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2月7日李璟桐编译报道】2025年伊始,地球迎来了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1月。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最新报告指出,上个月的地表空气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75摄氏度,这不仅打破了历史记录,也标志着连续数月来全球气温持续走高的趋势未见减缓。尽管拉尼娜现象通常会带来降温,但此次它未能如预期般缓解地球的高温状态。
英国《卫报》报道,欧盟资助的地球观测项目指出,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的湿度高于平均水平,而其他部分地区则更干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的气候战略负责人萨曼莎·伯吉斯(Samantha Burgess)表示:"2025年1月再次成为令人惊讶的一个月,延续了过去两年观察到的破纪录高温……哥白尼将继续密切监测海洋温度及其对2025年不断演变的气候的影响。"
科学家们原本预计,在经历了2024年初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峰值增温后,随着天气模式转向拉尼娜阶段,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会有所下降。然而,现实却与预期相反,过去两年里,全球气温屡次创下新高,使得这一时期的气候表现异常突出。尤其是自2023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首次超过1.5摄氏度的关键阈值,这不仅是对《巴黎气候协定》目标的一次重大考验,也为未来气候走向增添了不确定性。
除了整体气温上升外,北极地区的情况尤为严峻。今年1月,北极海冰覆盖面积达到了历史最低点,这是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一个信号。科学家警告称,每超出1.5摄氏度基准线一小步,都会显著增加极端天气的频率和强度。这些变化不仅影响自然生态系统,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挑战。
面对如此异常的气候状况,科学界正在积极寻找可能的解释。虽然燃烧化石燃料被认为是导致长期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但近期的观测数据提示,短期内某些未知因素也可能在起作用。例如,有研究表明,2020年起推行的更清洁船用燃料政策可能无意间减少了云层反射阳光的能力,从而加速了地球表面的升温速度。此外,低层云量减少是否也是造成地表温度升高的原因之一?这些都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望未来,哥白尼将继续密切关注海洋温度的变化,因为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之一,其温度波动对调节全球气候至关重要。当前,科学家们正利用卫星、船只、飞机及地面气象站收集的数据,深入分析全球气候系统的动态变化,试图从中找到更多线索以预测未来的气候走向。
(编辑:李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