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其他
【欧媒看中国】法媒:欧中希冀在中欧峰会前解决贸易摩擦

法媒:欧中希冀在中欧峰会前解决贸易摩擦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本周访问欧洲,在7月底中欧峰会前展开一系列政治会谈。法媒的报道指出,中欧双方正试图解决贸易争端。

据《回声报》报道,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本周开始了对欧洲的重要访问,七天的时间将访问三个欧盟国家。目前,距离7月底在北京举行的中欧峰会剩下三周时间,中欧两大经济实体在贸易、稀土和乌克兰战争等问题上持续交锋。

王毅部长周一抵达布鲁塞尔,会见了首相德韦弗等多位比利时官员。他周三出席第十三次中欧战略对话,会晤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

王毅随后在柏林会见德国外长瓦德福尔,这是瓦德福尔今年5月被任命为梅尔茨保守党政府成员以来的首次会晤。中国外长将在巴黎结束此次欧洲之行,届时他将与法国外长巴罗举行会晤。

法媒评论王毅外长此次欧洲之行正值中欧关系翻开新篇章之际,中欧之间的年贸易额接近7860亿美元。这两大经济体之间存在贸易紧张局势,但特朗普重返白宫彻底颠覆了全球贸易格局,迫使中欧双方重新考虑各自的选择。

今年5月,北京方面将欧洲内部市场视为高度封闭的美国市场的替代选择,并解除了对一些欧洲议会议员的制裁。尽管双方持续存在摩擦,但中方这次显然表现出主动的姿态。

欧盟去年对中国输往欧洲的电动汽车征收高达45%的关税,令中国感到不满。作为回应,中国立即作出反击,对欧洲猪肉、乳制品和烈酒展开反倾销调查。布鲁塞尔认为这些举措纯粹是政治报复手段。

一位知情的欧洲消息人士总结道,“局势不断升级,气氛非常紧张。”在本已紧张的背景下,欧盟6月份将中国医疗设备制造商排除在欧洲公共采购合同之外,双边对立局势进一步加剧。

在电动汽车领域,北京和布鲁塞尔已开始就设定底价以取代关税进行谈判。但欧盟对中国目前的提议并不满意,不愿为尚不确定的利益而放弃实实在在的关税。一位欧洲消息人士表示,“我们不会放弃对葡萄酒征收的关税。”而中国方面则对干邑白兰地谈判的任何进展加上电动汽车的条件。

法媒披露法国干邑行业可能已与中国商务部达成原则性协议,干邑出口商可能承诺遵守最低价格。但由于中国将于7月5日公布调查结果,干邑生产商目前仍保持谨慎态度。法国干邑行业协会日前解释说,“协议尚未得到保证。目前只有技术性讨论取得了进展,并已形成提案,”

法媒指出,中国和欧盟之间仍然存在更多系统性、战略性的分歧。因此,欧盟仍然非常警惕,尤其是稀土危机暴露了中国能够造成损害的实力。中国为了报复美国,限制了几乎受到中国垄断的关键矿产品的出口,令欧洲汽车行业经历了一场噩梦。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本人也曾对中国作出指责。法媒认为,将在日本-欧盟峰会之后举行7月底中欧峰会将是一次总结的机会。

九天编译

德媒:“金砖联盟”试图搭建全球经济新舞台

奥世界正面临多重地缘政治动荡,而金砖国家成员正在快速崛起。即将于7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新一届金砖峰会不仅将聚焦加沙和乌克兰局势,同时着眼于重塑全球金融架构。欧美主导的旧有秩序正逐渐式微,而金砖联盟正试图在这一转型期中搭建新的全球经济舞台。德媒《柏林日报》相关报道现编译如下:

国际战争与冲突考验着金砖国家的凝聚力。各方正紧锣密鼓地筹备即将于7月6日至7日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

乌克兰战争和加沙种族灭绝将成为本次峰会的核心议题。金砖国家的10个成员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埃及、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伊朗和阿联酋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各国外交官已于6月30日抵达里约,就联合声明草案展开磋商。

自美国和以色列袭击伊朗后,金砖国家发表的中东声明很可能将为即将到来的峰会奠定基调。金砖国家在声明中指出,对针对伊朗的军事袭击深表关切,并强调袭击违反了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

巴西外交官向《巴西经济价值报》表示,直接支持伊朗是“理所当然的”。毕竟,伊朗自2024年以来一直是金砖国家的正式成员。

不过,联盟内部对措辞仍存在分歧。伊朗力求在声明中明确谴责以色列和美国,而一些与西方关系密切的国家以及一些与伊朗存在历史性对立的阿拉伯成员国则更倾向于采取更为温和的立场。

巴西大使兼金砖国家首席谈判代表利里奥表示:“我们必须为这些冲突问题提供开放式的辩论空间,使金砖国家能以建设性方式推动和平解决。这也是推动全球议程的关键所在。”他强调,金砖国家有责任维护国际法,寻求和平,并会在解决当前战争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圣保罗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吉马良斯谈到:“在巴西的领导下,金砖国家正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新的动力正在形成,”他认为,即便没有伊以战争,金砖国家的谈判也一直颇具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峰会将以失败告终。包括伊朗政府在内的所有人都希望巴西在本次峰会上取得成功。”

除了聚焦地缘政治危机外,经济也将成为此次峰会的重要议程,包括联盟深化融合、促进全球贸易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

经济层面上,金砖国家正日益成为美元主导的西方金融与贸易体系的替代力量。金砖国家集团内部的贸易额现已突破1万亿美元,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首席执行官德米特里耶夫(Kirill Alexandrovich Dmitriev)上周五(27日)宣布。这“标志着金砖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加强,也印证了该联盟在重塑世界经济新架构中的日益增强的作用。”

俄罗斯总统普京上周在圣彼得堡举行的国际经济论坛全体会议上指出,21世纪初,金砖国家仅占全球经济的五分之一,而今天这一比例已增长到40%。

随着金砖成员使用本国货币进行贸易,成员国正在从根本上挑战美元的全球货币霸权。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今年5月初宣布,成员国间的双边贸易目前仅有约三分之一仍以美元结算。

蒋晓萌编译

法媒:中方确认中美贸易协议条款

全球瞩目的中美贸易战进入新的阶段,两国展开了多次谈判。中国政府日前称华盛顿将解除对华“限制措施”,中国方面则将“审批”出口管制商品。据《费加罗报》报道,中国日前宣布已与美国“确认了”贸易协定框架,断言华盛顿将解除对华贸易限制,而中国方面可能会批准更多受管制商品的出口。继中美五月日内瓦会谈后,华盛顿和北京同意暂停贸易战,双方同意暂时降低对彼此产品征收的高额关税。

中国也承诺放宽某些非关税反制措施。但有美国官员随后指责中国政府违反协议,尤其在发放稀土出口许可证方面拖延时间。稀土广泛用于智能手机、风力发电机涡轮机以及电动汽车等产品,对现代全球经济至关重要。华盛顿和北京6月中旬在伦敦举行的新一轮谈判期间,最终就解决贸易争端的“总体框架”达成一致。

白宫日前指出与中国贸易谈判取得进展。一位官员披露双方已批准了一项包括加快稀土出口美国的协议。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一次活动上宣布,华盛顿“刚刚”与中国签署了一项贸易协定。当被问及特朗普的这份简短声明时,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随后在彭博电视台提到了中美伦敦谈判,并表示这项需要最高层批准的框架协议现已“签字并盖章”。北京方面日前证实双方已达成共识。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希望美方与中方朝着相同的方向前进。”他还补充道,“双方近期批准确认了实施框架的具体细节。”

美国的当务之急是确保稀土供应。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但自4月初开始,北京方面开始要求国内生产商必须获得七种稀土的出口许可证,中国对外出口有所放缓。

法媒指出,这一决定被广泛视为对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报复性措施。白宫还宣布可能推迟7月9日的最后期限,此后美国应对数十个国家的进口产品实施加征关税。

法媒最后回顾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以捍卫本土生产为名,对钢铁和铝等行业征收关税。但自4月以来,他还对数十个美国贸易伙伴征收高额关税,随后又改变策略,暂停实施这些关税至7月9日,在此同时展开贸易谈判。

九天编译

德媒专访中国学者:“勿将亚太变成第二个战场”

在海牙举行的北约峰会上,成员国计划进行大规模军备扩张。德媒《柏林日报》采访了中国学者王子辰,他在采访中警告北约不要刻意升级针对中国的紧张局势。相关报道编译如下:

俄乌冲突爆发后,北约进行了多项战略调整,而中国也成为北约关注的对象,被视为挑战“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系统性竞争对手”。

这一评估也对北约的军事定位产生了深远影响。峰会决定,到2035年,成员国必须将至少3.5%的国内生产总值用于国防,1.5%投入军事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总计将军费开支提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5%。

中国如何看待北约的这一选择?《柏林日报》采访了中国政治学者王子辰。他认为,北约的战略调整是一种充满危险的误判,并警告不要蓄意激化对华紧张情绪。

“北约手上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王子辰在接受《柏林日报》采访时表示。他所指的是1999年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遭轰炸事件,造成三名中国记者遇难。他表示,此事至今仍是中国难以抹去的创伤。此外,他强调:“中国从未威胁或攻击过任何北约国家。”如今,北约却基于意识形态考量,构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以维持其在北大西洋以外的全球影响力。

北约正超越其原本的地缘政治范围,并向印太地区延伸。王子辰认为,北约与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的合作,并非出于防御需要,而是意在遏制中国的崛起。“这不是防御,而是遏制。”他说。

王子辰强调,西方反复引用的“修昔底德陷阱”理论存在严重问题。该理论由美国政治学家艾利森(Graham Allison)提出,但近年来遭到越来越多中国学者的质疑。他指出,中国高层已明确表态,中美之间并非不可避免地走向冲突。王子辰认为,中国不会接受“对抗不可避免”的叙述,而华盛顿也非常清楚战争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当前,两国间的经济关系依然是稳定双边关系的关键。

目前,中国与北约的对话渠道严重受阻,双方缺乏互信。尽管仍维持军事层面的对话机制,最近一次是在2024年春季于北京举行的会晤,但这些对话层级较低、缺乏规律性,也欠缺战略深度。

在中国的视角中,北约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防御性联盟,而是一个具有扩张意图的地缘政治行为体,是维系西方主导地位的工具。北约的东扩、战略定位调整以及对“共同价值观”的强调,在中方看来均构成挑衅行为。王子辰指出,北约“非法地介入”了远离其最初授权范围的地区。

他认为,北约尚未克服“冷战思维”。“北约没有聚焦于现实的安全政策需求,而仍固守几十年前的意识形态框架,结果是旧冲突未解,新冲突频发。”

此外,在他看来,尽管特朗普为北约设定了多个未来发展目标,但北约向亚洲扩张的行为却与特朗普的实际政策立场相违背。

目前,中国正战略性地加强与西方之外国家的合作,例如通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或上海合作组织,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对西方秩序的平衡。“如果北约真的想要和平与稳定,就应远离亚洲——并重新认真对待其作为防御性联盟的角色。”

蒋晓萌编译

奥媒:奥地利企业界立足长远寻求对华合作平衡点

奥地利《奥地利报》报道在中美两国持续推进经贸磋商的同时,早前出现的贸易摩擦对奥地利部分企业也带来了挑战。

报道指出,尤其是依赖关键原材料的行业,当前面临审批流程延长、供应周期拉长等现实问题。

近期,美国对部分战略原材料的市场获取提出关切,而中方则在正常履行其资源保护与出口管理职责。在这一背景下,包括奥地利在内的一些欧盟企业发现获取特定原材料的周期有所延长。

奥地利驻北京商务代表弗朗茨·勒斯勒近日在维也纳经济商会主办的“出口日”活动上表示:“企业反映,在申请相关出口许可时,审批时间有所拉长,但最终仍能获批。”

他指出,中国近年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在不断优化其国内产业结构,这对所有外资企业在适应新政策、调整产品本地化比例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奥地利企业加快供应链多元化布局

面对市场变化,不少奥地利企业已开始采取积极应对策略,包括调整供应链结构、拓展多元采购渠道以及加强与中国本地合作伙伴的协作,以进一步提升在华运营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我们看到企业正在尝试在灵活与稳健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勒斯勒补充道,这既是对当前全球经济环境的应变,也是长期战略布局的一环。

中欧合作前景仍被普遍看好

尽管全球贸易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中国与欧盟仍互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中方多次重申支持开放合作的立场,并持续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加透明、公平的营商环境。欧盟也在多个层面上表达了继续深化与中国合作的意愿。

在中国经济逐步调整结构、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工业企业进行产能优化属正常市场行为。同时,中国对欧洲高技术、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依然高度重视,只是在人员交流方面当前较为谨慎。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由于多种全球性因素影响,奥地利经济2025年预计将连续第三年面临下行压力。专家表示,面对外部挑战,加强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的合作,将是提升经济韧性的重要路径之一。

广顺仁编译

(编辑:法雨)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