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10月31日李朔编译】在生活成本持续上涨、通胀仍未缓解的情况下,意大利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令人担忧:2025年9月,尽管名义工资增长,但意大利实际合同工资仍比2021年1月低8.8%,这一倒退反映了过去几年积累的工资困境,购买力依然低迷。
综合意大利《晚邮报》《共和国报》报道,具体来看,继前几个月强劲增长之后,2025年第三季度工资增长放缓。统计局指出,9月份时薪指数与8月相比持平,同比上涨2.6%。同比涨幅最高的领域包括部委机关(7.2%)、军事国防(6.9%)和消防行业(6.8%)。私营药房和电信行业则零增长。总体而言,人们感觉增长步伐缓慢:薪资在增长,但不足以真正弥补损失的部分。
意大利由此再次印证了其在欧洲的独特地位:名义工资上涨,实际工资却在下降,且与主要欧盟伙伴国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根据欧盟统计局和经合组织的最新数据,2023年意大利的平均月毛工资约为2729欧元,而欧洲平均水平为3155欧元;意大利工人的平均月收入比欧洲平均水平低429欧元。这一情况在过去两年并未好转。最新数据显示,意大利工资增速低于西班牙和法国,后两国的工资增长与物价上涨的步伐更为匹配。
分析称,这种滞后背后隐藏着一系列众所周知但难以纠正的原因。第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劳动力市场结构,年轻人进入市场的时间越来越晚,职业道路断断续续。集体谈判仍覆盖大部分工人,但许多合同已过期多年,调整进展缓慢。此外,生产力停滞不前,让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在不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大幅加薪正变得愈加复杂。此外,在许多行业,由于多年来工资增长缓慢、合同不稳定以及集体谈判机制有限,工资水平仍然处于低位。
分析指出,工资增长乏力的结果是家庭购买力疲软,消费复苏仍然脆弱。在其他欧洲国家依靠工资增长来支撑国内需求的背景下,意大利却仍处于追赶阶段。与2021年1月相比,8.8%的降幅不仅仅是一个统计数字,它反映出的是影响数百万劳动者日常生活的滞后情况。
(编辑:李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