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人们都说“音乐无国界”,而真正打破传播界限、做到这一点的物件,非“盒式磁带”(亦称卡带)莫属。
2021年3月6日,盒式磁带之父劳德维克·奥登司(Lou Ottens)在荷兰北布拉班特省的家中去世。这位改变人类倾听方式的荷兰人,再次掀起了人们对于卡带的怀念......
荷兰新闻门户网站Dutch News报道截图。(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比一包香烟还小!”
1952年,奥登司入职飞利浦公司。8年后,他成为了公司新成立的产品开发部的负责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奥登司带领团队研制出了第一台便携式磁带录音机,并卖出了100多万台。
1963年8月,奥登司发明了盒式磁带,彻底改变了老式的卷对卷磁带系统。纪录片Cassette:A Documentary Mixtape的导演扎克·泰勒(Zack Taylor)这样说道:“奥登司希望音乐可以随身携带,触手可及。”
“我对那个笨重的、不方便使用的卷对卷磁带形式很恼火。”奥登司决定,自己研发的新载体必须足够小,能塞进夹克口袋里。他还制作了一个木制模型,确定下了理想的尺寸“100.4毫米×63.8毫米×12毫米”。
1963年,第一个塑料盒式磁带在柏林无线电电子展览会上亮相,上面写着它的口号:“比一包香烟还小!”但当时飞利浦公司定位该产品的主要客群是记者和秘书用于记录采访内容。
“从第一天起,它就引起了‘轰动’。”在盒式磁带诞生50周年之际,奥登司对《时代》杂志回忆道。很快地,盒式磁带成为了朋克和摇滚乐迷的最爱,有抱负的说唱歌手和制作人通过磁带混音,展示他们剪切其他音乐、创造新东西的能力。

“可惜不是飞利浦”
之后,盒式磁带很快被一些日本公司复制,但采用的格式不同。为了抢占市场,飞利浦公开了盒式磁带的发明专利,奥登司也成功与索尼达成协议,推出了一种标准磁带,随后在全球推广,并在全世界售出了1000亿盘盒。
另一边的索尼则另辟蹊径,在1979年7月1日,推出世界上第一台盒式磁带播放器——随身听“Walkman”一代,真正开启了“想怎么听,就怎么听”、全民出场自带BGM的时代。
这一盛况从“Walkman”一词的接受程度可见一斑。索尼官网的品牌故事中记录,当“Walkman”一词第一次推出时,在英国和美国分别把它称作“藏身者”(Stow Away)和“移动声”(Sound About)因为Walkman不是正确的英语词汇,然而那两个名字都没能够流行开来,而“Walkman”这个名字在母语不是英语的国家变得极为流行。“这个名称可使人们非常容易明白无论他们居住在何处,都可以边走边听音乐,而这正是人们所一直希望的。”
四年后的1986年,奥登司退休了。经常有人问他,是否为自己的发明让数百万人更轻松地接触到音乐而骄傲。但他在一次采访中说,“我没有什么可骄傲的”,两项发明都是团队努力的结果。
不过在他心中,“Walkman”成为了他的“意难平”。他曾说,创造随身听的是索尼而不是飞利浦,“这仍然让我感到很伤心。”
盒式磁带。(图片来源:免费图片网站pxhere)
“历史总是螺旋式的上升”
推出盒式磁带后,奥登司又想继续改进收听方式,于是投入到了开发CD光盘的项目中。
1979年春天,奥登司赴日本向索尼演示激光影碟的设备和其他电子产品。当时,飞利浦公司是激光视频唱片方面的先行者,而索尼则率先开发出数字音频信号技术。两家公司决定联手研制理想的记录介质。
1982年,飞利浦展示了一款已投产的CD播放机,奥登司说:“从现在开始,传统的唱机已经过时了。”
虽然奥登司的发明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的方式,但历史总是螺旋式的上升,最近几年,盒式磁带又重新流行起来。据英国排行榜公司(Official Charts Company)数据,2020年上半年,卡带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3%。而在美国,尼尔森音乐的数据显示,2018年卡带的销量同比增长23%。
而这种复兴是由怀旧情绪和对卡带这种灵活载体的欣赏驱动的。几十年来,乐迷们一直使用混音带来整理、分享他们最喜欢的歌曲。包括Lady Gaga和杀手乐队(The Killers)在内的许多艺人都在盒式磁带上发行了自己的音乐,一些小乐队也以此作为宣传音乐的一种方式。
唱片公司Leaving Records的马修·大卫(Matthew David)接受采访时说道,“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最容易、最简单、最便宜的音频录制方式。”
(编辑:李璟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