的区域毗邻山东大学、一所中学、一座教堂及多个居民社区,属高密度人居环境。据项目方透露,穹顶结构可将粉尘排放量降低90%,施工噪音减弱超过80%,对缓解居民日常生活受扰情况起到显著作用。

此外,穹顶内部采用无柱空间设计,便于施工人员作业和材料流通,提高了施工效率。结构整体可抵御强风、大雨和暴雪,具备四季全天候适用能力。

该穹顶在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为施工人员创造了更安全的工作环境。PVDF膜材能阻挡90%的紫外线,并在顶部配有通风口,有效提升空气流通。同时,穹顶内设有喷淋系统与雾炮设备,能进一步控制空气中悬浮颗粒物,保障工人健康。

项目经理王禄仁表示,还将根据不同季节调整施工节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避开高温时段,以确保夏季施工安全。

黄骞仪编译

德媒:中国与南美合作基建项目促进当地发展

公路、铁路、港口……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的大力投资,为南美洲带去了发展机遇。德国《商报》对此发表评论文章,现编译如下:

从巴西圣保罗驾车出发,驶向秘鲁或智利的沿海城市,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也需4、50个小时。安第斯山脉与亚马孙河流域,将南美大陆一分为二,构成了难以逾越的商贸鸿沟。然而在中国的帮助下,这里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以北的昌凯港于近期投入使用,打开了南美洲基础设施的投资大门。这些投资,也在重塑地区贸易格局。昌凯港的中国投资方与运营商们,希望通过陆运、铁运,航运,穿越安第斯山脉与热带雨林,将南美所有国家连系在一起。在美国于该地区严重失去人心的背景下,中国正全力以赴投资当地基建项目。

智利德国商会会长科尔内莉娅•松讷贝格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促使南美洲国家形成了自驱力,所有国家都愿齐头并进,以免错失发展良机。在中国的参与下,连接太平洋、大西洋的交通路线项目正在变为现实,而德企作为技术和设备供应商,也在扮演重要角色。

哥伦比亚德国工商会会长米沙•格罗表示,中国投资的基建项目,使当地港口航运、铁路连接和物流中心得到大幅改善,也为德国企业在哥伦比亚创造了新的机会。“特别是在机械制造、工业解决方案、可持续技术等领域,德国公司正受益于更快速的供应链和更完善的区域连接。”

德国工业联合会南美经济委员会负责人强调,对交通路线、能源供应、数字化建设的投资,是实现区域经济更好融合的核心前提。

尚未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巴西总统卢拉,也在北京表达了希望借助昌凯港发展巴西农业经济区的愿望。巴西政府正加紧推进一系列大型公路、铁路和航道项目,通过“南美一体化路线”倡议,该国西部的农业区将接入太平洋。

近年来,南美与中国的贸易流动显著增加,双方都希望加快和简化农产品运输。未来,中国将成为南美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投资方。对南美洲而言,融合意味着生产力的推动。正如巴西规划部长西蒙妮•特贝特所说:“没有区域融合,南美将无法实现经济飞跃。”

李帅编译

意媒:巴西与中国签署生物海洋铁路协议

巴西政府与中国近日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将启动一系列关于建设一条“两洋铁路”的可行性研究。该铁路将连接巴西大西洋沿岸与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钱凯港(Chancay)。

意大利Notiziegeopolitiche网报道,该项目被视为拉美与亚洲之间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建设一条大型铁路基础设施,有望彻底改变地区物流的格局,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别是面向亚洲市场的贸易。

该协议由巴西交通部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下属的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后者将负责对该项目进行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行性评估。巴西方面将这份备忘录描述为加强双边交通合作的重要一步,强调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合作,而是两国携手共同开启一段旅程的起点,旨在缩短地理上的距离,加强两国之间的联系。中巴两国也被认为在战略层面上拥有长期共同的愿景。

据巴西交通部表示,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重新定位巴西在全球物流格局中的地位,改善对亚洲市场的流通性,带来经济和环境上的双重效益。该项目尤其对巴西内陆地区的农产品和矿产出口提供了竞争优势。目前,这些出口产品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高昂成本才能运抵大西洋沿岸港口,再经海运前往亚洲。

计划这条铁路将穿越巴西的巴伊亚州、马托格罗索州、朗多尼亚州和阿克里州,最终连接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以北约70公里的钱凯港。该港口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由中国国有企业中国远洋运输有限公司投资35亿美元建设,目前建设已进入后期阶段。

文章称,该项目是南美洲大陆最具雄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一,同时也是得益于已经与中国展开的经济合作。秘鲁于2019年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早在2009年就与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巴西则不仅将北京视为其最大的贸易伙伴,还视其为金砖国家(BRICS)集团内的战略合作伙伴。

这份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是在一轮始于今年4月的谈判结束后达成的,当时一支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考察了交通领域的战略项目。

戴胜编译

(编辑:法雨)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