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10月22日李朔编译】根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粮食不安全报告”,在意大利,由于经济原因而无法获得满足自身需求的充足饮食的人口比例正在上升,其中南部地区和独居的35岁以下人群处境更为艰难,这一数据与欧盟的平均趋势相悖。但过去10年间,最严重的粮食不安全指标已显著改善。
意大利《24小时太阳报》报道,事实上,根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的监测标准,“无法保证每两日摄入一顿蛋白质餐食”是难以获得充足饮食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且是构成“欧洲严重物质和社会匮乏指标”的参数之一。在欧盟范围内,该指标在2023年至2024年间显示出轻微改善:从6.8%降至6.4%。然而在意大利,尽管严重的物质和社会匮乏情况基本稳定:2024年为4.6%,2023年为4.7%。但无法获得足够顿数蛋白质餐食的人口比例正在上升,从2023年的8.4%增至2024年的9.9%,独居的35岁以下人群在获取食物方面面临更大困难。
在欧洲范围内,该指标最高的国家是保加利亚(18.7%)、斯洛伐克(17.1%)和罗马尼亚(16.3%)。意大利排名第19位(9.9%),优于德国(11.2%)和法国(10.2%)。该指标最低的是塞浦路斯(1.2%)、爱尔兰(1.8%)和葡萄牙(2.5%)。
此外,到2024年,意大利5.5%的人出现“食品不安全体验量表”定义的8个食品不安全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最普遍的现象是“只能吃某些种类的食物”,发生率为4.3%。紧随其后的是“担心没有足够的食物”(发生率2.5%)和“无法吃到健康有营养的食物”(发生率2.5%)。“曾因无法获取食物而挨饿”和“曾整天没有吃东西”的发生率均低于1%(分别为0.7%和0.5%)。
意大利国家统计局表示,“意大利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为1.3%,相当于约80万人,南北差距显著,南部地区为2.7%,北部地区为0.6%,中部地区为0.8%。与2022年相比,该指标在全国层面(2.2%)和地理分区层面(北部1.4%,中部1.5%,南部3.8%)均有所改善,在大城市发生率更高(1.6%),而农村或人口稀少地区则较低(0.9%);此外,在外国公民中的流行率(1.8%)高于意大利公民(1.3%)。”
将目光放远到过去10年,意大利严重粮食不安全形势明显缓解,数据显示缺乏足够资源购买必要食物的人口比例在逐步下降:2024年为2.7%,2014年为8.9%。
在全球层面,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全球有28%的人口处于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但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从非洲的58.9%,到欧洲的6.8%,以及北美的10.7%。
(编辑:李石)
