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6月以来,高温天气席卷北半球,尤其欧洲多国迎来多轮高温炙烤天气。随着极端高温天气席卷欧洲大陆,空调、热泵等原本被视为“非必需品”的家用电器,正悄然改变部分欧洲家庭的消费结构。
西欧经历“最热”六月
中国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今年入夏以来,北半球多国,尤其是欧洲多国已遭遇了多轮高温天气。欧洲多国发布高温预警,其中西班牙、法国等受影响尤为严重,部分地区气温突破40摄氏度。在6月底7月初,西班牙许多地区的气温飙升至42摄氏度。6月28日,西班牙南部一地出现46摄氏度的极端高温。法国多地也遭受持续高温侵袭,高温预警范围不断扩大。在7月的前几天,法国大部分地区的日间气温超过34摄氏度。
奥地利、斯洛文尼亚、波黑等多国相继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德国、意大利、葡萄牙等国进入“炙烤模式”。6月底意大利多个城市进入“高温红色警报”状态,罗马等城市甚至发布了连续3天的高温红色预警。自6月下旬至7月上旬,德国西部和南部迎来连续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甚至反复升至35摄氏度以上。而在位于葡萄牙中南部埃武拉地区的小城莫拉,测得6月29日最高气温达到46.6摄氏度,创下葡萄牙全国6月份高温纪录,中部桑塔伦地区6月28日也出现45.4摄氏度的高温。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9日发布报告指出,全球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第三热的6月,西欧地区则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克莱尔·纳利斯表示,西欧在6月中旬和6月底分别经历了两轮极为强烈的热浪,热浪发生时间之早,强度之高都极为罕见。
空调“闯入”欧洲家庭
与气温飙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国家空调普及率依旧远低于其他地区主要经济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整个欧洲仅有约20%的家庭配备制冷设备,英国为5%,德国仅3%。当酷暑日益常态化,空调缺位开始激起关于“气候公平”的讨论。有媒体近期在欧洲多地走访时发现,欧洲居民对制冷产品的需求正在悄然上升。
在德国斯图加特一家连锁电器卖场,多款空调机型贴出“售罄”标签。“欧洲开始真正需要空调了。过去,空调被视为奢侈品,现在成了不少家庭的生活刚需。”德国空调安装商马克·施密茨说,他的订单已排至8月底。
空调“闯入”欧洲家庭,并非只靠气温升高,更是一场观念与现实的博弈。据了解,德国一台1.5匹空调的售价介乎600欧元至800欧元,但安装费用超过1500欧元,而且须经过物业审批,手续繁琐。对众多租房者而言,安装空调不仅要获得房东许可,搬家时还需恢复原状,无形中抬高了空调使用门槛。
欧洲大量老旧建筑缺乏空调预设管道,也成为推广难题。出于建筑立面保护考虑,许多历史建筑禁止安装室外机。即便完成安装,后续使用产生的高昂电费也不容忽视。柏林居民马库斯打趣道:“开三个月空调的钱,够给孩子报半年足球班了。”
环保理念、住房结构、消费能力与极端天气等多重因素正在撬动欧洲市场对节能高效、高性价比家电的需求大门。
中国家电企业在欧洲迎新机遇
需求激增直接反映在外贸数据上。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的数据显示,2025年1至5月,中国空调对欧盟和英国的出口额达13.88亿美元,同比增长20.25%;出口量达796.82万台,同比增长20.14%。“均价在持续上行,说明高端化趋势显著。”该协会副理事长徐东生说。
企业层面同样感受到了这股“热浪”。海信欧洲公司空调产品线总经理冯雪芝说,2025年上半年,海信空调在意大利、匈牙利、西班牙等多国市场销量实现显著增长。其中,匈牙利销量同比翻番,意大利增长超20%,西班牙线上销量同比增长约42%。
格力电器方面介绍,其空调产品目前已进入欧洲48个国家,搭载人工智能与节能技术的机型在欧销量持续增长。美的集团则披露,今年上半年该集团空调在欧洲市场销量同比增长35%,其中法国市场增长达68%。
“极端气候正推动空调消费从‘应急型’向‘常态化’转变,年轻家庭与中产群体成为增长主力。” 冯雪芝说。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高温天气短期内推动了空调等产品销量激增,但欧洲市场始终以高门槛、高标准著称,真正的长期机会来自绿色适配、智能升级与品牌建立的多重发力。
目前,A++及以上能效等级的产品已成为欧洲家电市场的主流要求。徐东生表示,欧洲在碳排放、生态设计、微塑料控制等方面不断出台新规,对产品的绿色低碳属性提出更高要求。“中国企业在环保制冷剂、节能算法等关键领域具备坚实的技术积累,能够及时推出符合欧盟标准的产品,显示出较强的响应和转化能力。”
“欧洲市场对能效和环保要求非常高,这对我们产品的设计和技术提出了更高标准。”冯雪芝表示,公司围绕高能效、低碳和空气健康持续投入,以适应欧洲消费者对节能与空气质量的双重关注。同时,他也坦言,中国家电品牌在欧洲市场起步较晚,品牌认知尚在建立过程中。为此,企业一方面正加强与本地渠道、电商平台的合作,另一方面通过体育赛事赞助等方式提高可见度。
(编辑:夏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