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意大利
意大利今秋地方选举投票率大幅下降

【欧洲时报莎莎编译报道】今年秋季,意大利的马尔凯、卡拉布里亚、托斯卡纳、坎帕尼亚、威内托、普利亚、瓦莱达奥斯塔等七个大区先后举行地方选举。

平均投票率仅为43.6%

综合《晚邮报》、Fanpage网报道,由于瓦莱达奥斯塔为自治大区,其议题主要聚焦在自治事务,与全国性政治变量关联较弱。因此,另外六个大区的选举结果被视为观察全意政治格局的重要风向标。

在11月24日结束的威内托、坎帕尼亚和普利亚三场选举中,中左翼继续掌握普利亚和坎帕尼亚,中右翼则再次赢下威内托,比分为2比1。

几周前,中右翼在马尔凯和卡拉布里亚取胜,但在托斯卡纳落败。由此,两个阵营在整个秋季的六场大区选举中战成3比3,互无消长。

换言之,本轮选举并未改变任何大区的政治光谱。

但值得注意的是,选举投票率不断下滑:平均仅为43.6%,较五年前的57.6%大幅下降。

各政党反应:都说自己赢了

选举公布后,几乎所有政党都找到了胜利理由,左翼与右翼阵营纷纷表示满意。

民主党领导人施莱因评价:“只要团结,就能大胜。今天真正的失败者是梅洛尼。”

属于中左翼联盟的意大利活力党领导人伦齐表示:“坎帕尼亚和普利亚的结果,与托斯卡纳一样,显示从改革派到左翼确实存在替代方案,当这种力量团结时,就会获胜。”

五星运动领导人孔特表示,在坎帕尼亚,真正的赢家是那些面对家庭和企业面临的困境没有袖手旁观的人,是那些没有粉饰太平、而是懂得倾听的人。

意大利总理兼意大利兄弟党领导人梅洛尼则表示,在威内托的胜利体现了中右翼的信誉。

意大利副总理兼意大利力量党领导人塔亚尼认为:“局势依然如故,左翼守住三个大区,中右翼同样守住三个大区。而在瓦莱达奥斯塔,意大利力量党还取代民主党加入政府,所以比分其实是4比3。”

另一位副总理兼联盟党领导人萨尔维尼则自豪地评论在威内托的胜利:“是团队赢了。”

从这些表态可以看出,这轮选举似乎没有输家,只有各自宣布胜利的赢家。

意大利政治像一台“选举机器”

Fanpage网一篇文章指出,唯一能够让不同立场的分析人士都达成共识的一点是,普利亚、威内托和坎帕尼亚三地的选举结果,在短期或中期内都不会改变意大利全国的政治版图。

虽然各阵营内部出现一些细微的力量变动,但整体而言,并未出现结构性转折。

有人将极低的投票率归因于选举结果“过于可预测”,但分析指出,“胜负已定”并非真正原因,而只是更深层危机的表象。在这三个大区,几乎不存在真正的政治竞争。

这一现象反映出地方政治的结构性困境。政治逐渐演变为技术性管理与利益分配的机制,选举活动不再诉诸理念或公众动员,而是依赖权力集团与组织网络,如今这几乎成为唯一还能够“带来选票”的渠道。

于是,无论执政阵营还是反对派,都倾向于维持现状。行政延续、内部妥协、实用主义,以及缺乏雄心的政治项目成为常态。很少有人愿意承担推动新政治愿景的风险,害怕破坏既有平衡。

没有任何一方拥有足够的力量、勇气,甚至连兴趣都没有去打破这场恶性循环。

文章最后指出,意大利的政治系统如今像一台永不停歇的“选举机器”。做出改变被视为费力且冒险,于是,一切继续照旧。

(编辑:文耕)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